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三营镇退耕还林效益分析

时间:2022-10-11 12:33:51

原州区三营镇退耕还林效益分析

摘要:退耕还林工程是全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自实施以来,对西部地区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对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贫困山区产生的社会效益最为明显、深刻、广泛。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为例分析阐述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旨在总结经验更好的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

关键词:退耕还林;经济效益;分析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有名的贫困地区,该地区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干旱半干旱山区,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0mm左右,且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多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但进展缓慢。自2000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这里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三营镇基本情况

三营镇地处固原市以北38km处,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总面积288.30km2,退耕还林(草)面积累计0.48万hm2,荒山造林累计0.45万hm2。

2退耕还林效益分析

2.1社会效益

2.1.1助推了农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将原来坡度大、路程远水土流失严重的低产坡耕地转向植树造林种草,土地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节省下来的生产要素(如化肥、农药、劳动力等)向未退耕地转移,带来粮食单产的增长及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首先改变了以往广种薄收的局面,有精力有时间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明显提高,1999年全镇粮食单产每667m2为85kg,2009年全镇粮食单产每667m2为282kg。二是全镇作物种植由以往单纯种粮食作物转变到各种作物齐抓共管,1999年全镇粮食、经济作物、果树、蔬菜饲料的种植比例是85:11:1:3,至2009年全镇粮食、经济作物、果树、蔬菜饲料的种植比例是38:29:9:26。三是全镇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99年全镇牛存栏3321头,羊存栏10235只。2009年全镇牛存栏8268头,羊存栏40766只。牛羊品种也得到了改良。四是全镇农业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推广,2009年地膜、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是1999年30倍、10倍、29倍。2009年农机购置量达到2020辆,是1999年350辆5.77倍。五是全镇农民的收入显著提高,1999年人均纯收入是875元,2009年人均纯收入是3356元。六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温饱问题已解决,几乎家家盖起了大瓦房,购置了新家具,增置了常用的家用电器。

2.1.2促进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迅速,大量农民从农村开始走向城镇,繁荣了城镇经济,支援了城市发展,1999年三营镇外出务工人数是2021人次,2009年三营镇外出务工人数是11946人次,共创收8300多万元。全镇以餐饮、运输建材修理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非公有制企业1999年230户,从业人员1683人,个体经营户105户,从业人员315人,年创产值2700多万元;至2009年,全镇非公有制企业已增长至1509户,从业人员达到4168人,个体经营户831户,从业人员2400人,完成产值达1.30亿多元。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以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发展最为迅速,虽起步晚,但发展快,效益高,1999年全镇尚无此类企业,到2009年已达20家,这20家淀粉厂年消化马铃薯3万t,生产淀粉4500多t,创产值4500多万元,吸纳富余劳动力500多人。集贸市场日益繁荣,逢集日集市人数达近万人,年成交额过亿元,税收额达200多万元。

2.1.3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首先是教育事业:适龄儿童入学率由80%增长至2009年的99.50%,在校小学生辍学率为0.70%,中学生辍学率为2.40%。全镇已扫除了青年文盲;二是科技文化事业: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明显增强,参加各种科技培训、购买农业科技资料的人数明显增多,农业科技使用率显著上升;三是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进一步加强,“三级保健网”已初具规模,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100%,农民看病难得到了缓解。四是乡村道路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全镇1999年村级砂砾路仅为30km,2009年全镇村级柏油路达56km,其余全部是沙砾路。五是电视接收工程进村入户全面完成,实现无盲区。

2.1.4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退耕还林促进了传统农民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型农民的转变。退耕以前,我镇群众多数祖祖辈辈以瘠薄的耕地为生,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对生存环境十分无奈。退耕还林后不仅改善了工程区的生存条件,增强了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生态意识,而且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生产方式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转变,对生活的追求不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大量农民走出家乡,奔向城市,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拓宽了致富门路,逐渐走出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为培养懂市场经济的新型农民提供了良好契机。

2.2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三营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宜林则林,宜灌则灌,灌草间作,同步发展。加快了三营镇植树造林绿化的步伐,增加了地表植被,提高覆盖率的基础上保持了水土和防风固沙,起到了保育土壤的作用。使工程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3经济效益

由于我镇属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土壤贫瘠,林木生长缓慢,暂无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故不详述。

3结论

事实表明,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缓解了农民的生活压力,从繁重的农业耕作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有了走出大山闯世界的机遇和条件,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发展经济的方法多了,路子宽了,进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扭转了贫困山区的落后面貌。

上一篇:岷县乡镇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浅... 下一篇:造林规划设计中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