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 只手把玩“苹果”

时间:2022-10-11 02:21:04

马宏 只手把玩“苹果”

玩,原本一个意思单一的动词在他嘴里道出了许多不凡经历。走出“无趣”的教师行业,下海历练“玩”出第一桶金,为了“玩”将其顷刻之间挥霍一空,不甘贫困潦倒再次“玩”出第二桶金。渐渐“玩”出的不只是金钱,一直所追求的东西缓缓从沙堆中浮现出来,而这一次依然是“玩”,只手之上把玩的是理想,理想的样子很似一个苹果……

个人简介:马宏,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师范专业,《艺术鉴藏》杂志和半亩园美术馆的创始人,09年进驻昙华林创立半亩园艺术中心,主要从事文化艺术传播、推荐、经营,成为昙华林艺术区的龙头企业,此后策划组织几十次展览,包括公益展览、义拍等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本土当代艺术的发展。

马宏,一位同样拥有着理想主义的偏执狂,将自己的理想全部寄托到一手创立的半亩园艺术中心,特立独行的探索出一条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美术馆运营方式。全国史无前例也好,或者说世界这么大或许会有雷同的方式,无论如何他总会习惯的称之为“玩”,而我却更愿意将其称之为“苹果”。

第四个苹果?

人类史上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把握在乔布斯手中。从夏娃摘下苹果的那一刻开始,人类从此就和苹果牢牢地绑在了一起。驱动她的只是人类永恒的好奇心和逆反心态,却未想到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人类也得以开始繁衍生息。另一个苹果,则击中了人类最具智慧的头颅,万有引力的发现为物理学和天文学开启了新的大门。牛顿的故事不论真假,都在人类探索世界的道路上留下了漂亮的一笔。接下来是乔布斯的苹果,这个完美主义者和偏执狂,用科技的力量给人类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感知世界,让一种产品成为一个宗教,他无意去迎合大部分人类的价值观,所需要做的就是让大部分人来一次又一次的膜拜他用科技拟化出的神奇。

马宏,一位同样拥有着理想主义的偏执狂,将自己的理想全部寄托到一手创立的半亩园艺术中心,特立独行的探索出一条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美术馆运营方式。全国史无前例也好,或者说世界这么大或许会有雷同的方式,无论如何他总会习惯的称之为“玩”,而我却更愿意将其称之为“苹果”。

Hello,磕碰中的成长

约定的时间有些早,但还是没能妨碍马宏老师准点的到场。“马总一直都很帅”,对于照片质量愈加高要求的我总会习惯提前一天去通知采访人第二天多打扮打扮。果不其然的如马老师助理的一句肯定,极具层次感的搭配十分干净利落,金典的短寸头完美的将脸部轮廓释放出来,第一眼望去实在难以分辨年龄。

还未等我拿出采访本,马老师便已经十分随性的坐在沙发上谈起艺术来。艺术是个很大的范畴,对于经历过改革开放那一阶段的人来说,结合时代背景来讲实在是信手拈来,开讲了一会儿便叫上“小朋友”来一起听故事。说是“小朋友”其实也都是马老师的员工,十分随性的入座沏茶,从他们脸上难以找到一丝拘谨,如果不是一句一句“马总”的叫着,着实难以想象这是老板与员工,这里是茶馆还是办公室。

从85年国外资本的注入到如今国家鼓励的文化兴国,时光在言语中穿梭,时不时的穿插着个人有趣经历让在座都有些忍俊不禁。用马老师的话说就是,他就是个率真随性的人,不喜爱去将不好的东着掖着,有什么说什么,哪怕许多成长时候碰到的不幸经历也不会吝啬的透露出来,十分乐意将经验分享给每个人。说说笑笑之间不禁也融入这样的氛围里面,再看看“小朋友”们脸上的笑容,也许突然有一丝感悟,性格本身其实也是一种领导气质,随和率真的性格总是那么容易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言语中行动中都无不向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流露出信任的感觉。或许对一个公司的成员来说,学会敬畏制度非常有必要,但在信任的串联下,条条框框的规则就变得渺小了许多。

虽然有些沉迷马老师所讲的故事中,但还是希望能知道马老师自己的故事。“88年美院毕业就分配到武汉汉阳一个园林学校教书”,“那时候不少老师养动物,有养牛的养羊的,我养了一只鸡”,果然哪怕是自己的故事马老师都要来个忍俊不禁的开头。“那时候是不是很忙?”,“那时候学校因为位置偏远,许多老师都相继离开,缺失的空位只能由我来填,音乐体育都还教过”,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记得这么清晰也许这也是段不错的回忆。“反叛”似乎成为了马老师对年轻时的定义,那时候因为内心中的反叛就心生离开的想法,在未办任何离职手续的情况下去了一家动画公司,那时候算是第一批从事三维动画事业的人。“那时候不比现在,当时5分钟的三维动画渲染就需要三天时间,而且是三天必须守在那里防止电脑随时出现死机的情况”,仅仅5分钟就需要三天时间的等待,毫无疑问这份工作依旧是没能留住反叛的心。

“那时候有考虑下海么?”,“那时候下海才开始兴起,而我是周围朋友之中第一个跑的人”,伴随着一声声大笑。因为是第一个跑去下海的,也没有人会告诉马老师下海到底是淘金还是淘沙,就这样凭着一股子冲劲于95年来到东莞在台资企业做了两年的产品设计。两年赚了40万,听到了这样数字不禁为之震惊,90年代能拥有40万的财富积累已经算是非常大的一比数字了。虽然数字很大但在挥霍面前实在是有些微不足道,很快第一桶金没有获得任何成就就已经用得一干二净。“玩”,那时候认为钱很多就不停挥霍,没想到挥霍起来就是一瞬间的事”,身家从万元户一下子到穷困潦倒,这样过山车一样的经历对马老师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人生总要做过一些错事和经历一些失败”。穷困没有让马老师就此跌到深渊,反倒是一下子振作起来在之后的两年赚到了100万,时间定格在1998年,他再一次用自己的力量将自己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并且走的更远。

如果错误再犯第二次,用一句很通俗的话说就是要么疯了,要么傻了。成家早已完事,立业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开设计公司、入股印刷厂,一下子就将自己的货币财富转换成实体财富,对于赚钱的热情马老师并非像90年代起步的企业家一样对财富拥有着不知疲绝的追逐欲望,恰恰相反的是他渐渐对赚钱失去激情,印刷厂所有的盈利都投入购置新的设备上,手头上的现金也越来越少,逐渐开始认知自己并不适合做企业。一次突如其来的想法让马老师开始走进收藏界,冥冥中的一个念想让他跨出属于自己开始的第一步。

Last day,新的开始

“突然想搞收藏也是抱着‘玩’的心态进去的”,怀揣着几万块钱就搞起了收藏,在圈子之内相互认识下就开始频繁购买作品。在圈子之中混久了,自己开始对艺术产生了兴趣,于07年开始创办刊物《艺术典藏》,虽然有着一定的艺术基础,但对于创办一本刊物还是了解较少,在杂志出刊的过程中马老师反复的翻阅艺术类的刊物并且自己还不停的琢磨学问,这一切都为之后创立半亩园艺术中心奠定良好契机。

09年半亩园艺术中心正式成立,经过多年的积淀在最初便定下了艺术空间、媒体业态、策展三合一式的产业化发展。“我的个人理想就是产业能完成实体化运作”,话题转向半亩园后马老师的声音开始变得沉稳了一些,半亩园不再是途经的风景,而是他理想的汇聚地。“杂志、美术馆、艺术品拍卖、艺术延伸品的开发,让半亩园拥有多层架构并逐一的实现以及完善”,“在艺术延伸品的开发上注重将艺术理念及元素融入生活用品之中,使之被赋予了更高价值”,短短的支言片语便将半亩园十分清晰的解读出来。“这一切都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这并不仅仅只是理想,我们的团队在一步一步实现”,政治学中讲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现实却是物质丰富的同时反倒是更加突显出了精神上的匮乏。或许就如采访前的闲聊中提到的,马老师更希望于关注和发掘年轻的艺术家,这个时代需要为这些“朝阳”提供足够好的平台,这会成为国家软实力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临走之前问了一句,“您的理想主义一定是正确的么?”,“错了一辈子也不在乎这一次了”,未来要是能准确预料的到那也不用叫未来了,不论他描绘出的“苹果”最终能否改变世界,但是至少这个“苹果”对马老师来说却是有意义的。

上一篇:蔡琴 岁月静止 ? 金曲流动 下一篇:映照至净梦田 焕活本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