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辂与《南诏野史》

时间:2022-10-11 07:33:40

“南诏”是唐朝时期兴起的西南地区的奴隶制政权,以今天的大理为中心,统治地区包括今天的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越南、缅甸的部分地区。“野史”一般认为是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是相对于官修的“正史”而言的,可理解为两层含义,第一是与官方相对,不受官方“钦定”,甚至是被官方所禁止的;其次是“野史”是甚少经过人工雕琢的,是原始的材料,略显粗鄙,但却少了官方意识的反映,具有更多的真实性。

《南诏野史》是由倪辂所辑录的以古代南诏史事为主要内容的史书,“云南地方史之书,大理段氏时,编成《白古通纪》……元以来已有转为汉文之本,且参录史籍记载。各家依之,编录成书,而取舍不同。……倪辂集为《南诏野史》,取材较备,多有传抄之本。”主要的史料来源应是《白古通纪》,是有关云南古史旧文的重要资料。

二、倪辂介绍及《南诏野史》版本流传

根据方国瑜先生的《云南史料丛刊》中对《南诏野史》的概说,可知《南诏野史》由倪辂所辑,但对倪辂的生平却没有明确的记载流传至今,“谢肇《滇略》卷八著录倪辂《南诏野史》一卷,亦载《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又康熙《新兴州志》引用书目有《南诏野史》,东庄居士倪辂撰。按倪辂事迹见于记载者,万历《云南通志》卷八《学校志・云南府科目》乡举嘉靖壬午(元年)科有倪辂。天启《滇志・选举志》嘉靖元年壬午科举人云南府倪辂,当是昆明县东庄人。所知仅此,余不获考也。其作《南诏野史》之年代,无具体记载,……因成书在万历初年之后。”方国瑜先生的考证及其完备,但从以上来看,我们也仅知作者倪辂是云南昆明县东庄人,曾中嘉靖壬午科举人,以及《南诏野史》的成书时间为万历初年后。

倪辂集《南诏野史》之后,抄本流传,从明朝以来,有数种改定编刻之本。《云南史料丛刊》中《南诏野史》后记对其版本流传有详细论述。“虽然《南诏野史》的本子较多,但大都同出一源,唯可分为两种,即倪辂本和胡蔚本。而倪本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南京图书馆藏钞本及方仙藏钞本乙、清佚名校抄本。二是淡生堂钞本、环碧山房藏钞本、王崧校理本、方仙藏钞本甲。”而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中用的是淡生堂钞本这一较完善的版本。

三、《南诏野史》主要内容及其史料价值

“《南诏野史》之主要内容为:‘南诏历代’、其蒙、段世系相承事迹,多可据信,其中多有之神奇离异之传说,当不可信,惟亦有所本。”这句话很贴切的概括了《南诏野史》的主要内容,总的来说《南诏野史》叙述了今大理及其周边地区的政权更替,并介绍了南诏地区历代的地理范围、古迹、历代的一些知名人士及有关科举方面的内容,还兼叙周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可以说内容很充实并有别于之前的一些云南地方史料的记载,特别是很多的奇闻或迷信事件,增加了本篇史书的趣味性。总的来说,《南诏野史》的主要内容及其史料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南诏野史》开篇对于南诏地理位置、六诏的范围及其六诏历代称名的变化进行叙述,有助于我们对“南诏”、“六诏”的认识。例如:“南诏分星分野”条中有“在天井鬼入参一度。《汉书》。次鹑首未位《晋书》。丽上位北斗开阳一星《宋书》。在地乃梁州裔土,蜀之苑囿。” “六诏”条中说“六诏之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并指出“六诏”包括蒙舍诏、蒙诏、施浪诏、邓赕诏、越析诏、浪穹诏。尤其在“六诏历代称名不同”这一条中指出云南地区不同时代的称名,“周名百濮,战国名滇国,汉名西南夷,蜀汉名建宁,晋名晋宁、唐名南诏,宋名六诏,大明亦名云南。”这对于云南地区古代不同时段的叫法做了叙述,并且还有对“云南”这一称名有详细解释,兹不赘述。

第二、详细叙述南诏政权更替,为今天研究云南古代政治提供宝贵资料。

《南诏野史》以蛮荒时期的神话故事为开端,按时间顺序叙述了南诏地区历代的政权更替,将南诏历代源流分为大白国、拜国、建宁国、大封民国、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中国、后理国等几个阶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论及南诏历代源流中先秦蛮荒时期时,之前很多史料均以“沙壹触沉木有孕”作为云南地区“九隆族”的起源,而《南诏野史》中则引用另外的《白古记》中的记载:“三皇之后,西天摩竭国阿育王第三子票苴低娶戾蒙亏,其妻生低蒙苴,苴生九子,名九龙氏。长子阿辅罗,即十六国之祖。次子蒙苴兼,即土蕃之祖。三子蒙苴诺,汉人之祖。四子蒙苴,东蛮之祖。五子蒙苴笃,生十三子,五贤七圣,蒙氏祖。六子蒙苴,居狮子国。七子蒙苴林,交趾之祖。八子蒙苴颂,白崖张乐进求之祖。九子蒙苴阏,白夷之祖。”后面虽也补充“沙壹“这一传说,但前面所引记载不仅把“九龙”作为人类祖先的范围扩大,而且是有别于其它史料所述的。这也许与当时佛教的传入和兴盛有关,所以才以印度阿育王作为这神话传说的人物。

第三、例举南诏历代名宦、乡贤、名贤、元代南诏进士、以及明代云南地区的取士内容、人数和有关科举方面的历史。对于历代名宦、乡贤、名贤等的叙述虽只举出了名字,但可以看出对于云南地区的记载已有别于其它一些总是针对云南奇风异俗的论述,特别是有关科举方面的内容,如元朝皇庆二年乡试条格“天下共取三百人,每榜云南止取五人,蒙古取二名,塞目取二名,汉人取一名”,明朝时期“洪武三年二月,诏取士条格:初场经义一篇,四书一篇;二场论一,诏诰表内科一;三场策一道,中式十日后,试骑射书算律五事……洪武甲子,云南始开贡。癸酉,云南始赴应天乡试。甲戌,始中进士。永乐九年,云南始开科。景泰四年,定云南取二十名,循加十名。……”这些记载不仅是云南地区在古代社会文化方面上升的体现,而且反映了当时中原王朝科举制度的一些考试内容和发展。

第四、对于南诏地区的古迹和自然景观进行论述,包括都城格局,以及我们今天还所熟知的一些地方。如“滇池三百里,史云源广末狭,似倒流,故曰滇。”“金马碧鸡,周天竺国阿育王三子长福邦,次弘德,次至德,王有一神马,三子争之。王令放马,得者与之。三子追至东山得马,即今之金马山。长子继至,闻得马,屯西山。时碧凤在山,上人呼为碧鸡,至蒙氏封二神为景帝。汉武帝遣王褒求碧鸡神,褒至蜀望祭而回。”除此之外,还有圆通洞、梁王墓、安宁温泉、点苍山大理铜柱等古迹或自然景观的叙述。今天,这些古迹或自然景观也大多成为云南旅游的一些必不可少的元素。《南诏野史》中对它们的描述,正是其历史文化价值的体现。

第五、《南诏野史》兼述了云南周边一些地区的历史,对于研究这些地区,仍然具有很好的史料价值,例如对四川、贵州一些史事的例举,特别是对于缅甸的论述,不仅论述了缅甸在明代时期对中国犯边而被平地历史事件,而且其中指了当时云南地区到缅甸有几条通道。一是“自腾至缅止三十八程。自腾越一日南甸,一日罗必思……一日阿越。以上陆路,自阿越下水九日至缅城。”二是“入缅又有一道,一由怒江西上;一由腾冲七日至六川;一由云南县白崖过景东、从木通甸至弯甸渡入芒市,十日到六川。三是“从怒江上流蒙来渡至景乐沿河小渡十余处,皆可进。”“又有三道可行:一由天步马,一由湾甸,一由阿郊地界,皆可入缅甸。”这些通道的描述对于我们了解云南与缅甸交通方面的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第六、《南诏野史》中也有一些不符合常理的记载,比如“点苍山,一鹿二头,食毒草。”“永昌牛生三角,鸡九足,羊四角,并出光。”还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和迷信事件,这些记载虽然不能作为史料来帮助历史研究,但这些离奇或迷信的故事则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这也是符合“野史”这一文体的。另外,有关“神僧”的一些事件,也可以反映当时佛教在南诏地区的传播和兴盛。

参考文献

[1]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论辛弃疾词中的刚柔兼济 下一篇:以清华简《系年》为例论简帛类出土文献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