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内科学论文

时间:2022-10-11 12:34:59

参与式教学内科学论文

1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现状及不足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仍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进行医学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系统传授知识体系,学生以聆听者、旁观者的身份听讲、获取知识。最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尽量理解重点、难点,下课及时、认真地梳理、复习,力求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此模式具有信息量大、充分体现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但因为是全程输入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忽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身份而凸显出种种不足,主要表现在:(1)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未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程的参与感不强,学习热情不高,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沉闷;(2)学生对老师有强烈的依赖,在听课时没有明确的目标,较为随意,未提前对知识进行有效的预习,对学习内容的框架缺乏了解,习惯于等着老师讲,老师讲多少就听多少,没有讲的内容就忽略,不明白的问题直接跳过,不愿也不会主动展开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及能力;(3)学生易形成思维定式,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讲授,互动较少,学生没有与老师的思维形成共振,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形成了“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的思维定式,缺乏质疑的勇气和批判性思维;(4)老师面对众多学生,进行大班理论集体授课,缺乏了解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环节,无从把握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程度,无法兼顾不同学习资质的学生的个性化要求[3,4]。综上所述,“填鸭式”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医学教育者们所期待的最佳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2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旨在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和老师可以平等地相互交流、探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老师的引导,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自觉性选择性的学习,使其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乐趣,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建立创新性思维。参与式教学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良[2,5]。参与式教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国内外许多院校的课程中实施,并因其突出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形式多样,方法丰富,具有可行性[2,12]。参与式教育教学法主要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即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在学生小讲课后进行分组合作,根据小讲课的相关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实践练习,最后对结果进行相互评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真正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掌握所讲内容。另一种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的元素,如:小专题介绍、快速反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示教与学习等,灵活应用交际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三位一体教学法、自然法、合作学习法、功能意念法等多种方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6-8];(2)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团队学习所取得的效果要优于学生单独学所取得的成效。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或协作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因此强调成员之间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默契配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形成有效沟通、团队合作意识、互助习惯,共享团队成员的知识,扩充个人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11];(3)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许多研究表明,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概括总结、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综合实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拓宽视野,实现学习个体化和个性化[12]。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师指定的题目,学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有比较宽松的发挥空间,可根据自己的程度和兴趣爱好自我拓展,而不是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老师讲授的内容。

3参与式教学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

为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保障《内科学》教学质量,基于参与式教学的先进理念与实践优势,我们在教学中构建并应用了学生“自主课前展示”环节,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66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学生在教师授课前展示对本节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成果,以PPT为载体,展示语言为中文、英语或中英结合的双语模式,展示内容包括三个层面:(1)前置补偿,对本章节内容中涉及的基础医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回顾;(2)新课预习,预先熟悉、梳理本章节内容,并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概括介绍,提出不理解、有困惑的内容;(3)知识融合,横向联系相关知识体系,将本章节内容与曾经学习过的有相似特点、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疾病作对比、分析,进行知识的归纳及融会贯通。每位学生均需参与展示,以团队(2-3人)合作的方式进行。对照组学生不做展示,相同时间内学习相关知识。最后通过调查问卷、理论考核等主观、客观评价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课前展示内容详实、具体,条理较清晰,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做了初步梳理总结,展示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在其后的授课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互动良好,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和准确度较高。学生们普遍认同“课前展示”在理论授课之前的承上启下、有效衔接作用,在复习巩固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预习新课,有效融合基础与临床的相关知识,对新课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展示的过程中初步梳理、概括了重点概念和知识点,提出困惑和不理解的地方,使得在其后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协作、演讲技巧、课件制作等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照组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自习时比较随意,时间利用不够高效,有开小差及做其他事情的情况。授课过程中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感较弱,互动较少,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和准确度不高。在最终的理论知识考核中,实验组对主观题的回答明显优于对照组,选择题得分也较对照组同学有所提高。

4对参与式教学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现代医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出人文和专业素质协调发展、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具备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医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出专业知识牢固的医学生,更是由于其特殊的职业要求,要逐渐训练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缜密的临床思维、善于沟通交流,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力的医生,其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13-15]。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学生“自主课前展示”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空间和平台。加强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参与角色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从被动的聆听者、旁观者变为课堂的有机整体。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学习过程就成为其自我发现、自我重建、自我认知的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强化快速学习能力,在锻炼思维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展示除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知识梳理总结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及批判性思维外,还对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等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加强价值感、成就感和自信心。课前展示后,教师及时进行反馈、点评,有效地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并对不同资质的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具体了解。

参与式教学符合现代医学教育改革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内在动力,加强其对知识的梳理、融合及掌握,不仅提高了《内科学》的教学效果,也对培养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今后可进一步在其他医学专业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中推广。

作者:王雨馨 李晓丹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上一篇:地域文化视角下动漫产品设计策略 下一篇:地域文化背景下电视节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