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们毕业就结婚

时间:2022-10-11 11:24:32

这个夏天,我们毕业就结婚

曾几何时,大学毕业生恋人被称为“毕分族”,大学毕业生恋人毕业就分手是一种必然的感情常态,“毕业后我们一起失恋”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忧伤的自嘲。而今,情况悄然变化,不少大学生恋人开始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毕业就结婚”,形成了新的“毕婚族”。而这些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毕婚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好奇与关注……

失恋总在毕业时。在过去,对大学生恋人来说,毕业意味着的就是分道扬镳,“毕业后我们一起失恋”是每一对大学生恋人都必须面对的普遍现象。但近年来,尤其是今年金融危机笼罩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恋人开始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们选择成为“毕婚族”,即“一毕业我们就结婚”。他们前脚刚拿到毕业证,后脚就领了结婚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婚姻中人。

什么是毕婚族

毕婚族,指一毕业就结婚的大学生,其英文翻译为:marry-upon-graduation。他们的口号是“我爱你,毕业就领结婚证”。

毕婚族现状调查

广州:根据广州一家网站的一项高校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理解毕婚现象,其中有60%的女生表示如果毕业时双方能有结婚条件,愿意出嫁。而50%的男生表示如果条件允许,愿意毕业就结婚。

上海:根据上海市民政局一项统计显示,最近数年里,22周岁到24周岁的本科学历者,办理结婚登记的逐渐增多,受理的申请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很大。这类刚毕业就结婚的人群,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大约要多1至2倍。

北京:在北京的一些高校,一些面临毕业却不急着找工作的女大学生,被时髦地称作“急婚族”。她们频繁往来于各个婚介所之间,或干脆到人气兴旺的“大学生征婚网”征友,其征友的基本条件一般注明了男士要有15万元以上资产或年薪5万元以上,要么是公务员,要么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历则要在硕士以上。到婚介所征婚的大学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到北京上学的外地学生,面临毕业又想留在北京,另一类是家在北京的学生,由于不想变成“啃老族”,又需要大量的经济来源,因此才会选择征婚。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进行了一项随机调查,被调查者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认为“毕婚”现象能理解。90%的男生表示自己不会考虑毕业就结婚,经济基础和工作情况是主要顾虑。而30%的女生表示,如条件允许,自己会选择结婚,并认为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毕婚”也是女生的一条“出路”。

我们都是毕婚族

毕婚族1号赵乾and叶子

北师大毕业生赵乾和叶子是同年级的同学,他们大一时就恋爱了。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两人的感情良好。今年他们马上就要本科毕业,在毕业之前,他们已经订婚,准备一拿到毕业证就去领取结婚证。他们虽然还在学校完成最后的功课,但是同学们已经给他们送上了祝福。当我们问他们为什么一毕业就选择结婚时,赵乾表示自己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希望他能找个大学同学结婚,因为大学同学都比较单纯。而叶子的回答则更加现实,她明确地表示,现在毕业后就业非常困难,想早点找个老公依靠,并协助老公做自己的事业。他们都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准备迎接自己新的家庭生活。

毕婚族2号小莫and 小郑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小莫与小郑是同班同学,也是相爱三年的恋人。去年拿本科毕业证那天,他们赶到了民政局,把结婚证也一同领到手。尽管这个“疯狂”的举动,惹来身边亲友的极大非议,但他们最终还是排除万难,在大学附近的城中村租了房子,安了小家。

虽然小两口毕业前都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但试用期收入加起来不到3000元。除了房租、水电煤气、伙食费、交通费等,已所剩无几。小莫偶尔也会为生活琐碎事和钱的问题,向老公小郑发点小脾气,但毕竟小两口相知相爱,矛盾很快化解了。小郑经常安慰和鼓励小莫:“只要我们夫妻同心,爱情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为什么我们要做毕婚族

【曲线就业派】

选择当毕婚族的人群中,女生占绝对主力,这些女大学生为什么急着嫁出去呢?其中一部分女大学毕业生把结婚当作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特殊“出路”。现今,金融危机笼罩全球,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很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连连受挫。于是,在面对是否可以一毕业就结婚的情况时,她们往往要作更多的考虑。在我们中国,尽管现代社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对于传统的中国女性而言,找个“好归宿”始终是女性心中终极目标。有一句话叫“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就是这种传统价值观的真实写照,在这样价值观的感染下,再加上就业困难。女生们在面对自己男友的求婚时,很多人会在权衡利弊之下,选择踏入婚姻的殿堂。

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毕业生小澜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男友非常富裕,家里有自己的公司。在毕业前夕,小澜一直四处奔走找工作,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单位,男友看到她如此辛苦,便主动向她求婚,表示要娶她为妻,让她做一个幸福的妻子。男友还请求父亲将小澜安排到自家的公司重要的岗位上。小澜本想独立闯荡的念头被打消了。刚拿到毕业证之后,她就和男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同学们都羡慕地对她说:“你找了一个好老公,相当于少奋斗20年”。而小澜则对我们说:“我和我爱的人走到了一起,我还拥有了自己的工作,还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从她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自己的选择非常满意。

【提前解决派】

与“曲线就业派”不同的是,有一部分人并没有就业上的巨大压力,他们很多人都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他们也选择成为毕婚族。

北大学生小郝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毕业之前,他已经获得了一家跨国集团公司的一个职位,这个职位薪酬非常可观,他本人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按理说,自己拥有了一个好的岗位应该好好地投身于事业当中才是,但是小郝一获得聘用通知,就捧着鲜花向女朋友求婚。我们问他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时,他说:“婚姻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我只是想提前完成这项任务而已,我怕我一忙起来,就错过了自己的幸福。”

【爱情抱团派】

还有一类大学生恋人,他们虽然都没有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是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他们信奉“爱情至上”的观点,他们决定毕业就结婚,然后成为一家人,一起相互依靠共同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毕婚族的困扰

“毕婚族”是一个新生群体,由于其主体对象是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毕婚族”在婚姻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必然比其他婚姻群体的对象要多很多。

经济之困:经济不能独立

在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眼中,“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同样,经济不能独立,是困扰“毕婚族”婚后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广州工作的小曹夫妻就在“购房”问题上遇到难题。眼看着广州的房价日益高涨,小两口也按捺不住想买房。但银行存折一翻,全部家当不足五位数,还不够买两平方米。他们不得不向双方家人求助“首期”。很多“毕婚族”都有这样的经历。尽管生活上,他们已经脱离了父母,但由于没有牢固的经济基础,只能靠刚工作的那点收入来支撑一个家。一旦遇到要花大钱的时候,还是摆脱不了对父母的依赖。

生活之困:公主皇帝也得干家务

如今的“毕婚族”大都是独生子女,温室中成长的“小公主”与“小皇帝”走到一起,家务事谁做,是个大问题。协调不好,立即可能爆发家庭“危机”。

“毕婚族”小R和小C的小家庭从来不敢轻易接待客人。因为家里除了每星期钟点工来的那一两天是整洁的以外,就似乎没有干净过。小R经常向母亲“投诉”老婆不会管家;岳母心疼女儿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也埋怨女婿不疼老婆。婚后生活自理能力,成为了这个“毕婚族”家庭纠纷的导火索。

角色之困:无法快速融入

有调查显示,过早走入婚姻的大学生们一般都难以一下接受从“未婚”到“已婚”的转变。一方面,他们害怕“已婚”身份遭年轻同事和朋友疏远,很多人在婚后更喜欢参加各自圈子的社交和聚会;另一方面,他们又受已婚观念的束缚,尤其不希望对方过多地参与其他社交圈子,害怕因此而越走越远。这种心理落差和无法适应的角色转变,导致了少部分“毕婚族”婚姻“中途死亡”。

到底要不要做毕婚族

毕婚族的难“掩”之隐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毕婚族,但是专家对毕婚族都持有保守态度,他们大多认为毕婚族这个“早产儿”存在着一些“隐患”。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周少贤老师:“毕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经济不独立,生活能力差,难以协调各种关系,难以实现角色的转变等。这些问题往往会造成婚后夫妻关系紧张,再加上大多数“毕婚族”要依靠双方父母在经济上的支持,两边的父母就更容易介入子女婚姻,也更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加剧。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如果双方有非常稳定的感情基础,已经学会在相处中处理分歧,并且能迅速适应已婚带来的角色转变,从心理学角度说的确可以结婚了。但相当一部分人在结婚后经济上无法负担,很多“毕婚族”要依靠双方父母在经济上的支持,使得两边的父母就更容易介入子女婚姻,也更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加剧,因此“毕婚族”也不是谁都能当的。

婚姻家庭法学专家胡可:年轻人在双方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在生活还远未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早早地走进婚姻的殿堂,他们对婚姻的理解恐怕只停留在一个浅层的观念。当生活的压力冲击着婚姻的围城,婚姻往往会失败。“毕婚族”的小夫妻可能会受到价值观的转型、定型的困扰。进入社会以后,个人的价值观可能发生改变,甚至置换,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左,矛盾冲突则不可避免。由于工作和社会角色的变化,两个人的成长可能出现速度和方向的偏差,容易产生误解、抱怨甚至失望、绝望

给毕婚族的忠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周少贤老师:大学生对待婚姻应该慎重。因为一个成熟的婚姻需要双方有处理婚姻的能力,处理双方家庭的责任心,以及经济上的独立性。从心理学角度说,双方要有比较稳定的感情基础,能够用合适的沟通模式来处理差距和分歧才具备结婚的条件。毕业后不管是结婚还是就业,男性和女性首先应在精神、人格上保持独立,并事先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放弃自己的主观努力和奋斗,盲目地把未来“押宝”在他人身上,只怕输多赢少。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年轻人,一定要保证自己能在婚姻中保持人格和精神独立,甚至经济独立,这样才能不至于变为他人的附庸。要知道全职太太不能当一辈子,即使毕业就结婚,但还是要记住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让婚姻成为女性独立性丧失的开始。有些“毕婚族”结婚后就停止自我充电、不再追求上进,在长时间的家庭生活、相夫教子中,思维等各方面甚至与社会脱节。等到再出来工作的时候,发现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发展轨迹,而婚姻也因两个人的脚步不一致而亮起红灯。

毕婚有风险,结婚须谨慎

【编后语】

不知从何时起,大学毕业生从一毕业就分手的“毕分”状态,过渡到了一毕业就结婚的“毕婚”时态。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选择何时结婚本无可厚非,但是,越来越多的 “毕婚族”匆匆组建家庭后突显出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在操之过急的婚姻里折射出的浮躁、功利的心态,都不得不使人对过早结婚忧心忡忡。

大学毕业、结婚都是人生的重大事件,也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转折期。毕业意味着我们要从依赖于成人的学生状态成长为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生活的大人;婚姻则标志着我们不仅要为自己负责,还要学会为所爱的人着想,承担起建立家庭与所爱的人共同营造幸福的责任。无论是毕业还是婚姻都需要我们投入精力去适应这些变化,这种适应便是成长。而毕婚则是人为地让两种变化在同一时期出现的现象。

这也就是说,毕婚意味着在同一个时间里完成两次“成长”,所以需要比正常婚恋付出双倍努力,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毅力,以及更好的适应能力。作为一个毕婚族,必须做好准备,准备以更好的姿态适应角色的变化,以更强的承受力承受生活的压力,以及以更高的责任心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毕婚”应该是一种理性的结合,不应该是爱情的维持游戏,也不应该是逃避压力的避风之举,更不是贪图轻松的权宜之计。因为,婚姻并不是生活的避风港。

婚姻是神圣的,我们要慎重地对待婚姻。毕婚有风险,结婚须谨慎!

上一篇:幸福,我们一定要全心学习 下一篇:常乐女孩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