把握寓意,巧妙归纳

时间:2022-10-12 12:05:16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与2011年的相比,没有太多变化。这两年都选择了外国名言作为作文立意材料,材料中都包含了生活的哲理性和论述的思辨性,都体现人文和人本的精神。不同的是,今年的作文材料中出现了“自己”一词,使得今年的作文更加关注生活、关注自我。

今年的作文材料源自爱默生的《论自立》:“尽管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心灵的声音,但是我们认为摩西、柏拉图和弥尔顿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他们对书本和传统的蔑视,他们只说自己想到的东西。当心灵的微光从内部闪过,人应该学会发现和观察它,而不是去发现和观察诗人和圣贤的天空里的光彩。他却只因为那是他自己的东西,就擅自摒弃了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在天才的每一部作品中发现我们自己抛弃的思想:它们回到了我们身边,却带着某种疏远的威严……”出题者筛选文中的信息,不给出完整的意思,增加了作文的开放度,让学生的写作思路不受太大的限制,同时,也增加了考生对材料理解的难度以及审题立意的难度,增大了考生离题、偏题的风险。下笔前,应注意这几点:

一、审清题意

通读文段,我们发现,“自己……的微光”“舍弃”“天才的作品”为关键词,而“微光”是关键中的关键。什么样的微光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而这样的东西又会被我们舍弃呢?我们可以联想到理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都已经把最初的理想抛到了脑后。但是在一些天才的优秀作品之中我们能看到关于理想的坚持,据此可以立意为:只有对于某个理想具有坚定的信念,并为之奋斗的人,最终才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此外,还可以想到被我们所抛弃的我们曾经拥有的品质、精神或灵感,在那些成功人士身上却仍旧存在着,所以可以立意为:我们善于利用容易被我们所遗忘或抛弃的那一闪而过的灵感,或许那就是我们成功的要素之一。

二、展开思维,选择角度

(一)“微光”一词的内涵丰富,从“心灵的微光”的象征义入手,“心灵的微光”可以是美丽的梦想,可以是思想的火花,可以是灵光乍现的灵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感悟,可以是发人深省的哲理,也可以是对未知世界的神秘预感。总之,“心灵的微光”是灵感之光,是思想之光,是智慧之光,是存在之光。当然也可以是诗意之光,是自由之光,是正义之光,是公正之光……对“心灵的微光”的理解,决定了作文立意的方向和写作的内容。

(二)可以从“天才的作品”的象征义入手,“天才的作品”可以狭义地理解为文学家的一部文学作品,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一个科学家的重大发现,一个著名商人创造的商业神话,一个体育明星刷新的一项项记录……

(三)从第一句“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的整体理解入手,可以立意为:人们不要轻易地舍弃自己“心灵的微光”,每一个人的“心灵的微光”都自有其价值,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天才”,一个人应当珍视他自己身上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去羡慕别人,要相信自己,肯定自我。

(四)从天才对待自己的“心灵的微光”与我们对待自己的“心灵的微光”的态度展开对比分析入手,分析珍视自己“心灵的微光”的人(尤其是天才)都取得了哪些成就,与无视自己“心灵的微光”的芸芸众生相对照。进而论述天才珍视自己“心灵的微光”重要意义,最后归结到作为普通人怎样才能做到珍视自己“心灵的微光”。

三、写作误区

(一)立意偏颇

考生容易对关键词语“微光”理解不清,把“微光”理解为人生的目标,着眼于人生的目标之于人生的意义,强调目标的重要意义。

(二)缺少思辨

今年的高考作文着眼能力检测,强调思辨能力。材料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每个人都有微光,二是天才与常人的区别。两方面内容有对比关系,普通人容易忽略一闪而过的微光,而天才能准确捕捉到这些微光。在论述或者记叙中如果只抓住一点,不能将“天才”和“自己”以及“天才的作品”和“自己的微光”结合起来对比论述,也难以得到较高的分数。(大纲卷作文题见本期第22页)

上一篇:一滴水里看世界 下一篇:高考作文典型失误现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