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茶大西北系列之一

时间:2022-10-11 03:53:09

2009年11月下旬。正值寒冬腊月,我拜国家文物局和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所之赐,踏上了前往大西北的征程。短短的26天,足迹遍布兰州、张掖、敦煌、西宁、湟源、西安、峨眉、乐山,后转战河北沧州,最后返回昆明。此行千里,目的是问茶,一并欣赏了“河西走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塞卜江南”、“武术之乡”的历史占迹风光,收获颇丰。所到之处,也尽量深入民间,亲身体会当地的饮茶风俗,最终成就了这组《问茶大西北》的稿件,从本期起,将一一呈现出来,与读者们分享。

甘肃人最爱讲的笑话是:“我们这没什么好吃的,只有一碗兰州拉面;我们这没什么交通要道,只有一条丝绸之路;我们这没什么水源,只有一条黄河;我们这没什么人文,只有一个敦煌莫高窟;我们这没什么重点项目,只有一个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语气中,散发着一种固步自封的傲气,耐人寻味。

晚上10点从昆明起飞,我和同伴们抵达兰州的时候,已是深夜12点多。当地的向导把我们带到兰州著名的美食夜市“正宁路”,热情地请我们尝尝当地的特色小吃。时值严冬,此刻又是凌晨时分,但正宁路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这里著名的小吃有兰州拉面、羊筏子面炒、醪糟蛋奶、羊头、羊杂……当然最著名的就是烤羊肉串!在正宁路饱餐一顿以后,我开始为吃下了大量东西而发愁,向导安慰我说:“没关系。明天多喝几杯兰州的‘三泡台’就能消食去腻”。我禁不住开始期待……

兰州:泡茶馆,喝“三泡台”

大西北的荒凉风貌,加之冬天的干冷天气,让我这个常年生活在春城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人,感到无比震撼和新奇。在甘肃,我看到最多的颜色是黄色――黄色的山、黄色的水、黄色的面、黄色的风沙。夹杂着灰色、褐色,构成了这里的色彩基调。看不见蓝天白云阳光,更看不见绿色。

也许正因为绿色植物在兰州这个缺水的地界弥足珍贵,所以兰州的茶馆,都钟爱大面积使用仿真植物来做内部装饰。高档一些的茶楼,除了营造出热带雨林般的绿色幻境,还配以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烟雨蒙蒙的内部装潢,让人有如亲临江南水乡一般。不论哪一个茶馆,只要步入其中,客人就从一个暗色调的世界,一下子进入了鲜亮、生机的境况,茶馆的这种风格。放之全省皆然。不难看出。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多么渴望生机和青翠。

上茶馆,在兰州的待客礼节中是最高的,超过了去桑拿、夜场、KTV,由此可以预见,茶馆在西北人的印象当中,应该是和茶、自然、生态息息相关的,也是最为尊贵和高雅的待客礼节。

然而,既然来兰州,就要品尝下富有当地民俗气息的“三泡台”药茶饮。头一次听说“三泡台”,我就暗自猜测,莫不是因为茶具是由盖子、茶盅、掌盘三层组成?抬上来一看,果不其然!

在兰州,“三泡台”属于比较高档的茶。茶具、茶叶、配料的搭配都要精益求精。所选的绿茶也一定是上好的绿茶,通常用云南的春尖茶和沱茶最上档次。讲究用刚刚煮沸的“牡丹花水”冲泡。所谓“牡丹花水”就是水要煮沸得如同盛开的牡丹花一样,除了上好的茶叶外,还要配上上等的、福建桂圆、新疆葡萄干、甘肃临泽小枣、荔枝干、优质冰糖、杏干、枸杞、玫瑰、无花果等。喝起来苦中有甜,甜中带酸。所选配料,都是西北特有植物的精华,配合在一起,达到“品茗无闲事,养生不觉中”的效果,这才是“三泡台”真正蕴含的传统养生文化。尤其是在冬季,滚烫的“三泡台”令人很惬意。

品“三泡台”的动作也非常讲究,要先用左手端起碗底。用右手环成兰花状夹起碗盖,斜着盖子轻轻由前往后、由浅及深地慢慢刮,让茶叶徐徐沉入茶碗底。倒掉泡茶的第一水,除去茶叶的杂质。第二水用茶盖不停地拨动茶料,使茶料翻滚,清香四溢。喝的过程中,不断添加开水,浓郁的茶香、冰糖的丝甜、桂圆的香气让人享用不尽。直到糖尽茶淡为止。

“三泡台”因为有了“刮碗”的动作,又被叫做“刮碗子”。生活在兰州的回族同胞,每天三餐,必然佐以刮碗子,这也是当地人健康长寿的原因。据说“三泡台”茶“香而不清则为一般,香而不甜为苦茶,甜而不活不算上等”,只有鲜、爽、活才为其中佳品。

张掖:塞上江南,茶酒并行

张掖这地方真好,西北风土人情在此一览无余!在张掖生活的8天里,同伴的姨妈们轮番请客吃饭,每餐吃饭前,服务员都会负责地询问客人,要喝龙井、铁观音还是茶。茶也卖得便宜,通常花3元钱就能买到一杯,这也许是饮茶能在这里普及的原因之一吧。张掖的小吃很有名也很美味,大多是面食,有搓鱼子、拉条子、臊子面、酿皮子、炒炮、揪面片、炒拨拉、卷子鸡等等,在张掖的几天里,我把这些东西都吃了个遍。

除了品美食,短短的一个多星期里,我们的足迹还遍布了张掖市的各大风景名胜和人文古迹。有湿地、平山湖戈壁、大佛寺、拍《三枪拍案惊奇》的丹霞地貌、灵隐寺等等……

在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张掖酒风盛行,我几乎天天不醉无法归!与此同时,人们也普遍嗜好饮茶,几乎成为“无人不饮,无时不饮”的习俗。在我看来,这里生活的人们似乎认为“有酒就是幸福,有茶就是更大的幸福”。张掖的荆芥茶十分有名,用火把荆芥炒成黄色,适量加入茶汁中久熬。这种茶人们俗称为“荆芥茶”。也有治伤风头痛之功效。还有另一种做法,是将薄荷叶、荆芥去杂,清水洗净,用刀切碎,沥干水,把薄荷、荆芥碎末放入水杯中,用1000毫升开水冲泡,加盖盖严,自然冷却后,即可饮用,这样一杯薄荷荆芥茶。也是治疗感冒的最佳饮品。还可以将鲜奶加入茶汁中,做成“奶茶”,或者在茶汁中加入适量红糖,做成糖茶,对产妇有很好的治疗保养作用。

到张掖人家里作客,主人首先要斟茶给客人,以示欢迎和尊敬。我在当地人家里住了8天,每天清晨,这家的主人都会早起。为我准备加了玫瑰花和冰糖的玫瑰糖茶,让我十分感动。我还发现。张掖当地不少老人可以从早到晚饮茶,一般每人一天要饮茶3次――搭配并伴随着三餐进行――这似乎也是西北独特的饮茶风俗。

敦煌:丝绸之路上的泪珠

到了敦煌,才能领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和同伴抵达敦煌后,我们包了一辆Taxi,开始了一整天的敦煌之旅。早上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被佛教文化感动得五体投地;下午到了鸣沙山月牙泉,我们骑骆驼走过鸣沙山,在这里看沙漠落日,留下的足迹很快被风沙遮盖;也许正因为有了月牙泉,敦煌才被冠以“丝绸之路上的泪珠”的美名。在月牙泉边,我们品了一碗酸酸甜甜、沁人心脾的“杏皮茶”;敦煌这地方不错,石窟很是令我震撼,在鸣沙山骑骆驼比在别处骑骆驼有意思,因为敦煌冬天的沙漠上,铺着厚厚的雪!唯一不太完美的是,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月牙泉冻成了冰。敦煌市区很小,但东西都很好吃,发现非常值得品尝的“杏皮茶”,以及无比美味的敦煌老酸奶,大喜!

“杏皮茶”号称是敦煌“全国唯一”的特色饮料,制作方法也不困难,将茶叶、晒干的杏仁脯、大红枣和其它配料一同放入大锅中熬煮2个多小时,直到内容物充分煮烂,茶汤浓郁金黄后,倒出来过滤,就可以喝了。夏天,只要把这道茶晾凉冷却,就成了消暑的最佳饮品。

杏皮茶是敦煌特色,很好喝。可是不要在景区喝,街市上只要1元一杯。景区的价格会翻10倍甚至20倍,而且不见得正宗。当地也有包装好的杏皮茶,但和现煮现喝的杏皮茶口感和滋味完全不同!因为杏皮茶隔夜就坏,必须当天吃当天煮,因此绝对不含任何添加剂。杏皮茶有润肺定喘、生津止渴、清热祛毒的效果,对癌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为了避免引起胃酸过多,一次不能多喝。

在甘肃的10多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下一站一一青海,我梦中的塔尔寺、丹噶尔城,我将要去探寻当地的饮茶风俗,去看看当年茶马互市的旧址,去领略茶马古道的风霜……期待、期待着……

上一篇:道是无名却有实 下一篇:夜品老丛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