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若干典型研究方法

时间:2022-10-11 06:49:48

知识管理若干典型研究方法

摘要:现有研究中还没有专门探讨知识管理研究方法的论文,也缺少知识管理研究方法的分类体系。为了弥补这个空白,并且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07至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上的知识管理论文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了统计。知识管理的方法丰富多彩,难以穷尽,本文重点分析了构建模型、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共词分析、知识图谱、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研究方法往往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与其它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起来使用的。

关键词:知识管理;研究方法;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7-0003-05

知识管理作为管理门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活动和学科发展总是离不开相应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知识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知识管理理论进展的基础。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理论或学科的成熟程度。但是,通过在中国知网上的检索发现。现有研究中还没有专门探讨知识管理研究方法的论文,也鲜有知识管理研究方法的分类体系。为了弥补这一空白。并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本文对知识管理研究方法做了一定深度的研究。知识管理研究的方法丰富多彩,难以穷尽,本文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几种加以阐述。

1、数据采集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入口,以知识管理为关键词和题名进行精确检索,时间从2007年到2012年4月,范围是核心期刊(知识管理涉及多个学科,因此我们对核心期刊并不做学科上的区分),共检索出1113篇论文,鉴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没有收录情报学报的文章以及情报学报在知识管理领域广泛的影响力,我们将2007至今情报学报刊载的23篇知识管理的论文纳入研究对象中。我们认为这些期刊中刊载的知识管理论文可以代表中国知识管理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经过去重和过滤无关键词无作者和书评的文章,共得到1016篇论文。

数据采集的基本顺序为:(1)文献基本信息录入,包括论文篇名、作者、关键词、摘要等基本信息;(2)通过论文摘要对全文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进行了解,若摘要中涉及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则在下一步中进行核实;(3)选择论文主体部分进行阅读和数据采集。

2、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非实证研究的频率为37.95%,实证研究的频率为62.05%,实证研究高于非实证研究。非实证研究是基于思想、理论的研究方法,而非数据或观察;实证研究主要依靠观察研究对象系统获得研究本质。表1表明知识管理理论逐渐成熟,研究逐渐深入,方法体系越来越丰富。

3、典型研究

实证方法中,调查研究、建模、案例研究以及以层次分析法为代表的绩效评价方法和以共词分析和知识图谱为代表的二手数据分析方法在知识管理研究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调查研究比例最大,主要是因为在知识管理研究中,借鉴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成熟理论和测量工具,这类研究对检验知识管理理论和开发知识管理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研究对于建立知识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绩效评价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管理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投入就一定会有相应的评估,专家们开发了各种形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供利用;二手数据分析和调查分析一样,为检验知识管理理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非实证研究中,概念模型是使用频率仅次于理论研究的方法,占到了全部研究方法的13.62%。由于能够准确把握知识管理的重点。模型一直以来都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

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建模、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和以共词分析和知识图谱为代表的二手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

3.1 建模

知识管理模型是对知识管理对象、环境、过程的抽象或模仿,反映出知识管理体系及其构成要素,表明有关因素在运用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及相互联系。由于知识总是处在多种因素交错的复杂纷乱状态中,人们深入研究时经常会觉得难以着手,建模在知识管理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管理模型有助于人们进行理论分析、系统分析、绩效评价等。再加上知识是不宜直接实验的对象,更需要借助于模型研究。

很多学者对知识管理模型进行了分类:“Nonaka把知识管理模型划分为基于知识的管理模型、基于知识管理工具的管理模型和基于组织绩效的管理模型;周竺等人则将知识管理模型分为三大类,即知识分类模型、智力资本模型和社会结构模型;奉继承和赵涛认为,知识管理体系结构的模型主要包括描述模型、框架模型、数学模型、过程模型和功能模型等;Sthle的动态智力资本模型和Rastogi模型则反映出知识管理模型的动态性。”

这些不同的分类体现了对知识管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多角度的观察。随着知识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识管理理念的本身也在改变,这必将导致更多更新颖的知识管理模型与知识管理思想的涌现。在本文中,我们采用Nona-ka的分类思想,对样本论文进行统计(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基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模型研究比知识管理工具模型和组织绩效模型多,而知识管理模型和组织绩效模型相差无几。这主要是因为知识管理的发展阶段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首先需要重视基础性模型研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达到一个更高层次去开发管理工具和研究评价模型。由于基于组织绩效的管理模型可以借鉴其他学科已经成熟的理论来进行研究,因而该模型聚集了大量的研究者。

通过研究发现,大量模型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作了充分的分析,而对这些因素是如何对知识管理发生影响缺乏深入研究。而且,科学模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断更新,在科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对比,那些不能很好地反映客体本质属性的模型,将被逐渐淘汰。

3.2 案例研究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创立了案例研究法。案例法在法律领域中的成功激励了其他领域。由此,人们开始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收集案例。

知识管理的案例研究方法是根据一定的假设。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对特定知识管理实践对象进行经验性研究(如描述现象、分析发生的原因),并从中发现或探索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形成理性认识(如理论,引导新的研究命题)的方法。如潘宏亮等在《吸收能力视角下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基于多案例研究》中,结合多案例从吸收能力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微观机理,为企业高效地管理知识提供有益的借鉴。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案例研究方法在论文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得到体现,2007年,314篇论文中只有8篇使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2010年和2012年都超过了10%,使用比率稳步上升。

但是在研究中也发现一些问题:(1)单案例多,多案例少。论文研究的大多是单案例,只有极少数的多案例研究,这无疑制约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样本中,单案例研究多达78篇,多案例研究仅有2篇。(2)例证研究多,案例分析少。案例研究是以提炼或更新理论框架为直接目的的。很多文章是用案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从案例中分析得出结论。这与案例研究的使用原则大相径庭,失去了通过案例更新理论的意义。

3.3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作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已成为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主要方法之一。调查研究通过系统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综合,来解释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由此得出客观性的认识。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建立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可以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解决问题;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政策、计划和理论。基于以上优势,调查研究深受专家学者的青睐(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调查研究在知识管理领域被广泛利用,并且这些期刊集中在图书情报和管理领域。其中《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对调查研究方法的使用率达到了64.71%。

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相比,更适合用来检验理论,案例研究更适合用来建立理论;与二手数据分析相比。调查研究获取的是第一手资料,更能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观察法等等。调查方法通常和统计分析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处理才能得出研究结论。

在我们的调查分析研究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尽管许多调查论文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定量分析技术,但大多是以一般初级统计方法为主(如百分比、分类统计等,而较为复杂的定量分析技术则用得很少,分析问题不够深入。

3.4 二手数据分析

除了上述传统的研究方法之外,知识管理还有很多专门的研究方法,如二手数据分析。

二手数据分析是指为了某种研究目的在诸多一手数据(如图书馆、官方统计机构和其他的公共资源、商业性调研机构为适应多个用户需要而收集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在知识管理研究中,二手数据分析借鉴行为科学和管理学的成熟理论和测量工具。这类研究对检验知识管理理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手数据具有方便、经济的特点,有助于迅速解决调研人员面临的问题,可以节省时间、降低成本。二手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知识图谱分析、文献计量、共词分析、词频分析、共引分析、词频统计、元分析等等(见图3)。

3.4.1 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是在文献计量学以及可视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二手数据分析方法,它采用可视化的技术手段,绘制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图形,用于揭示学科或领域研究热点和知识演进趋势,揭示科学研究的社会网络关系,其构建过程中常用软件包括Bibexod、CiteSpace、HistCite等。利用知识图谱方法研究知识管理问题的代表性的学者有宗乾进、侯海燕、刘则渊等。

知识图谱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但是增长迅速(见图4)。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最早的一篇有关知识管理的知识图谱文章是2005年陈悦在《科学学研究》上发表的《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短短几年过后,应用该方法的论文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知识图谱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用来明晰学科基本框架,探究学科研究内容。描述学科研究人员,预测学科研究进展。揭示学科间关系。并且知识图谱面向实际应用,能够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

由于我国知识图谱的研究起步较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对知识图谱理论的系统的研究,在现研究阶段主要将知识图谱作为一个工具应用于知识管理领域,偏重于应用上的研究,忽视了理论上的实证分析。由于国外知识图谱工具的开发水平远远高于我国,目前国内应用的软件多为国外开发。在使用和借鉴国外软件时,存在数据格式不兼容、中文支持能力差等问题。同时,由于知识图谱是在多种方法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其使用需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

3.4.2 文献计量方法

文献计量方法在二手数据分析中是最常用的方法。最早对文献进行现代计量研究的,一般认为是从1917年的文献学家F.T.科尔和N.B.伊尔斯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对1543—1860年有关比较解剖学的出版物进行统计分析开始的,从而开创了文献计量研究的先河。1969年英国著名情报学家A.普理查德正式提出了“文献计量”这一术语,专家学者纷纷接受。

文献计量是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文献规律的科学,文献计量学是以各经验定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这几个经验定律构成了文献计量学的核心。是其最基本的内容。文献计量方法可以促进和深化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应用,可分析和估计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衍生及发展趋势,还可以确定重点文献,为文献报道和指导读者重点阅读提供最佳方案。知识管理领域使用文献计量代表性的学者有:邱均平、夏旭、杨华、储节旺等。

由于文献计量方法应用的对象很多,所以文献计量方法能够解决的科研课题也是多方面的,自从经验定律产生以后。对经验定律本身的研究,包括阐述产生背景意义、内容的修正、检验、各参数的计算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当前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活跃。

另外,由于科学发展的复杂性,利用文献计量学只能对科学发展规律做一种比较粗略的度量,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文献计量学方法中的“计量”应具有科学性,但不等同于精确性,“量”本身就有精确和近似,确定和随机,确切和模糊的区别,并且影响文献计量的因素有客观的,也有社会的,人为控制的主观因素,所以定量在很多情形下只能是近似、随机和模糊的。文献计量方法最好是与其他的如内容分析法、德尔菲法、实地调研法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4.3 共词分析

共词分析方法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被提出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共词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内容的分析方法,它根据文献中主题词共同出现的情况,分析确定文献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

李纲、吴瑞在《国内近十年竞争情报领域研究热点分析》一文中就采用了共词分析方法来研究论文热点。根据2001-2010年竞争情报领域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图和多维尺度分析图,再结合竞争情报领域高频关键词表,对目前国内竞争情报领域的研究情况有了整体的把握,分析得出存在5个研究热点。

共词分析方法也有它自身的弊端。例如,共词分析方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定性的分析,这些定性分析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这就可能导致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共词分析的应用和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分析软件被引入进来,一方面使共词分析的应用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软件中的一些算法问题,不少研究者对分析结果仍存在疑惑。

综观上述3种研究方法,二手数据分析在检验总结理论成果方面作用巨大。但是从表3中也可以看出,目前使用的频率还很小,需要继续推广。

3.5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方法

很多学者对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如张少杰等人提出了基于本体、本源、战略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颜光华等人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学者提出的各种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学者们认识知识管理绩效的角度并不统一,有学者根据影响组织知识管理的因素来设计指标,有学者根据知识处理活动类型来设计指标,目前还缺乏一个面向组织知识管理的、公认的、科学合理的指标维度。

指标体系形式多样,但都遵循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卡、神经网络方法等(见表3)。

这些都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评价指标的量化、计算来测量知识管理的水平。下面重点讲述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3.5.1 模糊综合评价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扎德教授创立了模糊方法。模糊方法是针对现实中大量经济现象的模糊性而开发出一种评判模型和方法,一经提出,获得广泛好评。

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通过定量手段处理模糊的知识管理对象,能对呈现模糊性的资料作出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并且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包含的信息较为丰富。王秀红等人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中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并针对某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从而为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但是,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复杂,不易掌握;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主观性较强;并且由于知识管理对象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对每一个时间点的绩效评价意义越来越小,现在有学者设计出了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很长一个时间段内动态地来考察知识管理的绩效。

3.5.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沙坦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用于解决多目标问题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每个准则的权重,继而得到决策方案的排序结果。

层次分析法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层次清晰明确,便于人们接受,从而为多目标、各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计算简便,易于掌握,而且所需的定量数据信息少。

但是层次分析法只能从备选方案中择优,不能为决策者提供新的方案。所以当备选方案都不合理时,使用层次分析法以后得到的只能是不合理的方案。由于定性成分多,定量数据较少,不易令人信服。而且,指标过多时统计量大,确定权重的难度加大。

3.5.3 人工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又称“人工神经元”,由McCulloch和Pitts于1943年提出。人工神经网络是为了解决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评价专家主观判断的不确定性和评价结果的模糊性等问题而引入到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的,旨在建立更加接近于人类思维模式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自学习能力,能够模拟出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知识管理绩效向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样本数据的不断训练和测试,我们可以得到绩效评价的标准,并将其用来对不同企业的知识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神经网络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它是一个“黑箱模型”,难以理解,而且样本数据也易受训练过度的影响。虽然在易用性和易理解性方面受到了限制,但神经网络的正确率较高,它避免了复杂数学推导,即使样本缺损和参数漂移,仍能保证稳定的输出。神经网络不仅充分考虑评价专家的经验和直觉思维的模式,而且降低评价过程中人为的不确定性因素;不仅具备综合评价方法的规范性,而且体现出较高的问题求解效率。

基于以上特点,人工神经网络逐渐成为未来组织绩效评价的发展方向。将神经网络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继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目前这方面工作有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专家系统、遗传算法、小波分析、混沌、粗集理论、分形理论、证据理论和灰色系统等的融合。

4、结束语

我国知识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高于非实证,研究方法体系趋于成熟,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重。现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一个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趋势。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知识管理中的研究方法往往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多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使用,如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常常需要同时使用,文献计量与共词分析和知识图谱常常结合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也可以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等。通过这些方法的不断结合和完善,研究方法体系将会越来越丰富,为知识管理研究提供便利。各种不同的方法既有其优点,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只有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才能从多个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上一篇:拽着时间疾走 下一篇:以机构库为载体推送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信息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