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果树品种结构调整发展思路

时间:2022-10-11 07:25:30

达州市果树品种结构调整发展思路

摘 要:水果产业是达州市一项传统产业,也是水果产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已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为促进达州市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达州市水果品种结构调整成效,指出了达州市水果品种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了达州市水果品种结构调整措施。

关键词: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结构调整;商品基地;规模效益

1 达州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水果产业不仅是达州市一项传统产业,也是水果产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几年来,达州市果树生产发展比较快,产量逐年上升,优质果有所提高。2012年,达州市果树总面积达3.7万hm2,总产量36万t,产值近9亿元,其中柑桔23万t,梨3万t,桃1.6万t,其他水果近1万t。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需求,还远销“三北”地区,为发展农村经济,活跃城乡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果树良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年产优质果品约10万t,占总产量的30%。

为了增强果品的市场竞争力,达州市水果生产开始从过去单纯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名、特、优、新、稀果品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柑桔由过去比较单一的红桔、实生甜橙发展到良种橙类、宽皮柑桔类、柚类等优良品种同步开发。但目前,达州市优质果品率较低,在柑桔产量中优质果约占30%,梨优质果率约25%。在水果产量中柑桔占75%,其余多种水果占25%;多种水果中梨占33%,苹果占4%,桃占13%,其他水果占50%。

2 达州市水果品种结构调整成效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达州市在抓名、特、优、新、稀果品开发的同时,突出抓了果树品种结构调整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在种类结构上。柑桔与其他水果的面积比为7:3,产量比为3:1;二是在熟期结构上。以柑桔为例,早、中、晚熟品种的面积比为1:40:9;产量比为2:17:1,其中早、晚熟品种比例很小,中熟品种比例过大,给贮运销售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三是在优质水果比例上。优质水果栽培面积2万hm2,约占总面积的60%,产量10万t,占总产量30%。从上述情况表明,达州市果树品种结构较过去有一定改善,但仍明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柑桔面积和产量占果树总面积、总产量的比例偏大,多种水果比例小,造成果品经济效益不理想。第二,柑桔的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不合理,中熟品种的面积和产量的比例过大,造成卖果难和柑桔过剩的假象。第三,优质果所占比例过小,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较差。

3 达州市水果品种结构调整思路与目标

为了改变达州市果树品种结构不合理状况,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必须加大力度调整结构,优化组合,促进发展。具体调整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以质量为核心,发展良种,开发名、特、优、新、稀品种;以效益为目的,依靠科技,实行优质高产集约化栽培,努力提高综合效益。主要任务与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水果栽培面积4万hm2、总产量40万t、优质果20万t的生产任务,并将果树品种结构调整为:柑桔与其他水果的比例为13:7,柑桔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为3:6:1,将达州市优质果的比重提高到占水果总产60%以上。

4 达州市水果品种结构调整措施

4.1 提高认识,加速调整

发展“三高”果业,必须加速调整品种结构,充分实现良种区域化,才能彻底改变当前的被动局面,使达州市水果生产沿着合理的、正确的、科学的道路健康持续发展。要提高水果产业整体效益,将水果产业真正建设成达州市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就必须加速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组合。市、县(区)财政每年要安排足额资金支持水果品种结构调整工作。市、县(区)农业部门也要将品种优化组合工作作为今后长期性工作来抓,以确保达州市果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4.2 合理布局,区域开发

根据达州市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特点,从当前实际出发,应以巩固现有果园为主,适当扩充面积,调整区域布局,逐步实现良种区域化。其具体规划是:(1)在州河、巴河和渠河流 域浅丘河谷区(海拔300~400 m),建立优质柑桔商品基地,形成果树拳头产品;(2)在市中、南部丘陵区(海拔350~500 m),主要开发翠冠、喜水、华山梨及葡萄、优质李、优质桃等多种水果,并适当发展早熟温州蜜柑、脐橙、优质柚等;(3)在北部高山区(海拔500 m以上),以落叶果树梨、李为主要开发对象,并积极发展板栗、核桃、柿、猕猴桃等干鲜果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引进最新良种,增添花色品种,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4.3 建立良繁体系,加强种苗管理

在农业部、省农业厅支持下,达州市狠抓了良种母本园和苗圃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达州市已建立良种母本园66.7 hm2,育苗基地14.7 hm2,为达州市果树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要切实组织好种苗的生产和调剂工作,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逐步在达州市范围内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脱毒优系母本园和苗圃。进一步落实种苗“三证”管理,杜绝乱引、乱调、乱育和危险病虫苗木的传播。

4.4 建立商品基地,提高规模效益

增大优良品种和优质果品的比重是实现调整结构的重要途径。达州市水果总产量36万t,年产优质果品约12万t。由于优质果所占比例小,影响水果整体效益的发挥。渠县、达县系省优质柑桔商品基地县,要严格按照省建设优质水果基地试行办法和技术方案实施,规范建设,规模发展,力争到2015年,良种面积达到100%,适龄投产率由40%上升到80%,幼年树平均667 m2产500 kg,成年树667 m2产1 500 kg以上,良种比重90%,商品率80%以上,其中优质果占60%以上。

4.5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果生产水平

达州市果树生产管理水平较低,中低产果园占的比例很大,投产率低,在一些地方果树生产长期处于广种薄收的境地。因此,加强对现有果园的管理,大面积提高单产和果品质量,加速幼树投产,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果树生产的重点。要大力推广“果园覆盖、简易修剪、疏花疏果、保花保果、果实套袋、综防病虫、合理施肥、适时采收”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努力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到2015年,投产面积由目前的60%提高到85%以上,大面积单产由800 kg提高到1 500 kg。

(收稿日期:2013-07-22)

上一篇:苹果园施肥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返乡农民瞄准市场养旱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