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记》班级读书会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1 07:50:06

《木偶奇遇记》班级读书会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卡尔洛・科洛迪创作的童话小说,是一部备受各国各民族读者欢迎、并多次被搬上舞台和荧幕,在世界广为流传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品中的一切都那么地接近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理特质。然而,作品内容影射出的是自由放任的童年时代与应有责任心的少年时代的交替碰撞,匹诺曹经历各种考验后变得明白事理、孝顺长辈、勤劳勇敢、礼貌善良、关爱他人这种由不完美向完美的转变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体会,进而对照自我、提升自身情操。

关键词:《木偶奇遇记》 班级读书会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引领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启发学生与作品人物对话、与自我对话、与身边人对话,从而认识自我的不完美、认识生活的艰辛,提升自我认知、实现自我转变;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成为学生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学生心灵世界的明确航标。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读懂童话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神奇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2.赏读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品味作品蕴含的人生哲理。

3.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童话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读懂童话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神奇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2.赏读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品味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童话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本次教学版本:《木偶奇遇记》 [意大利]科洛迪/著,刘月樵/译,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1.教师引导

教师声情并茂地介绍故事的开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带领学生体验木偶匹诺曹的奇幻历险过程,走进情节跌宕起伏的童话世界中。

2.视频切入

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观看动画电影《木偶奇遇记》,给学生以视觉体验。

3.还原小说人物形象

按照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制作卡通人物,比一比看谁做的最有创意,然后集体筛选,分组表演小组喜欢的故事情节。

4.自制读书卡片

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比如:最喜欢的角色,最欣赏的语言,最深的感触,最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阅读《木偶奇遇记》整本书时需要一定时间的,首先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可以与家长联系,加强监督,亲子共读,小组合作等方式,保证阅读能够顺利完成。在读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适时地开展小活动,比如教师干预引导、观看视频、调动表演天性、做读书卡等等不断调动他们的热情,为后面的感悟作品作保障。)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1.开门见山,重温故事

同学们,最近我们一起阅读了《木偶奇遇记》这本著作,跟随着匹诺曹这个精灵体验了一把扣人心弦的冒险过程。他让我们为他开心,为他难过,为他惊恐、为他无奈,为他点赞……现在就请你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下整个故事的梗概吧。

2.作品简介,认识作者

(1)你们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哪些?学生简单介绍作者。

(2)教师出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做以补充,并简要介绍这本书的影响。

3.赏图识文,捕捉中心

(1)出示《木偶奇遇记》封面,了解主要人物。

(长鼻子的是木偶匹诺曹,另一位是他的好朋友罗密欧―“灯芯”,讲述的故事情节是他们正兴高采烈地一起前往“玩具城”。)

(2)出示文中的插图,概括精彩的故事情节,谁愿意来尝试呢?

(教师出示一张张相关图片,学生踊跃发言,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教师相机点拨、鼓励性点评)

4.小结

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故事情节,了解作者,欣赏童话小说封面与插图是阅读童话故事很重要的方法。图文对照,借助图片有利于我们读懂内容,记住内容,利用图片还能展开想象。

(设计意图:该环节带领学生直奔主题,通过学生复述回顾作品整体,了解故事主要内容;通过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影响力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欣赏插图有助于理解故事内容。以上三个小活动中均渗透着比较重要的阅读方法,这也是本次活动的教学重难点之一。)

二.深入品味,畅所欲言

1.评价主人公

通过前段时间的阅读,相信大家对故事内容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你喜欢主人公匹诺曹吗?为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各抒己见,不亦乐乎。

教师尊重学生意见,相机点评指导。

2、猜猜他是谁

老师自己在制作课件时忘记打出这些人物的名字了,你们能告诉我他们都是谁吗?

(1)每次匹诺曹要离开家、禁不住诱惑、或者要走向一条即将犯错误的道路时,他基本都会出现警告匹诺曹说:“不听父母的话,任性地离开家的孩子是要吃苦头的……他们迟早要后悔莫及的。”(会说话的蟋蟀)

(2)一次次地包容匹诺曹的种种恶劣行为,倾其所有地疼爱着匹诺曹,最后为了寻找匹诺曹在海上被鲨鱼吞进腹中,靠一些蜡烛在鱼腹中照明,最后被匹诺曹救出来。(父亲杰佩托)

(3)在匹诺曹几次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救了他,匹诺曹还答应她要好好学习,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她告诉匹诺曹懒惰是一种最恶性的疾病,任何人都得劳动。(蓝头发仙女)

(4)他是匹诺曹的好朋友,可是他却将匹诺曹带入了歧途,最后变成驴子,过度劳累而死。(罗密欧―“灯芯”)

3.分析人物形象

认识了故事中的好多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都有着自己不一样的生活,你从他们身上都学到了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你有什么启示?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匹诺曹:知错就改,最后完成了自己的完美的蜕变。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尤其是故事最后他很孝顺爸爸和仙女,吃苦耐劳。

(2)杰佩托:这是一位很慈祥的爸爸,对于匹诺曹的种种错误,并没有采取粗暴地方式解决,而是用无私的爱包容他,让他在遇到困难险境之时第一想到的是爸爸,爸爸给了他家的感觉,无限的温暖,所以匹诺曹有金币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爸爸,后来拼尽全力也要把爸爸从鲨鱼口中救出来。

(3)会说话的蟋蟀:一位忠诚的朋友,总是给匹诺曹真诚的警告。还有着宽容大度的胸怀,宽容别人对他的伤害。这很值得我学习。

(4)匹诺曹:他虽然很调皮,可是他的心地一点都不坏,他很单纯,愿意帮助别人,但他也嫉恶如仇,比如帮助农民捉住了黄鼠狼。

(5)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帮助别人也等于帮助了自己,做了好事总会有回报的。比如匹诺曹救了不会游泳的阿利多罗(狗),在他即将被渔民煎了吃的时候,是阿利多罗救了他一命。

(6)狐狸和猫:两个不劳而获的家伙,总是做一些坏事,最终也得到一个悲惨的结局。

……

4.小结

通过对人物形象、个性特点的探讨,学生基本能够清楚地说出他们的感受和评价。这也启示学生读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结合前后文细细品味,按照自身的体验,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才算得上会读书。

(设计意图:小说是围绕着主要人物展开的,深入品味生动的人物形象及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对于把握作品的整体有着极大的帮助。评价匹诺曹是一个辩证认识的过程,学生在坚持己见时又倾听了不同的声音。帮助老师环节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然后过渡到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品读上,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把自己读进去,将心比心地理解人物,满带真情实感。这是更深一层的读书方法的渗透。)

三.品词析句,学会积累

《木偶奇遇记》在语言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作品中的叙述和描写,流畅明快,通俗灵动,优美简练。而在人物对话上,也凸现出人物个性化的特征,常常是寥寥数笔,却也性情饱满。所以请大家拿起你的手中的笔,划出你最欣赏的片断,或最受启发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做上批注,然后跟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老师相机出示一部分:

A.我曾对你说过,不应养成坏习惯,在吃东西时,既不要吹毛求疵,也不要过分精细,亲爱的,谁都无法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什么事情。

B.大海风平浪静,水面光滑如油,月光洒下她全部的清辉,鲨鱼继续深沉地呼呼大睡,甚至一声大炮也别想把他震醒。

C.你要记住,那些只想由着自己的性子和按着自己方式做的孩子早晚要后悔的。

D.坏孩子变成好孩子的时候,他们就有能力使他们的家庭从内部焕然一新并充满微笑。

……

教师小结,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亨利・梭罗有言:“多少人通过读一本书而使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告诉我们读一本好书会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新的色彩,指引我们更准确地奔向自己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做摘录笔记、坚持做摘录笔记。积少成多,久而久之,变为自己的东西。)

四.拓展延伸,放飞想象

1.说一说

同学们,读了《木偶奇遇记》,你有没有发现你身上也有着匹诺曹的影子呢?他和你们同龄,有着和你们一样的心理:不爱好学习,调皮,有很大的好奇心,也曾经叛逆父母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情……有谁愿意向匹诺曹一样不避讳、不遮掩自己的缺点,敢于面对,勇于改正呢?谁来说一说自己的经历?

2.写一写

匹诺曹最后变成了一个好孩子,可是接下来的生活又会怎样呢?放飞你的想象,学着作者那非凡的想象力,尝试着为《木偶奇遇记》写一个续集吧?写一写,与同桌交流。

3.推荐阅读

《我要做好孩子》、《绿野仙踪》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升华本次读书会主题。说一说,让学生对照自身不足,以此改正,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写一写,毫无顾忌地去续写,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最后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使得能将本次读书活动的收获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小学)

上一篇:徽州古建筑修缮原则与技术研究 下一篇:超声波检测在ZB47高速包装机上的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