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理报告 看股市走向

时间:2022-10-11 04:06:10

从总理报告 看股市走向

温总理报出的这本经济大账中,似乎隐含了资本市场的长期走向:一是今年股市涨幅有限;二是大盘股不宜作为今年投资的主要标的;三是在经济增长的重点方面,温总理强调“要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2002年到2007年,我国GDP增长65.5%,年均增长10.6%;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97%,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67.2%,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71倍;2006年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比2002年增长60.98%,实现利润增长2.23倍,上缴税收增长1.05倍――这就是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开列的一本经济大账。一句话,在刚刚过去的GDP每年一个“涨停板”的我国最好的5年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中,企业利润增长最快。如果同样以2007年与2002年比较,国企利润增长已接近3倍,财政收入次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慢。

在谈到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时,温总理是这样描述的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那么,总理描绘的这本经济大账告诉我们什么?

首先,企业利润增长将会有所减速,尤其是国企,因为其增幅太高了。这种高增长不仅付出了“两高一资”即高能耗、高污染和消耗大量的资源性资产的代价,而且还是以牺牲和压低劳动者收入增长为前提的。

其次,居民收入增长有望提速。在这里,总理报告用了“把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这样一个新提法。如果说过去的5年,国家着力坚持和完善的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话,那么,未来5年重点可能是要建立和完善主要的分配制度,特别是劳动者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在这里,总理报告一口气提到了4个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的保障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

第三,国家财政将通过增加社保、科技、教育、卫生医疗、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房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加快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而在财政收入上由于增速很快,减税是否会提上议事日程也已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

从温总理报出的这本经济大账中,似乎隐含了资本市场的长期走向。

一是今年股市涨幅有限。总理报告对今年股市的表述是3个词,即“稳定”、“健康”、“发展”。“稳”字当头,就像经济增长要避免大起大落一样,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也要防止大起大落。更何况既然企业利润增长可能减速,股市涨幅过猛就有违基本面的发展,涨上去也会掉下来。

二是大盘股不宜作为今年投资的主要标的。因为在企业利润增长中,增得最快的恰恰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大蓝筹股,尤其是重化工等行业。总理报告已经在“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突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偏大”,“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等一系列表述中,对投资人有所提示。

此外,温总理关于资本市场的三句话,即“建立创业板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我们已经可以感觉到三个市场的轻重缓急。事实上,尚福林主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已明确表示创业板相关管理办法将在4月公开征求意见,对股指期货则强调“既是风险管理工具,同时本身也有很大风险”,今年股市方针既然是“稳”字当头,股指期货推出就有待时日。市场中人都知道,股指期货的推出至少将在短期内有助于大盘股的走强,创业板的推出则有助于中小盘股的走强,大盘股和中小盘股哪个更会有戏,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三是在经济增长的重点方面,温总理强调“要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并且明确提到“大型飞机、水体污染控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等国家重大专项”,以及“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工农业节水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新型显示器、宽带通信与网络、生物医药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所有这些,都会对投资标的的选择提供宏观思路。

上一篇:应发行长期债 缓解次贷危机 下一篇:投资农业基金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