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良性肿瘤

时间:2022-10-11 06:36:10

肝脏良性肿瘤

肝病已经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 ,发病率、病死率在逐年攀升,占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而且肝癌发病日趋年轻化,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1.2亿的乙肝患者、3000万的慢性肝炎人群、超过1.2亿人的脂肪肝“大军”、比比皆是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一系列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大家行动起来吧!和本刊一起为我们的肝脏“保驾护航”。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

【临床表现】

肝血管瘤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当血管瘤增至5厘米以上时,可出现下列症状:

腹部包块 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块部位听诊时,偶可听到传导性血管杂音。

胃肠道症状 右上腹隐痛或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等消化不良症状。

压迫症状 巨大的血管瘤可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推挤和压迫。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等。

肝血管瘤破裂出血 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可出现上腹部剧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状。多为生长于肋弓以下较大的肝血管瘤因外力导致破裂出血。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引起的凝血异常。

其他 游离在肝外生长的带蒂血管瘤扭转时可发生坏死,出现腹部剧痛、发热和虚脱。个别病人因血管瘤巨大伴有动静脉瘘形成,回心血量增多,导致心力衰竭。

【检查】

肝血管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是目前诊断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

B超检查 肝血管瘤的B超表现为高回声,呈低回声者多有网状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晰。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仍以增强为主,可呈管网状,或出现不规则的结节状,或条块状的低回声区,有时还可出现钙化高回声及后方声影,系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机化或钙化所致。

螺旋增强CT CT平扫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少数可为不规则形。

MRI检查 MRI检查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且强度均匀,边缘清晰,与周围肝脏反差明显,被形容为“灯泡征”,这是血管瘤在MRI的特异性表现。

【治疗】

手术治疗:目前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血管瘤切除术、血管瘤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术、微波固化术、射频治疗、肝动脉栓塞术等。对于弥漫性的肝血管瘤,或者无法切除的巨大血管瘤,如肝功能失代偿或合并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也可行肝移植治疗。

非手术治疗:肝动脉栓塞术(TAE) TAE治疗肝血管瘤基于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栓塞动脉后瘤体内可形成血栓,血栓机化、纤维化使瘤体形成纤维瘤样结构而达到缩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肝血管瘤微波固化术及射频治疗 肝血管瘤微波固化术及射频治疗,微波可转化为热能而使周围组织凝结,使瘤体局部萎缩、变硬,达到固化肿瘤的目的。

上一篇:郭家学与广誉远“一见钟情” 下一篇: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