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感悟

时间:2022-10-11 05:22:04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感悟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中学物理教师应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去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是目前每一位物理教师都要认真探讨和积极面对的一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转变认识;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正确定位

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新教材的出台无疑对作为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解决“怎样上好物理课”,成了物理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问题。课程改革从旧走向新、从破走向立,本身就需要有一个过程,因而,出现了“不知道该怎样上物理课”这种局面。要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回到对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上,好的教学模式体现在先进的教学理论。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学模式的结构,二是教学程序。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决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有必要反思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建立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在运用中加以发展。

一、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要转变学生的观念

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更侧重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也是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关键之一,所以也应该对学生提出几点要求:

第一,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以往那种应式教育的思想和“从一而终”的教法,从传授性教学方式转变为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上来。

第二,自我约束

要求学生能约束自己的情绪、行为,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到专心致志。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考试测验,都要有“大将风度”,不骄不躁,静得下,钻得进去,熬得艰辛,受得了挫折,耐得住寂寞,受得荣誉。

第四,自我评价

自己实事求是地评估各个学习阶段的成效、缺陷、进度;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客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困难中的成绩,以“求实”的态度修正自己的学习航线。

第五,自我展示——提倡“竞争”精神。

自我展示就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感想,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方法。正确的“竞争”意识的自我展示,是有助于学习提高。“坦荡”的自我展示,与别人取长补短,是集众人之长。“竞争”是时代的潮流,也是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第一,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实践,在科学的思维实践中,学会科学的思维。首先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思维,然后在教师科学思维范例的启发下,进行多次思维实践,去伪存真,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学生进行个体思维实践获得的。

第二,学生必须通过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半途而废不行,一知半解也不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行,更不能错误解决问题。科学的思维方法包含在学生正确地解决一个一个的学习问题的全过程中。

第三,通过有目的地围绕着解决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学习问题,培养学生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独立思维活动的习惯。教师经常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如:怎样获得物体受的向心力F、物体的质量m、以及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ω等关系;怎样获得电阻两端的电压U、电阻的阻值R、通过电阻的电流I三者的关系,等等。让学生利用获取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寻求知识间的联系。开动脑筋,就是为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第四,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有利的条件是很难获得必要的解决问题的认识条件的。让学生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情感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心、态度等。负面的情感因素(如焦虑、厌倦等)会导致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抑制和阻碍,同理,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乐趣感、成功感等)会像催化剂一样提高主动探究的速度和质量。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认为这样做,更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从内心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使知识变得更容易识记、更易掌握。例如,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以往的教学方式可能十分的简单,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接着通过例题的讲解,最后总结解题规律结束教学过程。从表面上看,整堂课讲解了例题,教师会认为学生应该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实则不能,很多的学生要花几个星期的学习也不能把那几个关系式记下来。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更不用说情感的体验,所以很难去对知识进行建构,很难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识记。正如我们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电话号码、匆匆过往的行人我们能记下多少呢?

三、实施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策略

1.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运用实验启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动手实验操作,收集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对实验进行评价,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一切应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2.倡导学生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仅限于实验室的存有设备,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例如在光的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原有的仪器做双缝干涉实现,光屏小现象不明显,教师可以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用玩具激光枪做光源,墙做光屏,直接照射双缝,得到明显双缝干涉条纹。在课后,学生还可利用激光枪做光的直线传播、光在水中的折射、光在玻璃砖中的侧移,光的全反射实验等。利用上述这些日常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将课堂作业的布置由习题转向问题讨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设计类似“一站到底”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实验室、开展家庭小实验等,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所学知识贴近生活、走向社会。如学完抛体运动后,布置学生完成“自来水流速的测定研究”。

4.扩展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时间有限,但体验和探究是无限。尽一切可能扩展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学生在课外可体验和探究物体的平衡,在乘电梯时可体验和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在体育课上体验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在上学的路上体验和探究路程与位移概念的不同,等等。

总之,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的许多新理念,体现了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长远方向,但困难多、阻力大、压力重,特别是实施新课程后高考怎样考,这些是推进高中新课程所面临的现状。不过,行走于高中物理新课程之中,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既然选择了它,就应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广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2.《物理》教师培训手册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上一篇: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发展对策点滴论 下一篇:浅谈军校学员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