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实影像告诉你

时间:2022-10-11 09:52:06

用真实影像告诉你

摘 要:《森林之歌》作为国内首部自然类商业纪录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系列中的第三集《容颜 绿色版图》则是对整部纪录片脉络的承转、精编,通过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汇集成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关键词:真实性;意境美;“讲故事”;立意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00-01

《森林之歌》是中国首部自然类商业纪录片,陈晓卿导演通过这部可以媲美国外同类作品的纪录片,系统地记录了中国的森林版图,展示了中国的现存原始森林,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旋律,使我们对纪录片的“真实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个又一个细腻的镜头把中国森林版图的美好定格,通过人与自然的完美协调,隐喻了一个真正的中国。

一、镜头语言营造真实意境美

“意境是纪录片的戏眼、兴奋点”①。《容颜》所呈现的意境美形态多样,观众在享受视听中也领略到自然含蓄、明朗、浓烈、淡雅的情怀。

《容颜》中动静结合的镜头语言,大量的长镜头、固定镜头、高速、延时镜头、特写、近中远景、推拉摇镜头、航摄等的运用,将高科技与新思维完美结合起来,用科技纪实,真实记录了森林中动植物的客观状态,也传达着自然的神秘和深邃。加之纯净的自然声、慢节奏的解说词和恰到好处的音乐,将观众带入到一场精心准备的视觉饕餮中。

自然馈赠于这部纪录片,贯穿中国大江南北的森林资源为这部纪录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导演在片中首先以三个近景描绘大雪纷飞中的长白山树林,接着用三个特写镜头将长白山上麋鹿等动物的动态语言浓缩到镜头里,并以其为切入点,对中国不同纬度的森林进行描述。在长白山场景转场到秦岭场景处理上,导演运用秦岭的全景静景拍摄镜头来完成,展示了花朵含苞待放、金丝猴进食等画面,之后摆脱了前面寒冷、萧瑟的雪白、灰暗的画面,以一个强烈的流光深绿色彩对比转场到西南山地场景,让人眼前一亮。春意盎然的场景在之前长白山、秦岭的映衬之下,令人叹为观止。

二、“讲故事”再现真实性

纪录片的故事来源于现实素材,它依靠编导对于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来推动叙事。“纪录片是提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好看’是‘核’,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讲故事’。”②《容颜》的取材方式源于弗拉哈迪所倡导的“去发现、去展示”,坚信以“不带主观成见”的态度面对事物,将真实呈现出来。

《容颜》的主体部分脉络很清晰、内容丰富,画面精致壮观,叙述简洁生动。在转场、叙述的处理上都保持在一个框架和方式内。首先从宏观上对原始森林的地貌、生态环境和基本状况进行客观叙述,在具体描绘的过程中,不仅运用同期声,还通过物种名字展示的方法,方便观众理解影片。在视角切入上,几乎在每个段落都从一种动植物的视角进行叙说,比如招潮蟹、沙漠的胡杨、小云杉等,增加了视听娱乐性,摆脱了乏味的叙述。专家的点评穿插在叙述中,加深了观众对森林区、植被、动物等特征的了解。

在本集的片尾部分,导演匠心独运的选取了《夜莺》这首旋律优美的曲子,配以画面上缓慢出现的“北纬34。44’、东经107。00’、秦岭”等字样。在音乐的衬托下,熊猫、金丝猴等秦岭明星一一亮相,并以“密林深处,一个金丝猴家族的爱恨情仇”抓住观众的眼球,为下一集内容做出提示,很好的体现出本集的精编、引篇作用。

三、生态情怀映衬真实立意

生命在欢唱。陈晓卿导演不仅仅在完成纪录片,也是在记录生命的寂寞与灿烂、精彩与艰难,记录着它最初与最后的身影,将深刻的教育意义融入期中。观众在被唯美的画面所震撼的同时,亦接受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影片围绕每一棵树,每一颗种子的成长、发展,以物类人。植物的一生,是对阳光展开争夺的一生,在这场关于速度的竞赛中,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长得最高,谁就有资格享受充分的阳光。成年的植物承担哺育后代的任务,它们从阳光中获得营养,输送给新生的植物。人亦如此,这种世世代代的传承,自人类诞生以来一直在延续。“正是这里的高山密林阻挡了人类活动的入侵,才保留了中国中部,包括秦岭、大巴山和神农架一带最后的原始森林。”③人与植物穿插,观众在感慨生命时也对曾经的某些行为进行反思。细细品味这部纪录片,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优美静谧的自然风光,让观众在视听美的享受中,也领略到大自然的深深情怀。它所赋予我们的真实感受,依然流淌在我们的内心之中,那是一种远离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是一种情感上原生态的体味。

参考文献:

[1]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2.

[2]冷治夫.中国纪录片创作发展启示录[M].2008.

[3]石屹.中外纪录片创作研究[M].法律出版社出版,2012.

[4]黎小锋.纪录片创作[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周兰.纪录片-影像对历史的传播[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6]韩秀娟.森林之歌用电视语言描绘的生态画卷[M].东南传播,2008.

作者简介:

张 舒(1988-),四川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影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一篇:试析当代中国的主流电影与主旋律艺术 下一篇:青春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