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接产治疗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分析

时间:2022-10-11 08:10:36

俯卧位接产治疗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枕后位活跃期停滞患者采取俯卧位接产方式进行治疗对待产妇分娩结果的影响,分析引发枕后位的相关因素与俯卧位接产的疗效。 方法 将本院接收的188例处于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待产妇予以分组,其中,取俯卧位接产方式的95例待产妇设为观察组,其余93例采取随意卧位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和自然分娩率。 结果 所有待产妇中出现胎膜早破、继发性宫缩乏力、宫颈水肿、尿潴留血尿现象者分别为75、61、28、24例,分别占39.9%、32.4%、14.9%、12.8%;观察组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90.5%、7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指导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待产妇采用俯卧位接产,可有效降低手术生产的痛苦,提高自然分娩率,该法不失为安全、简便、无创伤、高效的干预疗法,临床可采纳。

[关键词] 俯卧位接产;枕后位活跃期停滞;手术生产;自然分娩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122-02

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称为头位难产[1]。该种现象是因胎头位置异常所致,最常见的是枕后位难产。枕后位是常见的异常胎方位之一,临产后枕后位的发生率约占33.3%,严重影响母儿预后[2]。如何降低枕后位产妇剖宫产率,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已成为当前产科研究的重点课题。有关报道曾指出,在枕后位产程潜伏期即指导待产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方位的侧俯卧位,可有效纠正枕后位和提高阴道分娩率。但待产妇中普遍存在产程处于活跃期才住院待产的现象,而此时枕后位活跃期已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对其胎位的纠正和选择分娩方式成为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本院将接收的188例处于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待产妇给予俯卧位接产和随意卧位两种方式进行分娩,旨在观察其对分娩结果产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1~12月接收的188例处于枕后位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待产妇予以分组,其中取俯卧位接产方式的95例待产妇设为观察组,其余93例采取随意卧位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为21~36岁,平均28岁;所有待产妇均为头位单胎,且均未见产科并发症;两组孕期在37~41周。临床依据产妇盆腔大小、腹中胎儿体重两项进行头盆评分,低于7分者排除观察。

1.2 方法

两组待产妇整个产程均在胎心电子监护下完成。

1.2.1 观察组 采用俯卧位接产(即手膝位)。具体步骤如下:①给予产妇宣教,使其充分了解特殊可纠正胎方位的原理,促使其能积极配合助产人员工作。②观察产妇临床症状,未破膜者行人工破膜[3]。③协助产妇上床,将产床调整为床头高床尾低状态,产妇俯卧于床尾,用大洞巾盖于产妇臀部并铺巾,要求产妇采取同侧俯卧位,即与胎背同侧方向侧俯卧,将胸部尽量与床面贴近;采取左侧俯卧位产妇,左腿尽量后伸,右腿呈弯曲状尽量靠近腹前;取右侧俯卧位产妇,右腿尽量后伸,左腿呈弯曲状尽量靠近腹前。指导产妇摇摆胯部,解除先露部崁顿,持续此种俯卧位接产方式30 min左右,再重新检查胎方位。这是利用了力学中的重力方向永远指向地心的原理。④若仍未见抬头娩出或拨露较慢,可要求产妇适当俯卧休息,等经过几次宫缩后,再行俯卧姿势。此过程关键在于保持产妇良好的宫缩状态。当胎方位转正后,继续保持该持续 2~3次阵缩以巩固胎方位,在经过有效的子宫收缩后胎头会明显下降,这时胎头已处于正常位,即按照正常产程观察和处理。

1.2.2 对照组 产程行常规处理方式,不予指导,取随意分娩。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测所有产妇胎膜早破、继发性宫缩乏力、宫颈水肿、尿潴留血尿等导致枕后位的相关因素,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导致枕后位的相关因素

所有待产妇中胎膜早破、继发性宫缩无力、宫颈水肿、尿潴留血尿分别为75、61、28、24例,分别占39.9%、32.4%、14.9%、12.8%。

2.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90.5%、7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2,P < 0.05)(表1)。

3 讨论

产妇发生难产的原因之一为胎儿的位置为持续性枕横位、后位,这也是进行剖官产手术的指证[4]。可在产程中临产后枕后位的胎先露部难以与宫颈及子宫下段紧贴,易导致产妇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及宫颈扩张缓慢[5]。在临产中确保产妇良好的产力可促使胎头下降和旋转。对处于枕后位活跃期停滞的产妇若未能及时转为枕前位,则易发生头位难产,增加手术分娩率,因此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是预防头位难产的主要手段。决定分娩三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其中骨盆及胎儿的大小是不可变的,而产力及胎儿胎头位置因素是可变因素[6]。因此,给予临床提供良好的产力,纠正胎儿头位,可纠正胎头异常,促使其向内旋转。临床上对产程的进展要及时进行阴道检查,如确诊为枕后位,应将其旋转为枕前位[7]。从产程潜伏期开始纠正待产妇,使其与胎儿脊柱保持同方向的侧卧,可在宫缩力与胎儿自身重力作用下,促使胎儿枕部向前旋转,达到提高自然分娩率的目的。本院此次将处于枕后位活跃期停滞的待产妇给予了俯卧位接产和随意卧位两种方式,结果发现俯卧位接产,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也避免了手术带给产妇的痛苦。但并非所有待产妇入院后均处于枕后位活跃期,针对枕后位活跃期停滞现象,产程中应给予综合干预手段以增加阴道分娩率。在注意纠正胎位的同时,还应保护好产力,加强对产妇的精神鼓励,积极进行干预指导,待其体力恢复、宫缩有力后,产程则可顺利进行。若第二产程出现时间延长与停滞的持续性枕后位,则可给予阴道手术助产,如产钳术、胎吸术。

本研究发现,所有待产妇中胎膜早破、继发性宫缩乏力、宫颈水肿、尿潴留血尿分别为75、61、28、24例,分别占39.9%、32.4%、14.9%、12.8%;观察组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90.5%、7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可见给予枕后位活跃期停滞的待产妇俯卧位接产,可以促使胎儿在宫缩力与自身重力作用下由枕后位旋转成枕前位,更利于母体正常分娩。指导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待产妇采用俯卧位接产,可有效降低手术生产的痛苦,提高自然分娩率,该法不失为安全、简便、无创伤、高效的干预治疗方法,临床可采纳。同时注意整个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产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和控制感染[8]。

[参考文献]

[1] 曲凡瑞,牛霞.待产妇俯卧位接产矫正枕后位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7):27-28.

[2] 张中芳,李冰,谢慧贞.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同侧俯卧位提高阴道顺产率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16-2618.

[3] 杨冬梅.同侧俯卧位纠正产妇胎方位240例临床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10(1):127.

[4] 刘小非.产程中全程管理矫正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16-517.

[5] 孙芸.侧俯卧位配合徒手转胎头方位矫正枕横位及后位34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6):61-62.

[6] 何庆凤.早期改变纠正枕后位和枕横位衔接对潜伏期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56-57.

[7] 潘青荣.持续性枕后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9):61-62.

[8] 李平娟.持续性枕后位的干预矫正处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 16(5):547-548.

(收稿日期:2013-03-21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尿微量蛋白测定在高血压肾损害中的作用 下一篇:3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