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宫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0-11 09:53:21

关于洛阳宫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历史悠久的洛阳宫灯,在当今社会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本文针对洛阳宫灯发展的局限和面临的挑战,提出笔者自己的传承和发展观点,以传承做前提,创新为动力。在传承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坚守传承,是洛阳宫灯传统工艺可以尝试的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洛阳宫灯;传承;创新;发展

一 历史悠久洛阳宫灯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里,逢年过节,大街小巷少不了张灯结彩。这其中,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总是最能烘托节日气氛的重要角色之一。灯笼原名宫灯,要说起宫灯的渊源,自然要说起这洛阳宫灯。洛阳宫灯历史悠久,它创自东汉,盛于隋唐。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为粉饰太平,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宫灯"之名,即由此而来。后汉明帝时,洛阳宫灯从皇宫高墙内走入了民间百姓家。隋炀帝时,为显示国威,曾两次调集民间艺人进京,天下奇书异能,歌舞百戏,云集洛阳。正月十五,洛阳端门外和建国门内一带,陈设百戏,便饰宫灯,饮宴畅游,全城张灯结彩,通宵达旦,整整一个月。[1]从此这种风俗,风靡全国,波及海外。宋以后,洛阳屡遭战乱,元宵节灯会逐渐失去了旧时的风采,但宫灯制作技术,一直流传至今。洛阳宫灯整体造型优美,撑合自如,易于保存;灯面可书可画,便于装饰。即可作为节庆饰品,点缀升平;又可用于艺术创作,题诗写字;甚至可以作为礼物,赠亲送友。然而,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离高科技越来越近,却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历经兴衰的洛阳宫灯,如今在现代社会又一次走进了低谷。如何使洛阳宫灯走出低谷,使传统的宫灯技艺得以传承并发扬下去,成为当下一个严肃的课题。

二 宫灯发展面临的挑战

洛阳宫灯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众多挑战。第一,功能上的挑战。宫灯最初的功能——户外照明,被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路灯取代;而宫灯的装饰节庆烘托气氛的功能,也随着种类更加繁多,变化更具人性化的霓虹彩灯的出现,而渐渐被人淡忘。第二,造型上的挑战。宫灯品类繁多,但造型多以圆形和长形为主。由于这两类造型简约大方,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价格也相对适中,对于悬挂的场合与氛围又没有限制,因此顾客们较为青睐。因此在当下本就不太景气的宫灯市场上,宫灯师傅就选择保守的销售方式,宫灯的造型也就越来越单一,以致于造成了宫灯造型样式越来越单一,销路越来越窄的恶性循环。第三,制作工艺的挑战。由于洛阳宫灯素以手工制作著称,而抛弃了手工制作的过程,似乎这洛阳宫灯就变得少了人情味,少了骨子里的品质。于是,即使是生意淡薄,工序繁杂,成本昂贵,执着的老洛阳宫灯艺人还是坚守着最传统的制作工艺。但在工业技术如此繁荣的当下,标准化,机械化,以及批量化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将传统手工技艺冲击殆尽。

三 传承与创新并重

纵观洛阳宫灯的兴衰历史,不难发现,洛阳宫灯跌宕起伏命运的每一次转折都离不开对宫灯造型亦或结构乃至是制作工艺或多或少的创新和改进。比如,宫灯的造型最初并非现在的圆形,而是木头做的方形灯,后来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才慢慢发展出圆形宫灯,深受大家的喜爱;而宫灯的灯架结构也是经过演变的,从前的灯架都是固定的,不能自由撑合,直到清末民初时期,洛阳宫灯才发展成为现在可以自由撑合的结构,方便了携带和运输。由此可见,创新在洛阳宫灯的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那么如何创新?在当下社会,洛阳宫灯的创新点又在哪里?笔者认为,在传承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坚守传承,是洛阳宫灯传统工艺可以尝试的发展思路。

第一,开发新功能,增加新卖点。就拿兵马俑来说,从前的功能是陪葬,守卫陵墓,而现如今俨然已经成为陕西省的代表和象征;陕西人民不仅把兵马俑做成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甚至设计制作成动画形象,成了陕西形象大使,这就不仅仅是在保护兵马俑的形象,而是在新时期为兵马俑这样历史背景如此厚重的文化找到了新的定位和生存方式。

第二,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曾经的木版年画刻画的都是神仙故事,门神佛像,人民百姓家中张贴神像年画,烧香供奉,信仰虔诚;然而在现今社会,门神佛像的老式年画似乎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于是朱仙镇的雕版艺人们调整思路,用木版年画的形式记录现代生活的蒸蒸日上,紧跟时代脚步,使老式的木版年画变的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求。

第三,在保持手工制作原汁原味的核心精神前提下,为传统手工艺人寻求新的生活生产方式,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使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美国洛杉矶的设计品牌Artecnica就是很好的例子,该组织一直致力于将传统工艺带劲前卫的设计潮流中,Artecnica就是知名设计师与手工精巧的工匠之间的媒介,他们将生产地点从传统艺人的生产工厂或家中转移到工艺师傅的工作坊。每一件物品都是跨文化的结晶,造型设计依靠设计师独到的视角,制作过程仰赖师傅的手艺,与工厂生产出来的设计作品相比,成果更加自然、更有机。每一件手工打造的作品都是一个设计故事的呈现。这些作品融入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材料和技术,让传统工匠的手艺成为作品成功的关键。[2]这样的设计和生产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使设计师的作品更加完美、有机,更重要的是传统手工技艺不仅得到了传承而且也得到了新的生命活力,传统手工艺人的价值也得到了尊重、提升和保护。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在造型和选材上与时代接轨,通过与现代市场、审美要素和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来为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注入生产动力和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 雷清.任边疆.洛阳知识读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2] Jackson Tan. 无用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在标志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下一篇:明清时期牡丹纹饰形式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