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本质 巧设妙引

时间:2022-10-11 07:53:54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懂得正数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同桌合作,玩四局,把输赢记在心里。(生玩游戏)

师:请大家说说各自的输赢情况。

生1:我赢了三局,输了一局。

生2:我赢了一局,输了三局。

生3:我赢了两局,输了两局。

师:“赢了两局,输了两局”,怎样表示才让大家都能看明白呢?(生思考)

师: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2.交流方法

……

【设计意图:首先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赢2局,输2局”,引导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初步体会用相反的符号记录相反意义的量,为后面学习正负数进行铺垫。】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揭示课题

师:比较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相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都用了相反的文字、符号等表示“赢2局,输2局”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指第⑤种方法)“+2”是一个正数,读作正二;“-2”是一个负数,读作负二。“+”这个符号读作正号,我们也可以省略2前面的正号,写成2;“-”这个符号读作负号。(师边说边板书:“+2”读作正二,“-2”读作负二)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负数。(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表示的结果“+2”和“-2”,揭示正数、负数的概念,简洁直观。】

2.介绍温度计

课件出示例1:温度计上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师:仔细看图,图上都有什么?

生:温度计。

师(出示温度计的图):这是放大后的温度计,温度计左边的刻度表示的是摄氏度(℃),右边的刻度表示的是华氏度(℉),我国采用摄氏度(℃)计量温度。

3.用负数计量温度

师:你能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吗?

生4:上海零上4摄氏度,南京零摄氏度,北京零下摄氏度。

师:上海零上4摄氏度,北京零下4摄氏度,都是4摄氏度,难道不一样吗?(生自由交流)

师:上海的气温比零摄氏度高,北京的气温比零摄氏度低,以零摄氏度为分界点,一个在零摄氏度以上,一个在零摄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师边说边借助温度计让学生体会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师: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温度吗?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在组内交流。(师板书:+4,-4)

师(追问):零上4摄氏度为什么可以记作+4℃,零下4摄氏度为什么可以记作-4℃?(突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师:零摄氏度呢?

师:零摄氏度以上记作零上,零摄氏度以下记作零下,零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4.随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试一试”: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并读一读。

19℃ -11℃ -7℃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温度计,借助零摄氏度这个分界点,让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可以用正负数来记录,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5.用负数记录海拔高度

课件出示例2: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8米,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你能用正负数记录这两个海拔高度吗?大家试一试。

(生答后,师板书:8848,-155)

师:+8848可以省略前面的正号写成8848,-155可以省略前面的负号吗?(省略负号就不能区分正负数了)

师:以海平面为分界点,海平面以上用正数表示,以下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呢?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举例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用正负数记录温度、海拔高度,你能再列举一些正数和负数吗?(师随学生回答板书:+45、0.9、-107、-2/3……)

师:+2、+4、19、8848……这些数叫做正数,-2、-4、-11、-7、-155……这些数叫做负数。(板书:正数 负数)0呢?(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讲解正数、0、负数的关系

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正数、0、负数的关系。(学生有的用数轴表示正数、0、负数的关系,有的用集合圈表示正数、0、负数的关系,还有的直接得出“正数>0>负数”的结论)

师(小结):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正负数,体会正负数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并借助这些素材揭示正负数的概念,使教学水到渠成。】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练习巩固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正负数记录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下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出示“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2.应用拓展

课件出示数轴,让学生完成填空。(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向实际生活拓展,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归纳提升,布置作业

师:我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2000多年前就有了“粮食入仓为正,出仓为负;收入的钱为正,付出的钱为负”的思想。1700多年前,数学家刘徽明确提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比外国早七八百年。如果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必须有一个界定。如入仓为正,出仓就为负;收入为正,支出就为负;等等。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正负数,课后大家收集一些资料,下节课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介绍数学史料,使学生体会古人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对“倍的认识”一课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