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院内感染病例观察

时间:2022-10-11 11:06:32

白血病院内感染病例观察

【摘要】 目的:对白血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20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院内感染特点、易感因素、病原菌以及感染部位等。结果:感染部位常见于口咽部与肺部,其次为肠道感染。100例感染患者中,院内感染199例次,总共检出72例病原菌,病原菌检出率为36.18%。在220例白血病住院患者中,100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5.45%。结论:针对白血病相关院内感染易感因素,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措施以及预防措施,其治疗的关键是减少粒细胞缺乏时间。

【关键词】 白血病; 院内感染; 相关因素; 易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6-0047-02

doi:10.14033/ki.cfmr.2015.16.025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对化疗研究的深入,多主张采取联合化疗方法,能明显提升白血病患者生存时间与缓解率,但是大剂量化疗必然会造成骨髓抑制[1-4]。之后所引发的感染是造成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采取有效抗感染措施以及预防感染措施是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白血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20例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FAB相关诊断标准确诊,125例为复发或者是初治患者,均通过诱导进行缓解;95例为缓解后患者。100例白血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5~78岁,平均(37.98±10.09)岁;55例骨髓性白血病,45例淋巴细胞白血病。

1.2 诊断标准

院内感染即为患者在入院时不处于或者是不存在潜伏期,在入院48 h以后出现感染。在入院48 h后发生以下情况即为合并院内感染:血液或者是其他标本病原学培养结果为阳性,B超与X线等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出现感染的体征与症状;在原本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出现新病原体,或者是在原本感染基础上有新的不同感染部位。

1.3 方法

调查采取回顾性病例查阅方法,调查内容主要包含白细胞减少、住院时间、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及材料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

感染部位常见于口咽部与肺部,其次为肠道感染,9例(9.00%)败血症,3例(3.00%)阑尾,6例(6.00%)皮肤,7例(7.00%),5例(5.00%)泌尿道,15例(15.00%)肠道,25例(25.00%)肺部,20例(20.00%)咽部,10例(10.00%)口腔。

2.2 病原菌种类

100例感染患者中,院内感染199例次,总共检出72例病原菌,病原菌检出率为36.18%,其他患者由于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原因,并没有检出病原体,仅仅是临床诊断。对比前后3年所检出病原菌发现,细菌和真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白血病院内感染率分析

在220例白血病住院患者中,100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5.45%,其中45例发生多部位感染,发生感染总次数199例次,诱导缓解与缓解后治疗患者发生感染概率分别为72.00%(90/125)、24.21%(23/95),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白血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

对比白血病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外周白细胞数量、白血病类型、年龄以及性别,住院时间、外周白细胞数量与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5 广谱抗生素与激素应用之间的关系

本组100白血病院内感染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患者20例,均一定程度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广谱抗生素,其中有15例应用抗生素种类在3种以上,糖皮质激素不仅在化疗期间应用,还在发生皮肤黏膜出血时与输注血制品前应用。

3 讨论

白血病属于恶性疾病,在大量白血病细胞发生广泛浸润增生后,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在加上化疗以后所产生的骨髓抑制,容易造成中性细胞减少,增加院内感染几率。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在10%左右[5]。本组研究显示,在220例白血病住院患者中,100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5.45%,明显高于报道研究,是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白血病院内感染会累及多个器官,常见于肠道、口咽部以及肺部。以败血症、肠道感染、口咽部感染以及肺炎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会发生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脏器感染情况[6]。G-杆菌是引发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G+菌,但最近几年以来,真菌感染比例明显上升,有时会发生二重感染,这可能是因为预防性应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以及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关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不仅细菌会出现耐药性,同时也会降低机体抗真菌能力,导致机体发生微生物失调,细菌大量繁殖会造成真菌与细菌双重感染。过多食用糖皮质激素药物,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降低对于真菌与细菌感染的耐药性,引发各种不同的感染[7-8]。最近几年以来,真菌感染增加可能同临床医生检验技术完善与二重感染警惕性提高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尽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选取窄谱抗生素。

白血病化疗治疗主要分为诱导缓解、缓解后化疗两个阶段,前者是因为机体中有大量白血病细胞存在,使得免疫功能与机体造血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降低,所以发生院内感染几率增加。至于院内感染易感因素,本组研究中发现,对比白血病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外周白细胞数量、白血病类型、年龄以及性别,住院时间、外周白细胞数量与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患者在采取大剂量化疗后,骨髓会受到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明显,造成真菌感染与细菌感染,同时化疗药物损伤皮肤黏膜,细菌很容易进入损伤部位,以此引发败血症。外周血WBC越低,发生感染的几率也就越高,持续粒细胞缺乏时间越长,发生感染几率也就越高,所以对于粒细胞缺乏患者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缩短粒细胞的缺乏时间,降低发生感染几率。患者长期住院,同医护人员以及医院患者所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容易发生接触性传播,此外,长期住院病房耐药性细菌容易取代患者正常菌群,耐药菌株的出现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诱因,可引发再次院内感染。本组研究中,住院时间在20 d以上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几率为78.57%。

白血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几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功能长期处于抑制状态,身体情况较差,经常会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在化疗以后容易出现骨髓抑制,造血功能恢复不理想,白血病缓解率下降,容易发生院内感染,难以控制,本组中年龄在60岁以下患者,院内感染率为51.43%,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其感染率为83.33%。总而言之,白血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概率较高,预防感染是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缓解率的主要环节,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应该安置在消毒后的单人病房或者是无菌层流病房中,注意皮肤、鼻以及口部的卫生,服用肠道无法吸收抗生素,达到净化肠道的效果,如果发生感染,要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如果广谱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比较长,要注意真菌感染的发生,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措施以及预防措施,使骨髓抑制时间得以缩短,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白艳玲,史皆然,白燕妮,等.加强护理对控制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8(14):133-137.

[2]王继军,胡凯,汪整辉,等.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变迁[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6(4):145-148.

[3]蒋俊煌,林素霞,严俊.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7(10):189-191.

[4]顾乐平,黄晓平,蔡瑞云.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6(1):117-119.

[5]董国红.白血病的流行病学及生物学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30-31.

[6]王爱红,王占聚,唐英,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7(27):159-161.

[7]李淑美,王用斌,赵欣,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8(11):190-195.

[8]阮燕萍,张文英.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6(1):146-149.

[9]王丽青.ME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成年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106-107.

[10]周文静,马筱玲,高朋,等.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8(4):176-179.

(收稿日期:2015-02-08) (编辑:金燕)

上一篇:中重度支气管哮喘联合治疗前后肺功能及临床评... 下一篇:珠海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