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细节烤制爱心Pie

时间:2022-10-11 12:18:25

13个细节烤制爱心Pie

经历了让人感动的震后爱心捐助热潮之后,我们更希望知道,如何让这种关爱的、宽容的、善意的、接纳的生活态度,照耀孩子未来长长的一生。

什么样的养育方法可以协助孩子关爱他人,成为更热情、更了解他人需要、更慷慨的独立的人?单凭每天告诉他“宝宝,你应该和小朋友分享”或者“宝宝,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好孩子”是不够的。两位专家建议将爱与宽容纳入家庭的生活方式中,真正地做到润物细无声。看一看她们为你的家庭准备的建议。

10个家庭关爱清单

1.接触不同的生活和文化。

冲突往往发生在观念差异之中。参观各种博物馆和展览,欣赏教堂、寺庙,给他讲讲介绍各种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故事。如果他有机会在别人家里过夜,他也会感受到不同的家庭拥

有不同的规矩。你的言行可以给孩子示范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

同时,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比如,有的孩子高一点,有的孩子矮一点。有的小朋友擅长讲故事,有的却画画很棒。告诉孩子这样一个事实:有些人会因为看到了别

人与自己的差别就自以为低人一等,但是爸爸妈妈并不这样认为。

2.对友善的行为充满肯定。

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并且也愿意为别人做一点事情。当他帮助了老人过马路、为小朋友排忧解难、替不幸的小狗建立墓碑、在公园里表现出友爱的时候,让他看到你的

真心赞叹。他会因此获得快乐。

3.做一个爱的榜样。

父母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要比语言大得多,它能强化你对孩子平时的那些教导。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做法就是标准,就是对的。所以应该经常让孩子看到你是怎样关心、爱护、帮助身边的人的。如果你们在生活中和睦相处、助人为乐、孝敬长辈、充满温馨爱意,孩子也会像你一样行事。

4.提供一些表达爱和感激的方式和语言。

表达爱的方式很多。比如,帮着他写封感谢信。可以写给老师、爷爷、奶奶、邻居的叔叔或者阿姨――当然可以由他口述、你来“执笔”,也可以索性让他用画笔“直抒胸臆”。也可以告诉他,想感谢奶奶,可以帮她梳梳头、捶捶背或者悄悄把玩具收拾起来。

在家庭中尽量使用“请,欢迎你……”等美德语言。当孩子之间发生了争执时说:“怎样才能帮助你们俩?”“手臂是用来拥抱的”之类的正面语言。

5.组织一些仪式性的家庭活动。

关于美德的传承,虽然需要父母本身很重视,但也并不意味着总是很严肃、很正规。在生活中、在游戏中设计小小的“仪式”,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强化关爱和尊重等善良品质。比如,每次发生“冲突”后,在对方的床上放朵小花,表示已经“和解”;比如,每次用餐前,一起感谢一下农民伯伯,都可以帮助孩子走向爱的方向。

6.优美的童话故事时间。

《爱心树》、《夏洛的网》、《彩虹色的花》……这些童话故事巧妙地将爱、希望、善良、纯真播撒在孩子的心灵里。在讲述的时候,可以用略微夸张和形象的方式,向孩子展示某些情感。比如,一边和孩子讲《拔萝卜》,一边用可怜的语气讲述:“你看老爷爷能拔动吗?他好累呀!要是有人能帮帮忙就好了!”

7.照料动物朋友。

和动物相处,需要耐心与宽容心,也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劳动。在国外,很多家庭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

8.找到好朋友。

和邻居家的小朋友做朋友。邀请小伙伴来家里来,设计几个需要小朋友们彼此帮忙的游戏,请他们一起玩。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不要一回家就问孩子你怎样,而要问问幼儿园其他的同学怎样,帮助孩子理解别人并对关注他人感兴趣。当小伙伴生病了,当孩子发现小朋友心情不好,教给他打电话或者询问同伴为什么不开心,并想办法试着让他更开心。

9.爱心发现之旅。

带宝宝外出时,一起找找周围值得感激或原谅的人和事。比如,是有一些人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但他们也许不是故意的;或者,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当时自己正面临着一些麻烦。在这样的出行中,你们分享的是“将心比心”的宽容和懂得感恩的言语和行动。这会让孩子认识到,体贴别人是最快乐的事!

10.帮助别人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两年……坚持给他更多帮助别人的机会,让助人为乐的感受慢慢走进他的心灵。你可以和他一起选一些他玩过的玩具,不定期地送到福利院,鼓励他用零花钱买一些学习用品,整理以后援助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3个问题现场

Q:一个小朋友长得胖了一点儿,那天,我听到儿子骂他是猪。

A:如果你的孩子年龄在3岁以前,应该立刻制止他,事后告诉他这样做小朋友会很伤心。

如果年龄在3岁以后,可以先引导到可爱的小猪形象上:“小猪胖嘟嘟的妈妈可喜欢了!”去化解当时的不良气氛。

事后,在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比如睡前或游戏后,和他谈谈这件事:如果他的某些缺陷被拿来作为攻击的手段,他的感受如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只有换位思考,体会别人受攻击的心情,才能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

当孩子有了调整和改变时,一定要及时鼓励,肯定他的努力和态度。

Q:儿子班里有个孩子脸上做过血管瘤手术,像是有一个大的痣。儿子说,妈妈我害怕……

A:孩子以前没有见过这样的小朋友,可能一时无法正视或接受,这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告诉孩子:“他是你班上的小朋友,也会唱歌,也会跳舞,也会……”先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都应该尊重他:“这个小朋友,他有些不太一样。这没有什么啊,你和小雅还一个高一个矮呢,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不一样。”

看看孩子接受的程度,可以顺势问他:“他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冲他大呼小叫,他会有什么感觉?”“对于朋友,我们应该让他快乐好呢,还是难过好呢?”“如果我们想让周围的朋友快乐,就要尊重他们。”

Q:虽然我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有礼貌地待人接物,可他在生活中却经常遇到无礼的行为。

A:美德的传递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我们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如果每次都强调,而且让他看到你也是这样做的,慢慢地,他就会懂得: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同样的规矩,有的人和善,有的人不那么和善,或者还有的人不公正……我们不能让每一个人都学会尊重别人,但是,我们自己应该能够做到。从另一方面看,被别人不礼貌对待也是一种体验,从中可以体会到那种不愉快的感受,从而更加理解为什么要礼貌待人、尊重别人。当然,如果孩子频频遭到某个孩子的欺侮,我们也建议孩子以安全的方式反击。

上一篇:顺产下4000克的胖宝宝 下一篇:遭遇过敏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