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特校原本 倡纯美灵魂

时间:2022-10-11 09:22:28

一、 制度倡导人性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管理层,特别强调这一点。规矩是一条红线,谁也不能越此雷池半步,所以一旦执行,它就具有唯一无二的强制性。正因如此,造就制度其本身是冰冷的,有时甚至是无情的。同时我们又应该时时记住:制度是针对某些人和事专门制定的。一个制度越多越细的学校未必就是个好学校。其实,学校要获得稳定的发展,除了要靠制度的约束,最重要的是要靠人的作为。因此,作为校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在学校发展问题上,一方面要考虑到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到人心工程,努力做到人性化管理,不断促进和强化人的本位功能。前者是保证,后者才是根本。

注重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以弱化制度作为代价,而考虑的是怎样才能使得老师们对现有制度的认同甚至支持率获得最大化。这需要做好三方面的事情:一是制定时要民主化,二是表决时要召集全体人员参与,三是执行时要努力做到耐心和细腻。

特校是个弱势群体,学生需要老师的关爱。而老师呢?他们也殷切地希望能从制度和管理上获得理解和关照,也希望能得到学校管理层的尊重和关怀,所以在管理上、在制度中,尤其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学校领导层应努力做到对老师们将心比心、以情换情。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而且又具备现实条件的,就应该努力去满足教职员工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二、 管理倡导理解

放眼社会,特校是个又细又弱的群体,我们应该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即使不一定正确,但它一定会对管理工作带来好处):凡是在特校躬耕的老师都是带有一颗人事淡定而又内心炽热的人。做到了这一点,在处理矛盾时,管理人员才能始终保持正面的方向。

前些日子,无意中听到了一位中年教师发出这么一句感叹:普校教学和特校教学,简直一个是事半功倍而另一个是事倍功半。笔者不完全赞同但并非全无道理,一节语文三个词、一堂数学两个式,老师们就是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教的,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他们的一生就这样度过。即使这样,普校老师老来可耀的“桃李满天下”离特校教师们依然很远很远。管理层有条件的都能往上走,只有这些老师们,他们绝大部分才是默守终身的特校园丁,才是真正的“生是特校人、死是特校魂”。

所以面对老师们艰辛、缺乏成就感但志于守贫的工作,管理层应努力酿就穷开心、苦中乐的工作氛围。在处理矛盾时更应该注意聆听和分析,多点尊重、少点指责;多点规劝、少点处罚;多点温情、少点大声;多点激励、少点否定。特校有的东西难于做到,但有的东西应个个拥有:那就是互尊、互爱所带来的和谐。随意去一所稍有名气的学校,交流时重复率最多的是“咱们××人”(比如:吉首一中职工自称“吉中人”,吉首大学职工自称“吉大人”),笔者提到这个绝不是嫉妒。一个理想的学校,一个团结、奋进的团体,对自身怎么叫法,是他人的喜好和权力。而是当我听到这种话语时,我想到的是咱们特校老师何时也能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县、市)特校人”?

三、 教师倡导悦纳

喜于接受、乐于启迪和勤于教化,应该成为特校教师人人具有的情怀与精神。这种情怀与精神是适合特殊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做好特殊教育工作的基础。

喜于接受,指的是老师要从内心高高兴兴接受这些不幸的孩子将成为自己也许是一辈子的教育对象。接受他们,首先是心理上的,然后才是行动上的。因为一位教师假如打内心就厌烦和残疾人打交道,那么在他(她)眼里,对残疾人横竖都看不顺眼,更不用说那些斜眼歪嘴的智障生了。反之,假如一位教师能够打内心平静地接受甚至喜爱自己的学生,歪鼻斜嘴又何妨。所以,只有先从内心接受了,下一步的工作才有了动力;只有做到内心关爱了,工作才能做好。

特殊教育学校,是服务于残疾人的场所,在这个场所里,我们考虑的首先是残疾人的需要,这种特殊需要来自于康复和学习,其实更渴望于同情和关爱。所以,特殊教育学校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的温馨的场所,然后才是敦敦教诲的教学园地。 “用特殊的爱献给特殊的你”,我想这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有别于普通学校工作者更为浓重的一笔,是咱们特校有别于普校更艳丽的色彩。那么爱的真实故事、爱的感人事迹,在特校应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 学生倡导自强

在特校里,学生需要来自教师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爱。反过来,对教师、家长和社会来说,又都希望这些学生都能成为身残志坚的人。身残改变了人身轨迹,只有自强才是其迎难解困的钥匙。与自强共生的是勤奋、坚韧和拼搏、创造。所以自强是这些残疾学生成长中应具备的宝贵品质。与普校学生相比,我们的学生因为身残,注定了他们走的是一条更为坎坷曲折的艰辛路。那么假如普校将自强二字提的是中音,特校则理应提高到高音,将学生培养成为身残志坚却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人。这种教育应成为教师们人人拥有的自觉意识,这是学校工作的目标;弱势群体要关心,自强自立才是关键,帮贫扶困只是外因,改变现实终得靠自己,这是社会的呼唤。面对这些不幸的残疾学生,特校做的就是这种“三合一”工程。

五、 教育教学倡导生活化

“务实”这个字眼在当下是人人耳目能详的了,但叫在嘴上,做在手上,特殊教育学校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得毫不含糊和更为突出些。因为特校的“工作成品”是一个个能适应社会、并能独立谋生的社会合格公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坚持生活化原则,在“学以致用”和“为用而学”方面付出更多的精力,要通过扎实的课堂练就学生真实的本领,这应该成为老师们的共识。

其实,有时候我们可以设想从特教圈外(即设想自己为旁观者)来审视自身的工作,也就能领悟到我们该做什么甚至为什么这么做了。比如说语文教学,其目的不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将来回归主流社会的交际需要,那么能说的应努力锻炼他们说(语训),说不好的就努力发展他们的书面语言(鼓励大量阅读、背诵和习作);至于数学教学,笔者私下认为应重点围绕“计算”开展(数理思维是前提、是难点),锻炼学生算得快又准的能力,这是将来满足其生活计算的需要;常识课教学在于促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物理和化学现象能获得科学的认识,艺术课教学在于发掘自身优势,思品课教学在于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这些都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观念、知识和能力。

上一篇:冀教版“运动的基础”教学设计 下一篇: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