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如何走出“学优生”流失的困境

时间:2022-10-11 08:43:07

农村学校如何走出“学优生”流失的困境

摘要:为什么出现农村学校的“学优生”向城区学校流动的现象呢?我们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城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优于农村,城区学校的教育质量高于农村。而当今社会的人才选拔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关健词:农村学校;学优生;流失;缩小差距

由于多数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低于城区学校的教育质量,为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近年来,学生家长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孩子从农村学校转往附近城区的重点学校就读,甚至出现爷爷、奶奶离家陪读,家长辞职陪读等现象。其态势愈演愈烈,其流潮势不可挡,以致出现农村学校门庭冷落,城区学校人满为患的现象。如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客观地说,一所学校能否健康发展,能否生存下去,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看其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而这些学生被城区的学校挖去,给农村学校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一、对“学优生”的评价标准

新课程理念认为,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从教育目的的角度讲,全面发展的学生都是优秀学生。尽管对“学优生”的具体评价标准不一,但由于我国的人才评价和选拔标准基本未变,所以通常都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好、行为端正、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二、“流失学优生”跟踪

农村学校优秀学生离开原来的学校,到市区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就读,果真能达到家长们预期的效果吗?且不论这些学生的流失对农村学校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性,单从学生的品学情况来看,亦是不容乐观的。从下面的调查统计数据,便可得出结论。为了掌握确切情况,我区教研室利用本区中学与张家口市某重点中学教学经验相互交流和本区小学与张家口市某重点小学建立的“手拉手,心连心,雏鹰奋飞,携手共进”的联谊机会,分别深入这两所学校收集资料,了解流入这些学校一个学期以上农村学生的品学情况。为使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学习状况具有可比性,就这部分学生在两所学校平时的几次考试测验成绩在班中排名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部分任课教师和学生本人进行了访谈,收集了很多品学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的资料。

1.学习成绩趋于分化,多数学生进步不明显。学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由于角色的转变、人际关系的变化、课程的加深等诸多因素而会产生学习上的适应期。一个学期后,25.5%的学生文化成绩进步明显,班级排名不断上升;49.5%的学生文化成绩名次比较固定;其余25%的学生文化成绩排名逐渐下降。25.5%的学生尽管进步了,但在新班级中的成绩排名鲜有名列前十名的,即这些学生在新学校一学期后,在新的班级中还算不上真正的“学优生”,尽管他们的文化成绩和自己在农村学校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2.品行总体状况较好,少数学生形成不良习惯。在适应期内,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一学期后,70.9%学生逐渐形成与新环境相适应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也有12.2%的学生身上逐渐出现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学生学习上一塌糊涂,然而对玩电脑、玩手机却是“专家”。网上打游戏、手机玩功能无师自通。更有甚者,经常出没台球厅、餐馆等公共场所,把每天学习的大好时光全用在这方面去了。因此,衍生了撒谎、虚荣、欺骗等恶习。向家长要钱挥霍、谎报成绩是他们的特长,沉迷于游戏、出入于娱乐场所是他们的追究。个人无力自拔,家长有心无力,最终不得不返回原校。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流动并没有促进所有“学优生”品学正向发展,而多数农村学生的流动往往是劳民伤财的无效流动。所以学生家长不要盲目地追求城镇学校。

三、建立控制“学优生”流动的机制

为什么会出现农村学校的“学优生”向城区学校流动的现象呢?我们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城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优于农村,城区学校的教育质量高于农村。而当今社会的人才选拔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了避免农村的教育和城区的教育水平相差的距离越来越大,缩小教育不平衡发展的差距,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策略,制止农村的学生向城区无序地流动。

1.加强控制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流失。要想控制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动,首先要控制教师队伍的流失。师资的紧张和流失是制约中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近些年,农村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纷纷调往其他单位或从事商业活动等,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的人员短缺。为了阻止农村教师队伍的流失,政府要加大对教师待遇投入的力度,同时要严格限制教师“跳槽”,以免出现教师队伍“断层”现象。

2.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劣于城区教师队伍,这是客观事实。首先,在教师学历达标率方面,农村低于城区。其次,教师队伍“杂牌军”现象比较严重。时至今日,农村教师队伍里还有相当一部分由“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代课教师、以工代干教师、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等。最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这些教师,往往教学思想僵化,创新能力差,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够熟练地运用等。所有这些现象,都严重地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鉴于此情,政府应不惜一切代价招聘一些正规的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逐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3.建立控制“学优生”无序流动的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相关的约束性的政策,建立阻止在籍学生无序流动的机制。第一,要求学生在户籍所在地就读。第二,要求城区学校招生要招指定城区学校的学生,决不允许其面向全社会学校招生,尤其不能面向教学质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招生。第三,户口不在本地学校的学生,不能允许其参加各类升级考试。

4.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有好多在教学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效并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认可的学校,如江苏的洋思中学、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等,由于教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吸引了大批“学优生”慕名而来,生源不断增加,学校办学越来越强盛。因此,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要想赶上城区学校,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获得生存。

我们坚信,只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大加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严格加强和完善控制农村“学优生”的流动机制,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中小学必然像城区学校一样,将会得到健康蓬勃的发展。

上一篇:高职院校深度校企合作发展的研究 下一篇:《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