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脑心通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58例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1 11:40:45

步长脑心通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58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8.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脑梗死;步长脑心通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45-01

祖国医学认为,脑梗死为“中风”,其发病率、致死率、复发率高,存活者多有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不但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国内外在预防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再发方面,尚无确切的方法。本文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5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114例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的肢体功能障碍不影响本次神经功能评分的再次发病者。年龄54~81岁,发病在72h之内,无明显意识障碍,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未使用溶栓、降纤、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特殊药物。其中观察组58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4.2±9.3)岁;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5.1±9.1)岁。两组患者既往史及伴发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即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口服;银杏叶注射液200 m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1.0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视病情需要适当应用脱水剂(20%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他汀类降脂药、降糖药等。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步长脑心通胶囊1.6g,每日3次口服,14d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按照“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脑卒中神经机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①基本治愈: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完全自理,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效: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能站立行走,生活部分自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级~3级;③有效: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扶持可站立,生活不能自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或恶化: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症状、体征加重或死亡,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8.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西医认为,急性脑梗死主要原因是脑动脉部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及闭塞,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坏死,坏死区周围形成“半暗带”。同时自由基及其脂质过氧化物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和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损害,使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构受到破坏,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4]。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有大量白细胞聚集,阻塞微血管,穿越内皮进入脑组织,使缺血灶区组织受损[2,3]。在脑梗死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内丧失功能但结构完整的神经元若能够及时恢复血供,该部位组织的突触传递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从而使临床症状获得较好的改善[5]。而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中医中风病的缺血性中风范畴,常由于肾气不固,精血不足,气虚血瘀痰瘀阻络所致,由于气血亏虚,脉络瘀阻血脉失养,故可致血瘀症候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病。故治疗时“去除毒害因素,通络以畅通气血的渗灌,从而恢复脑神的正常功能,是治疗的核心环节…”。对于以往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传统的扩血管药物可能引起脑内“盗血”现象,使缺血坏死区缺血更加严重。本文针对以上述说,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步长脑心通治疗脑梗死的急性期,观察步长脑心通的疗效。

步长脑心通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由黄芪、全蝎、地龙、水蛭、三七、乳香、红花、赤芍、葛根等组成,其中的乳香、红花为活血祛瘀类药物,这类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的作用;全蝎、地龙、水蛭等含有大量血栓溶解因子,抑制血栓形成、溶解血栓;黄芪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消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具有益气活血、增加脑血流量、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等作用[6]。

在本文结果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8.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陈吉香,丁原森,韩安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156

[3] 殷耀义.大面积脑梗死8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0~21

[4] 黄庆松.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5):26-27

[5] 王卫华,葛伟,张永葆.“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期120例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44-45

[6] 吴云虎,任丁,王银山.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J].中外医疗,2008,18(1):1-2

作者单位:422300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中医院内科

上一篇:35例心血管性神经症的治疗体会 下一篇: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2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