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11 09:58:41

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其对策

摘 要 高职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是部分高职生中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不同于中学的教学方式、学习环境等是导致许多高职生出现了不适应的症状。实践证明,抓好新生入学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加强高职学院德育工作针对性的关键,是提高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系到学院办学方向和办学效益。近年来,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高职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到了新环境,其生活、学习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作为学院一方,应根据高职生的特点与成长需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就此进行阐述。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通过调查对比,高职生与中学生有一下不同点:(1)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从高中到高职院,离开了父母、家乡,独立生活,生活要自理,遇事独自处理,要单独面对各种比较陌生的社会关系,必须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之中,学习、生活、交往、锻炼等,更多需要的是独立自主。(2)学习的变化。进入高职院,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学习时间的充裕性,获取知识渠道的多样性,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等特点突出,将促使学生由中学的“要我学”到高职院的“我要学”的根本性转变。(3)交往的变化。从寝室到班级,从同学到老师关系的处理,从同性相处到异往,从校内到校外活动的实践,从现实生活到虚拟世界(网络)的延伸,学会与人相处等等,是高职生们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日常事务,也是其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历练。(4)行为规范的变化。由单纯的中学生活到“社会前期”的高职生活,他们许多行为将受到更多法律、纪律、规章制度等规范的约束,管理方式的变化是由“半社会人”成长为“社会人”必经的教育。(5)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高职院后,党团组织、班委会、学生会、各种社团等交织成高职院生活的组织网络,校园文化活动、社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成为高职生锻炼能力的舞台。

2.部分高职生中存在心理问题。通过近年来的调查分析发现,由家庭背景和生活背景等引发了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1)家庭条件优越的高职生,喜欢结交家庭富裕的学生,交往面窄,与老师沟通目的性强,与同学交往带有功利色彩,在学生群体中其行为,言行时常表现出优越感,与大多数同学格格不入;有的高职生用金钱结交朋友,周围有一批跟随者,过早进化为“社会人”,成为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难点;有的高职生缺乏生活经验,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或处理问题,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有些学生干部和活动积极分子,自我要求高,希望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参加各项活动得到锻炼。由于精力有限,学习成绩出现危机,班干部落选,心理失衡。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和及时地自我调整,加上师生们的关心不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现象,这些学生有过干部经历,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教育他们难度往往较大。

(3)有些是单亲,离异家庭与贫困家庭的学生。其承受一定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生活学习难以保障,出现自卑、内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他们有困难但不想让人知道,不愿意与人沟通,出现情绪反常,心理异常等现象。

(4)有些高职生纪律松散,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不服从管理,抵制约束,消极厌学倾向突出。

二、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

一是管理方式的变化。中学是具体管理,高职院是系统、全面管理。注重学生自我管理,原则规范约束。这种由“他管”到“自管”的变化,使部分学生无所适从,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社会活动多样性的变化。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担当多角色而难以合理定位,出现影响学习或心理困惑等问题。三是人际交往的多元性变化。在人际交往对象更加广泛,交往程度更加深入,交往手段更加复杂的现实面前无所适从。四是生活方式的变化。从家庭包办式生活到校园独立生活,高职生们的生活秩序、节奏、规律被打乱,出现烦躁、郁闷和怀旧、思乡情绪。五是学习方式的变化。有些学生不适应高职学习的新变化,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因而产生厌学、逃课行为甚至完全弃学。

三、存在问题的内因分析

1.高职生三年的学习生活是一个具有连贯性、持续性、可塑性、发展性等特点的培养教育过程与实践活动过程。一年级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成长压力最大的时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因而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时期。

2.高职生的个人成长需求。受到教育、得到锻炼、适应环境、受到认可、提高素质、得到关心、受到重视、完成学业,是每个高职生个体成长的正常需求。每个高职生的目标与侧重点或许不一样,但都希望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个人受到尊重、受到保护、顺利发展。每位高职生成长的背景不同,心理意识与行为动机也不尽相同,他们有各自的心理需求与渴望。

3.群体特点。进入高职生活的突变,心理准备与现实变化的差异,环境陌生却要独自面对,心理压力与困惑自然产生。变化多、困惑多、要求多、问题多是一年级新生的特点。

4.共同需求。每位学生都渴求校方的了解、引导、教育,希望学院能针对他们自身的成长给予有效的帮助。此时,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稍有松懈,甚至漠视、忽视其需求,将导致南辕北辙、众叛亲离,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措施

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分析学生行为异常原因,研究解决办法,齐抓共管、协同工作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学院专职辅导员数量不够,可以考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聘为兼职辅导员,协助专职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缓解专职辅导员的压力,这是确保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障。

2.建立高职生谈心工作室。通过谈话,谈心,了解学生深层次的内心问题。虽然学院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大多学生不愿到心理咨询室,主要是不希望被人视为心理有问题,怕自尊心受到伤害。绝大部分学生不愿在公众场合谈论内心真实想法,他们渴望与班主任、比较和蔼亲近的老师在舒适的环境中,轻松、自由、平等的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不想受到他人的关注。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上在自己的办公室与学生谈心。每个办公室有几名老师,没有单独谈心的空间。因此,学院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立专门的谈心工作室,保证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与学生谈心有场所、有实效。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培训工作。目前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他们当中有些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学生教育工作方法上也有待改进。我们要加强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提高其对学生行为、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理性思考与分析水平,提高综合运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认识论、方法论等理论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做好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首先是建立家庭背景档案,包括学生家庭情况、生活状况、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青少年时期影响最深的人与事,性格特点与转变点,掌握学生求学经历和成长背景等。其次是与高职生家庭背景档案相衔接的成长档案。主要是进入高职后的表现进行建档,记录学生行为表现及心理变化;每个学期的变化与重大问题的态度,如对“7・5”事件的认识态度等;异常行为与突出表现;成长的“拐点”等,据此加以引导、帮助和教育,促进高职生健康成长。

5.加强高职生成长成才规律的研究。结合高职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宿舍、班级中去,走进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听意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要加强对高职生面对的压力、心理问题、成长背景、成才需求、行为教育载体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方法的研究。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关注他们的成长,“以生为本”,遵循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从满足高职生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研究和创新,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为促进学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探讨面向服务外包行业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 下一篇: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