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未来

时间:2022-10-11 05:58:41

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未来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奥基夫【美国、英国】、梅-布里特・莫泽和丈夫爱德华・莫泽【挪威】(历史上第五对获得诺贝尔奖的夫妇)

■研究成就:“脑海中的GPS”。这一发现历经30余年之光阴。三人的发现解答了一个困扰哲学家和科学家长达数个世纪的谜团――在复杂的环境中,大脑怎样作出一张周围环境的“地图”,并引导我们去往正确的方向。

■素材看点:人类大脑中GPS的发现,并不能有助于通过医学的手段,如移植一些定位细胞到“路盲”的大脑中以帮助其不迷路。但是,这是诺贝尔奖评审一贯的风格,即注重基础研究和发现,揭示人类和自然的奥秘。这种选择的标准符合人类亘古以来所追求的一个哲学命题:认识你自己、认识自然与整个世界。

该奖并非第一次肯定这种几乎“偏门”或看似“无用”的冷知识。早在1973年,康拉德・柴卡里阿斯・洛伦兹、K・弗里希和N・廷伯根三人,因揭示了动物本能的固定行为模式和动物学习的“铭记”等概念而获奖。

所以,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是一种启示――别以过于现实的“有用”与否限制自己的视野。

■适用话题:认识你自己;无用与有用;眼光与视野;冷知识与热能量

诺贝尔物理学奖

赤崎勇、天野浩【日本】,中村修二【美籍日裔】

■研究成就: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从掌握火开始,人类就一直在寻找和黑暗作斗争的方式。继油灯、白炽灯、荧光灯等技术之后,人类在20世纪发现了“电致发光”现象,从而诞生了新的光源――发光二极管(LED)。然而,很长时间里,我们都只有红光到绿光波段的LED,没有蓝光LED,就无法制造出白色灯光。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从半导体中获得了第一道蓝光,使得白光二极管灯成为可能。据悉,LED灯的能耗不到普通灯泡的1/20,耐久度分别是荧光灯和白炽灯的10倍和100倍。这种新型光源使全球15亿人受益。颁奖词将三人发明的成就形容为“照亮世界的新光”。

■素材看点:上世纪7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氮化镓的研究热潮,而利用它开发出蓝色发光二极管被认为是一个大胆设想。但提高氮化镓品质和控制其性质并非易事,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大多数科学家都放弃氮化镓研究时,将“吾道一以贯之”作为座右铭的赤崎勇继续不懈地研究。正如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皮尔・德尔辛教授所说:“这几个人就是坚持着不肯放弃。他们进行了数千次的实验,大多数时候都失败了,但这并没有让他们丧失信心,这是一个实验室最宝贵的品质。”

■适用话题: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失败与成功;科学的品质

诺贝尔化学奖

埃里克・本茨格、威廉・默尔纳【美国】,史蒂芬・赫尔【德国】

■研究成就: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方面的贡献。1873年,显微技术专家Ernst Abbe提出了传统显微成像技术的物理极限值:这种技术的分辨率将永远不能超过0.2微米。这种说法长期以来几乎就是真理。但借助荧光分子的帮助,今年获奖者们的研究成果巧妙地绕过了经典光学的这一“束缚”,他们开创性的成就使光学显微镜能够窥探纳米世界,“这项发明为化学和生物化学打开了全新的方向”。

■素材看点:1990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史蒂芬・赫尔一直在设想超越一个多世纪前提出的Abbe极限的方法。想要挑战一种现存的主流观点是令人兴奋的。但当时德国的几乎所有顶尖科学家都对他的想法持怀疑态度,于是赫尔转而向遥远的北方寻求支持。芬兰图尔库大学一名主攻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教授给了他在自己研究组里的一个职位。赫尔坚信一定有着可以突破Abbe极限的方法。而当他在一本量子光学书中读到有关受激发射的内容时,一种全新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2009年时他曾经这样评价当时自己的感受:“当时,那个想法吸引了我。我终于有了明确的想要去追求的方向。”

■适用话题:挑战;自信;打破极限;束缚与超越;探索与创新

微热议

@桔子树小窝:中国目前不能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诺奖,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的积累不足。诺奖一般发的是10到20年前的成果,而一个诺奖级成果,其相关领域起码需要20年以上的充分发展,这是一个整体工程。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时间,其次是整体投入,而不是每次诺奖开票之后,从各种鸡毛蒜皮的角度找差距,找自卑。

@凡眼问政:很多国人只是关注谁获奖了,但没有关注到最本质的一点:怎样创造出获得诺贝尔奖的土壤。教育不是培养只会服从、考试答题的机器人。教育的是本质是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批判。

(说明:本文材料仅选择2014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领域奖项)

(资料来源:《新京报》《京华时报》、新浪科技等)

上一篇:聆听智者:大学开学典礼第一课 下一篇:一个国家,总是需要有人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