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时间:2022-10-11 11:05:40

浅谈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摘 要:“中式英语”是所有中国人学英语时都会碰上的一个极为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盲目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导致的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本文从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克服这种现象来探讨汉英翻译中产生的“中式英语”。

关键词:中式英语汉英差异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77-02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如果说写作是一种自由舞蹈的话,那么翻译就是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而且还要跳得优美。因为原著的创作不受语言形式的限制,而翻译既要考虑到对原文的忠实,又要按照译文的语言规则来表达原文的思想。清代翻译家严复提出优秀的译文要做到“信”、“达”、“雅”,即译文既能忠实于原文,又要通顺流畅、文辞优美、可读性强。但是在实践当中,却往往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译文流畅,文辞优美,可是忽略甚至偏离了原文的意思;另一种则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生搬硬套,拼造出带有明显汉语痕迹而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这两种都不符合“信”、“达”、“雅”的标准,而后一种情况更为常见,称为中式英语,即Chinglish。本文试图探讨汉英翻译中产生中式英语倾向的原因和其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克服这种现象,从而使译文既没有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文的风味。

1中式英语产生原因

1.1文化差异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它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不仅给各自的语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而且也为这两种语言在语义层面上的转换带了巨大的障碍。如龙,在中国神话中被描述为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动物,是吉祥的象征,尤其是在封建社会, 龙代表帝王、权威和高贵。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 dragon 却是一种长着翅膀, 身上有鳞, 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口中喷火的动物,令人感到恐怖,因此西方人视龙为凶残肆虐之物,应该消灭。所以汉语的“望子成龙”如翻译成:Eager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那将在西方人心目中会产生何种意象?而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就能达到和汉语类似的效果。

1.2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在各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和特征,彼此观察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角度、方法自然有所差异,也就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或模式。中国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掌握了语法知识,可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能用英语自由地进行交流,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英语思维,往往先用汉语打腹稿,再将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说出的英语自然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如那句著名的十大中式英语之一: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3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迁移原来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如果母语的某些特征和目的语相类似时,对目的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则称为正迁移;反之,如果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特征相迥异时,在目的语的学习中盲目套用母语的表达习惯或模式而出现错误,对目的语的学习起到妨碍作用时,则是负迁移。如很多学生在碰到英语的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态的句子时常常忘记要在谓语动词后加“s”,这就是因为汉语没有这种变化,学生往往就会忽略这一点。因此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最困难的应该就是容易受到母语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加上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及价值观等各方面的不同,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完全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状况是不可能的,这就像英译汉容易出现欧式中文是一样的道理。

2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2.1词语搭配不当

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学习者容易忽略这两种语言中的词语搭配的差异而直接用汉语套用英语。比如:the letter writes,应为:the letter reads;open the TV, 应为:turn on the TV;Eat this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应为:Take this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2.2重复和累赘

汉语和英语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不同,所以对重复强调的用法不一样。汉语经常出现重复使用名词的现象,而英语则较多地用代词、短语或省略来表达,如:Reading skills are very important in learning a language, so 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reading skills. 此句中第二个“reading skills”就是多余累赘,将它改为“them”句子就简练多了。

2.3人称和数

在英语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就需要加“s”,但在汉语中,却没有这种人称和数的变化,所以,受汉语这一语言习惯的影响,学习者在英语表达中也常常忽略这一点。

2.4词序倒置

英汉两种语言中,很多词语的表达顺序是相反的。很多学习者常常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而忽略了这一点,下意识地就犯了中式英语的错误。如:night and day (日日夜夜),young and old(老少),bride and bridegroom(新郎新娘),而不应该译为:day and night, old and young, bridegroom and bride等。

2.5词性混淆

一词多义是英语和汉语共同的特征,同一个词在不同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但是,英语的每一个词在进入句子之前都有明确的词性,而汉语对词语的词性界定则相对宽松,所以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学习者往往只注意词汇的语义而忽略它的词性,结果导致词性混淆的错误。如:“我很后悔浪费了很多时间上网聊天。”错译为:I’m very regret having wasting too much time chatting online.此句中动词regret被误用为形容词,应译为:I regret having wasting too much time chatting online.

2.6修辞不当

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学习者往往在生搬硬套的过程中却忽略了词汇本身携带的文化内涵意义。如:“看见别人先后富起来,他非常眼红。”错译为:Seeing other become rich one after another, he was absolutely red-eyed. 应译为:Seeing other become rich one after another, he was green with envy.因为汉语中的“红眼”是“妒忌”的意思,但是英语中“green”才表示“妒忌”的意思。

2.7语态差异

汉语和英语都有语态之分,但是在汉语中被动语态极少使用,并且使用时大多表达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期望的事,所以如果句子中不需要指出动作的执行者,而且主动意义和被动意义又不会发生混淆时,一般是不用被动语态;但是由于表达习惯的不同,英语中具有被动意义的句子一般都要通过被动语态来表示,于是,这种差异也容易导致学习者写出语态错误的中式英语。如:“那本字典是他老师送给他的。”错译为:This dictionary is his teacher gave him.而应译为:This dictionary was given by his teacher.

2.8 句子语序的差异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型的,注重整体感;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线型的,注重个体感。如:“昨天,在隔壁的房间,孩子们在高兴地玩电脑游戏。”从此句的各个成分可以看出来汉语的说话思维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主语-方式状语-谓语-宾语。而翻译成英语则是:The children played computer games happily in the next room yesterday. 可以看出英语的说话思维是:主语-谓语-宾语-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由此可见,汉语是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发展关系,从先到后、从远到近、从大到小、从因到果等形成“流水型”的句子结构;而英语的句子语序则恰恰相反,注重逻辑分析,从主到次,从小到大,递相叠加,形成“树杈形”的句子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说话人要表达的意图,句子语序也可以灵活改变。另外,汉英两种语言定语的位置也有区别。汉语的定语一般前置,也就是放在被修饰语的前面,如:“红彤彤的苹果、意味深长的话”等等都是定语前置;但在英语中,除单词作定语时须前置以外,短语和从句作定语时则需放在所修饰词的后面,如:the girl standing over there (站在那边的女孩), I lost the pen which my father gave me last year. (我弄丢了去年爸爸给我的那支钢笔)。

3如何避免中式英语

(1)加深对西方国家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了解,增强对英语语言特点的认识。

(2)多听英语广播,如BBC和VOA等,学会用英语思维来说英语。多注意模仿,通过模仿可以掌握地道的英语,提高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3)充分了解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各种表现形式,从而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

4结束语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由于母语、文化因素或思维方式的干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中式英语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只有提高双语能力,拓宽知识面,多了解西方文化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使用能力,彻底摆脱中式英语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庄凌.母语负迁移与翻译学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

[3]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4]Joan Pinkham.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1998.

[5]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6]陈洁.浅析中式英语[J].文教资料,2006,(14).

上一篇:高职院校共青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山区中小城镇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