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教练:心理教师领导力的发展路径

时间:2022-10-11 11:11:22

成为教练:心理教师领导力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心理教师;领导力;教练;发展路径

学校心理教师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技术者、合作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转变。具有领导力的心理教师能够发挥专业自主性和学术权威性,与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帮助个体与团体发展的领域产生积极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绝非单纯地运用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而是在系统中关注个体和团体的目标、信念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班级和学校形成适切的发展目标,最大化地释放能量与活力,超越现有局限与障碍,获得个人与组织最佳的发展成果,达到最优的发展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已经成为教练。

一、教练的含义

教练(coach)起源于中世纪的英语单词“coche”(四轮马车),从字面上理解,教练就像一个交通工具,帮助人们到达他们想要去的地方。这个概念的抽象意义最早发源于体育竞赛领域,曾经成功的运动员退役后继续指导新手,改善个体和团队的行为表现,鼓励大家向着特定目标,达到卓越的标准。

1974年,添・高维出版《网球的内心竞争》一书,认为每位运动员除了与赛场上的对手竞争,更重要的竞争对手是他们内心的自我极限。当运动员将注意力聚焦在自身表现,教练帮助运动员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想要做什么和如何做得更好时,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就会提高。这种经验受到组织管理研究人员的重视,教练的概念开始在企业管理、组织领导、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等更广泛的领域中应用。

教练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首先体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上。安迪・斯蒂克斯在《教师――课堂教练》一书中建议,教师教育学生应该像带领运动员一样,采用教练的方法和模式指导学生学习。教师成为学习教练后,将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成为自我调节的学习者;激励学生树立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责任感;鼓励学生融入集体,关注和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精熟学习内容,融会贯通善于迁移,将课堂学习内容延伸至生活。郎平带领女排走出低谷走向辉煌,在拼搏专注的精神后面,有着很多可以学习和实践的教练艺术,值得每位教师研究学习。

教练指导还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柯斯塔(AutherL. Costa)和甘斯顿(Robert J.Garmston)提出认知教练的概念。认知教练在形式上类似于我国的教育督导和教研员,然而督导和教研往往聚焦教师行为表现,强调对课程的执行,常给予教师直接教学建议,甚至提出教学修改方案。认知教练认为,只有教师内在认知和思考方式发生改变,他们的教学行为才会发生改变,最终有助于学生学习。这个过程既是认知反思的过程,也是人际互动和情感激励的过程。因此认知教练强调与教师一起确定学生学习目标,共同收集学生学习资料,通过对话,提供教师自我反思的空间和机会。

斯维尼在回顾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时认为,第一代教师学习可称为示范教师,教师通过观察和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第二代教师学习可称为同伴互助,教师通过同伴合作与互助,解决自身教学的实际问题;而第三代教师学习则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练,教师在认知教练的支持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成为教学的最佳决策者。

二、作为教练的心理教师

当心理教师在学校组织中承担教练的职责时,他们的工作就突破了以学生为对象的单一状态,开始在系统层面发挥领导力。教练的工作大多是积极导向的,他们强调人们拥有解决问题和发展的资源,能够做出有利于发展的决策。教练的职责是激发人们的动力,支持人们探索自身和突破局限的正面力量。教练需与他人形成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让人们产生价值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教练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用自己的日常言行,成为他人信赖的模仿榜样;教练还需掌握激励和帮助学生的策略方法,在实际的发展困境中,能够陪伴和支持人们渡过难关。

心理教师面对教师时,可以成为教学教练。教学教练与教师合作,共同研究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方法、学习成果,帮助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历程,提升学生学习效能。心理教师面对家长时,可以成为教养教练。教养教练与家长合作,共同面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从儿童心理发展和家庭系统动力等角度,帮助家长反思自身的教养模式,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儿童和家长的家庭幸福感。心理教师面对学校管理者时,可以成为教管教练。教管教练与学校管理者合作,确立学校组织发展愿景,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提供参考意见,帮助学校管理者实现组织的卓越发展。

心理教师接受过测评、辅导和干预的教育,具有成为教练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学校中开展教练工作,主要可以l挥环境评估、明确目标、积极反馈和坚定信念等作用。

第一,教练可以提供个体或团体对于发展环境的评估。这个环境既包括外部的客观环境,比如学校所处位置,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等,也包括内部的主观环境,比如具备的能力,成功的经验等。这样的评估有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所处环境中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意识到需要处理的发展限制和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发展机遇。

第二,教练可以帮助个体或团体明确发展目标。很多时候,人们都沉溺于过去和现在的状况,聚焦于自己不想要什么,而忽略了自己想要什么。教练工作属于未来导向,他会帮助人们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目标可以激发出积极正面的动机,当目的和动机具备后,为达成目的而需要采取的行动也就渐渐清晰。只有形成目的、动机和行动体系后,教练才能根据人们的行为表现,提供改善行为的鼓励和反馈,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第三,教练倾向于提供积极正向的行为反馈。在达成外界设定目标的发展中,人们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教育容易将视线聚焦在工作对象的问题和不足上。教练是成果导向型的工作,会将注意力放在人们进步的细微表现上,并且及时给予回应和反馈,鼓励人们在对的事情上再多做一些。当人们开始理解自身取得的成就,并接收到教练真诚的肯定和支持后,就会主动在各方面扩展优秀表现,进而发挥出自己更好的水平。

第四,教练引导个体和团体澄清信念和价值观。与动机、目标和行为相比,信念和价值观是人们心理更为深层的部分。价值观是人们内心最为在意的事物,它赋予人们存在的意义,界定了人们在何种状况下感到心满意足,在何种状况下感到心神不宁。由此产生的信念有时候会限制人们的选择,有时候又给人们以行动的力量。教练引导人们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建立强有力的发展信念,让人们的生活充满方向感和充沛的动力。

教练开展这些工作时,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在《教师――课堂教练》一书中,安迪・斯蒂克斯就提出情境性倾听、消除学生焦虑、强化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交流、解决冲突、激光突破等教练技术。这些技术一方面与心理辅导技术有类似的地方,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特点。比如教练工作强调成果导向,在帮助人们设计目标时,会考虑到多方面因素以增强目标的现实性、吸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设定后的目标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须用正面词语描述目标;目标达成情况能用感官体验加以检测和证明;人们具有目标开始和实施的主导权;目标须保留现有状态中的积极因素;目标具有合适范围。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教练需要运用倾听、具体化、澄清、共情和角色扮演等心理辅导基本技术。

三、从教师到教练

2011年,美国投资者彼得・蒂尔(Peter Thiel,PayPal CEO,Face-book早期投资人、Clarium Capital总裁兼投资委员会主席、The Fo-unders Fund合伙人)启动“20 Under 20”项目,两年之内赞助20岁以下的年轻人10万元,鼓励他们休学创业。在该项目的网站首页,彼得引用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我从来没有让上学这件事干扰我的教育。”彼得对学校教育的挑战引发了巨大争议,哈佛大学前任校长萨默斯说:“这个项目是10年来导向性最错误的慈善项目,它旨在贿赂学生抛弃学校教育。”然而这些年轻人走出大学校门进入“20 under 20”项目后,并未停止学习。离开了教师,接下来引领他们的,是彼得为其量身打造的教练团队。

2016年,浙江省先后迎来G20峰会、云栖大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体制。在很多学校,过去厚厚的纸质书,已经变成可以随身携带,不断更新的电子设备;过去通过教师讲授的知识,如今在互联网上总能找到更加详细和权威的阐释;过去需要坐在教室_展的学习,现在完全可以在任何场合,通过观看全世界名校名师的教学视频完成。教师传统的知识承载和传递的职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心理教师通过成为教练,将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影响,引发更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的学习教练。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抱有希望,对未来充满梦想。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够形成文化担当的自觉意识,以帮助他人做最好的自己为己任,那么每个人都能在校园里,在教练的帮助下,找到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让校园生活在我们人生的经历中,永远闪闪发光。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金华,321017)

上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下一篇:“一带一路”,企业如何走好税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