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11 11:42:32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摘 要:本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分析,从大学生个人和高校两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世纪之交,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让广大在校生感受最深刻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过去的“计划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配置模式。一方面,自主择业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地和择业自;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在最近几年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大量增加,根据《钱江晚报》提供的统计数字,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413万,2007年将要毕业的高校学生为495万,毕业生人数的增多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但是在我国高校,众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才。因此,纠正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理智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而且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缓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1. 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一系列研究表明,当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早在2004年,罗桂芳[1]对当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大学阶段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时尚早,误认为毕业后踏入社会就自然而然地会找到工作。由于在大学期间没有对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因而缺乏相应的经验,当他们面临毕业的时候,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往往不知所措。2006年,张生妹、吕京宝等人在上海市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所做的调查显示,在2321位被访的学生中,只有176位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了解,这个比例还不到总数的10%,有34%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2]。这些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之所以找工作难,就业压力大,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给予足够的重视,总是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而真正到了毕业的时候,他们面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却无从选择,这时才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已经贻误了最佳的就业时机。

2. 对自己缺乏充分的了解

由新浪网、北森测评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只占16%[3]。另外,在2004年研究者在广州随机抽取了14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四个年级)的705位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这两组调查研究说明,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普遍对自己缺乏了解。由于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因而工作的选择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关键是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对自己不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不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智商、情商、能力等个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使盲目地找到了工作,也会因为工作不适合自身的特点,不能激发自己对工作的兴趣,从而导致自己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也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与成才。

3. 职业目标的定位不切合实际

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越来越严峻,很多学校为了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纷纷开设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也成立了就业咨询与指导中心等相应的就业机构,众多大学生已经树立了职业规划意识,但是有些大学生的职业目标的定位不切合实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自我评价过高,过于自信、好高骛远。辽宁省的人才市场测评结果显示,8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两年之内要做主管,5年后成为部门总监;71%的同学说,35岁之前要成为年薪50―100万元的企业经理,做一名叱咤风云的“金领”。当然职业的目标定位高,可以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但是如果目标过高,不切合实际,往往会带来心理与现实之间的极大落差,致使对自己的工作前景感到暗淡。还有一些大学生为钱是瞻,倾向于去一些收入高、福利好的大企业、大公司,很少有人主动提出去祖国最需要人才的西部和农村。另一方面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目光短浅。有些大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往往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做事畏首畏尾,不愿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些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定位往往偏低,这样会埋没了自己的才能,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

4. 理论与实际存在严重脱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当前的大学生中也是非常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只有理论,不见行动。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生涯规划很感兴趣,通过老师的讲授和自学也了解到了不少关于职业生涯辅导的相关理论,许多人甚至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而是规划完就了事,把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束之高阁。我们知道,即使理论非常完美、非常有用,如果个体不把其付诸实施,它只能停留在理论上而不能对实践产生任何积极的作用。因此,只有理论没有行动,那只是空想。另一方面,只有行动,没有理论指导。有些大学生可能是“行动主义者”,他们的行动来自于内心的冲动,例如,有的同学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工作;有些人可能是从众心理,见到别人找到一份好工作,自己也千方百计地从事同样的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对自身的条件和工作本身的性质进行科学的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习科学的职业规划理论,并把这些理论付诸实际。因此,只有行动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那是蛮干。

5. 误认为学历高就能找到好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把高学历看作是能否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没有高学历可能就没有与招聘者面谈的机会,因而会被拒之门外。因此,很多大学生认为,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必须拥有高学历。高学历意味着学到的知识多,但是不一定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在很多公司和企业里,他们更希望雇佣那些能力强,脚踏实地做事的人,而不愿意让所谓的“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留在自己的单位。有些大学生为什么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呢?就是因为他们是高分低能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像是新时代的“孔乙己”,认为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就自命清高,他们往往“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其它各种基本的社会和生活技能漠不关心,有的大学生甚至在生活自理方面就存在很大问题,怎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呢?另一方面,知识渊博的人不一定个人的道德品质就好,人的职业素养在任何公司和企业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有知识而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样也不会为公司和企业做出重大的贡献。

6. 在校学习时间的规划不够合理

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必须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从大一到大四,每一年、每个学期都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但是,很多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普遍认为找工作、就业是大四毕业生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他们基本上对四年的学习时间,哪一年应该做哪些就业或升学的准备,没有做出合理的规划。这种现象除了与大学生个人的认识有关以外,也受到一些高校指导偏向的影响。在很多高校,一些职业指导与咨询机构只为大四的毕业生做一些突击性就业咨询与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也只在大四才开设。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误导,职业生涯规划只是毕业生的事情,致使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为此,大学生自己要对在校的学习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哪一年应该做哪些准备,应当有一个详细的安排,学校也应该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

二、应对策略

要解决当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产生的这些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着手。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大学生个人和学校两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个人方面

1. 要客观地认识自我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首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各种特点,如基本能力、工作风格、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最能做出成绩的行业[4]。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能认为自己最适合做的职业也未必能做出成绩,因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也许与别人相比就是劣势;不被你看好的职业也不一定是不好的职业,因为自己的某些特点跟他人相比,也许就成了显著的优势。因此,要客观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给自己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一方面听听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或许自己对自己过于了解的缘故,往往对自己的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可以认清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势,可以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剖析,这样可以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 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而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人的发展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当一个人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我的积极努力时,他会很愿意为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遇到一些挫折和障碍,也会全力以赴。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积极主动,不要对外界的力量过于依赖。当制定了行动方案后,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断地勉励自己,持之以恒,加强自我管理,把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很多研究表明,职业规划越早越对自身的发展有利,大学生从踏进学校的那一天起,就要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这样有利于毕业后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3. 合理规划四年的学习时间

一般认为,一年级为试探期,在这一年要对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是自己感兴趣或者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二年级为定向期,这一时期对自己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要提前进行初步的选择,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相应的能力,为毕业后深造或者是就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三年级为冲刺期,如果在毕业后继续选择深造,这时候要进行相应的知识储备,如果有条件的话也要和已经考上研究生或者是已出国的师哥师姐学习相应的考试经验,了解相应的考试资讯;如果是选择毕业后就业,这时候就要提高求职技能、搜集招聘单位的信息,同时也要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基本应聘技能,向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四年级为分化期:在这一时期对自己毕业后是深造还是就业不能再犹豫不决,要有一个明确的抉择,如果毕业后选择深造,这时候就要系统地对自己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在学习时要突出重点,做好升学考试的准备。如果毕业后选择就业,就要开始准备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为就业做最充分的准备。

(二)学校方面

1.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理念

最近几年,国家对大学招生连年扩招,毕业生的数量增长迅猛,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思想,要让大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的树立一定要切合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自己的择业,一定要认真分析、了解自身,对外部环境做出科学评估。要培养他们科学地分析自己和分析职业的技能,使自己的特点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

2.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活动,促进学生职业适应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涯辅导活动,使学生能够适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习惯,不断优化智能结构,培养广泛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塑造良好形象,为生涯认知、准备、规划和决策等提供智力支持和强大动力[5]。当前大学生毕业都要面临很激烈的竞争,一个职业岗位可能有很多人去角逐,要在竞争中取胜,只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开展大学生生涯辅导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这些能力。

3. 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职业咨询机构

如果单纯地依靠职业测评工具来指导学生的就业,这样会缺乏灵活性和人性化,职业测评是必要的依据,但不能机械地照搬,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更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咨询教师的指导。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职业咨询机构,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还不具备开展职业咨询的条件,因此,高校应当加强职业生涯规划队伍的培养,逐步提高职业咨询人员的职业测评和咨询技能,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的职业咨询教师队伍,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

4. 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训练,开发他们的潜能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各种能力和素养的综合体,其中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例如,合作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交往和处世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规划与行动能力等,是大学生有效进行职业规划的必备能力。因此,应培养竞争合作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6]。

5. 要多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一方面,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升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另一方面,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还可以学到教材中学不到的经验和能力,这些经验和能力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的,这正是大学生所缺乏的。通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特点,不仅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此,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罗桂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J].龙岩师专学报,2004.22,(6):117-119.

[2]张生妹,吕京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成因浅析[J].人才开发,2006.6:13-15.

[3]新浪网,北森测评网.调查报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EB/OL].,2004-08-10.

[4]卢荣远,李凌,唐宁玉.职业心理与职业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陈社育.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6]尤敬党等.生涯教育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2-16.

上一篇:他为什么工作三年了还要考研 下一篇:“学术自由”为主导的大学校园文化对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