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时间:2022-10-11 08:42:22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摘 要 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学实践中,要依据教材,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和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学习氛围;发问精神

创新是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没有创新,人生就不会发展,时代就不会进步,社会就不会前进。做为一名教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本身就需要有创新能力。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依据教材,深入发掘创新因素

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大都意蕴深厚,含义深刻,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去挖掘其中蕴含的创新因素。

首先,教师当以创新精神感染带动学生。如在教短文两篇《贝壳》时,我出示了自己收集的几种贝壳,学生一看兴趣较高,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结束时我提了一些问题,珍珠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生积极搜集资料踊跃交流,有的学生写成了小短文,有的学生提出了别出心裁的问题,课堂效果非常不错。教师对教材的思索、改造、延伸等,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引导。

其次,教师要善于把握创新的契机。如教《马说》一文时,教师可提出:如何客观的去看待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才如何将自己的才华彰显出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辩论,对于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就会有新的认识。这些都有利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学生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给予学生以呵护,以鼓励。

另外,教师在授课时要善于独辟蹊径,讲出新意。独到的讲解往往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讲《老王》时,我让学生转换文章的叙事角度,以老王的身份讲述故事,角色的变换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较好的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1)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可以在每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放松一下,如一分钟口语,名著故事,猜谜,诗词背诵,对歇后语等等,或分角色朗读,编课本剧,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都是很好的课本剧素材。这样可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变通教学方式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其关键是给予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2)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角度去看问题。阅读课教学一直是教师主讲学生听、记、背诵。这种方式极大的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主旨有三种理解,这三种理解哪一种是对的?你是如何看的,有什么理由?这样学生就可以变换角度去看问题,去文本中找答案,借助自身的阅历去思索,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要想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有个性的文章,必须写个人的阅历、个人的心灵,因为在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只有写出有个性的文章,那么才会凸显新意。因此写作之中要强调写自己,写真实的自我,这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寻找适当的契机,命题指导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进而引导他们进行写作,而不是从教师的个人角度去命题与指导,要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三、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

(1)学则须疑,发问是创新的开端,培养学生敢于发问的精神,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让学生会提问题。至于学不提问,有两情况,一是自卑,一是紧张,因此消除自卑和紧张是培养发问精神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学生对发问的认识,可以举出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一些例子,促使学生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认识到发问的重要性。其次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对待,态度和蔼,千万不要轻易的否定,更不能嘲笑学生的问题,以免挫伤其发问的积极性。

(2)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学习一般都是从模仿开始,随着练习多了,熟能生巧,就会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了。学生一开始可以模仿课后作业、练习题,教师做好引导,传授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当然这都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去提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知道怎样提问了,只有多加练习学生才会善问敢问。

(3)处理好有关问题的解答。问题提出来了,那么如何解答这些问题呢?一般可采用下列方式:一是个人研究,因为一般答案都在问题里;二是小组讨论,大家可以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讨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三是学生阅读参考书或上网查询,或求教相关学科的教师。如我在教《竹影》一课时,一个学生提问什么是音阶时,我就引导他去找音乐老师咨询。最后就是教师的引导与点拨。教师尽量不要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当然答案不是唯一的,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看法。对于有一些问题的答案,依据学生现有的经历和知识是无法理解的,可以让学生缓一缓,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后再去探究,总之要灵活对待,不可拘于一端。当然无论何时都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伤其自尊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上一篇:移情现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规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