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手机是否有“立足之地”?

时间:2022-10-11 03:14:21

校园里,手机是否有“立足之地”?

手机作为沟通工具,早已成为一种普通商品,但就像当初的电脑“入侵”学生群体一样,手机,也因为其日渐强大的功能以及转播鱼龙混杂的内容,让家长和老师担心不已。那么,手机是否应带入中小学校园?学生是否有必要配手机?现在,随着手机的低龄化使用,手机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矛盾焦点。各学校对此持什么态度?学生和家长如何看待此事?新学期开学了,这些话题再度成为焦点。

调查

规定人性化,学生更遵守

“没有这么夸张吧,我们学校规定挺人性化的。”听到有学校因为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被开除的消息,郑州市第81中学九(5)班的任佳欣和荆艺林都表示很惊讶。他们说,学校对使用手机是有相关规定的,但这些规定都比较合理,所以,学生们反而比较遵守。比如,学校规定,学生进教室前必须关机,放学后再开机;上课时(含自习)禁止使用手机。文明使用手机,不沉迷于手机游戏、上网等活动。考试时手机不得带入考场,否则按违纪论处。上课期间手机发出声响或使用手机,影响教学秩序者,教师当场收缴并交班主任管理,由班主任通知家长领取。

任佳欣说,学生课余时间用手机听听歌,可以缓解一下学习压力,缓解一下疲惫的心情。同时,还可以使用手机查阅一些优美句段,为写作助力。最重要的一点,家长每天对自己的上下学很不放心,要求自己到校及时打电话才能放心。所以,很多同学还是会带着手机到学校的,当然,大部分还是在学校规定范围内使用。

据了解,像郑州市第81中一样,目前郑州很多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都采用了灵活管理的措施,而不是禁止手机入校。河南省实验中学规定,严禁在课堂和考场上使用手机等电子类产品。在校园里,严禁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浏览不健康网站,浏览和传播不健康信息。寄宿生要避免在规定的午休和晚寝时间里在学生公寓使用手机等电子类产品,以保证他人正常休息。

校规规定,校园里违规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除了批评教育外,要依据具体情节给予校纪处分。

而对在校生使用手机,郑州市第47中学的规定更加灵活,该校教务主任胡庆周说:“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采用理性管理,不主张一刀切。”比如,宏志班是禁止使用手机的,因为他们享受的是国家贫困补贴,如果再使用手机,贫困补贴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而国际班的学生,使用手机分时间段管理,中美和中澳班的学生,学校在班里设有铁皮柜,上课、晚自习时,由学生主动把手机放进去,老师统一上锁,课后发放。对于普通班的学生,统一采用校信通和IC卡,不提倡使用手机,为此也开过多次家长、学生动员大会,家长、学生们也表示理解。

家长

禁止法PK引导法

杨令伟家长认为,孩子需求手机原因无外乎两种,一是住校生方便和家长保持联系;二是方便上网阅读和查看相关学习资料。

我家孩子在重点高中读高二,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多次强调,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而据我了解,学生使用手机与家长联系的意义并不大。有很多学生要求家长为其买手机,主要是攀比或好奇的心理在作祟。实际上,学生真正用手机与家长联系的很少,家长有事随时可以与班主任联系,学生有事可以用寝室电话、校园IP电话或用老师的电话与家长联系。同时,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手机黄色信息的泛滥,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不赞同孩子带手机入校。同时,也希望更多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规定。

张海家长认为,我觉得还是要加强引导吧。孩子用手机也不是什么坏事,关键在于怎么使用,跟孩子把道理讲清楚,多一些引导和交流,我想是不会有太多问题的。

张翼鹏家长认为,手机并非洪水猛兽,对中小学生带手机,我们也用不着过分担心。小学高年级学生或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强了,有时需要和家长联系接送,带着手机也没什么不好。这其中的关键是,家长和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比如,上课时一定要关机,课余可以拿出来打个电话或者玩一会儿放松一下。但摆在家长和学校面前的难题是,如何不让学生过多地通过手机玩游戏、聊天等,如何不让他们玩手机上瘾而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王少华家长认为,我是反对学生带手机的。我家孩子现在读初中,她也要我给她买手机,我没答应。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带了手机肯定要分心,说不定上课的时候也会偷偷发短信、玩游戏,影响学习成绩。现在手机的功能太多了,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根本不懂,也不会使。我听说一些孩子有了手机以后,天天没事低头摆弄手机,你都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也不爱和大人交流了,做家长的心里很着急、很焦虑。

专家

逆心理不是教育之法

学生到底能不能带手机入校?河南省实验中学学生处主任殷红对此事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中学校园,对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有三种情况,一是禁止使用手机;二是不禁止,但对手机使用有引导;三是没有限制。他的观点是,不要一味地禁止手机在校园的使用,因为逆其心理,不是教育之法,重要的是加强学生使用手机的引导。

手机对于中学生日常生活有其积极作用。家长沟通、师生沟通、同学沟通,手机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存在寄宿生的学校,这方面的作用更显重要。殷红说,学校里原有的磁卡电话、201电话多达几百部,但是学生长期不使用,已经名存实亡。很多班级班主任管理工作实践中,使用班级群,甚至年级群,更有甚者开通个人博客、班级博客,手机网络功能可以弥补学生使用网络的限制。但是,手机有其自身的缺陷,例如黄色短信,还有游戏等容易让中学生沉迷于其中。

殷红说,基于以上两点,他的建议是,不禁止,重引导。比如,可以在师生中开展对手机使用问题利与弊的讨论,要教育孩子们认识自身的使命和任务,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相信绝大多数孩子能够正确对待使用手机问题。同时,在教育的基础上,辅之以必要的惩戒措施。对于屡教不改的,应该辅之以必要的惩戒措施。惩戒也是一种教育。在对学生实施惩戒的过程中,必须让家长介入配合,发挥家长的作用。总之,让手机远离中学生的生活已不可能,如何让手机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积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还有待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去引导、去探索。

“手机是这个时代信息化的产物,对于学生来说,强制其不带手机,可能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很懂得怎样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所以,与其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不要带手机,不用手机,不如从正面引导学生,理性地对待手机,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机,这样做的效果会比简单禁止来得好。”郑州市第81中学校长何守刚也表示,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该校教务处副主任张伟莉表示,手机的利弊不用多说了,关键是要对它进行有选择性的吸收,比如,借助班会向学生宣传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同时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远离手机的负面影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使用手机,硬挡是挡不住的,关键是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出口。”郑州晨钟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明远说,现在家长给孩子配备一部手机,很多是为其安全考虑。同时,使用手机也便于孩子与朋友、同学交流,扩大学生社交圈,提高交往能力,并且使用手机还能快速浏览、查阅、收集整理资料,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从目前的现状看,中小学生带手机带来的是更多的问题,比如,学生间容易形成盲目攀比。现在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学生使用的手机往往比家长使用的手机品质高、价格高、功能多,不少家长买新手机给孩子用,自己用孩子退下的手机。另外,一旦“手机瘾”上来,学生用手机上网便不择时机,现在不少课堂上学生用手机上网看小说、打游戏、聊天、发短信已成了不治的顽症,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学生甚至上网浏览不良网页,严重毒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

对此问题,目前,在郑州晨钟教育集团的全日制学校,是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区的,与此同时,学校给孩子提供了免费电话,使学生安心、家长放心。

贺岁大片《手机》可谓一枝独秀,影片中反映了手机给当今社会伦理道德和人类生存方式带来的冲击,让人们意识到作为一种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方便,也引发了许多的困惑与麻烦。在中学校园里,由于手机引发的种种问题也同样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对教育管理者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逐渐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手机进校园其实也是对学校管理的挑战,需要管理者认真思考。(据《大河报》整理)

(责任编校:白水)

上一篇:零距离接触美国基础教育 下一篇:校园“手机一族”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