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高职高专《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11 07:33:28

浅淡高职高专《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微机原理与应用》是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是开展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课程的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技术更新快。传统的《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完备性,缺乏学习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此种模式不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生源基础不同。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高校,它的生源由两部分组成,即普通高中学生和职业高中学生,由于课程安排,教学重点的差异,计算机课的基础相差比较大,特别是普高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接受过《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育,而职业高中阶段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微机原理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有同学反映,有些内容没有听懂就讲过去了,而有的同学却说这部分在职高学过,可以一带而过。可见两种生源在同一班级学习,给《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加大了难度。

2.大班授课。由于班级容量较大,如有些班级接近200人,许多学生反映听课效果不好,积极性不高,可见,大班授课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重理论,轻实践。《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有《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验学时往往比较有限,但实验内容却涉及汇编语言的编程、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众多内容,所以实验内容只能是按部就班的固定题目和模式,达不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有限的时间还使得实验中普遍存在抄袭现象,很难保证课程实验的质量。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听到学生有这样的疑问,“学《微机原理与应用》有什么用”、“什么是《微机原理与应用》”等。计算机技术发展快,实践性强,应用面广,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坚实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而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找到《微机原理与应用》的有用之处。因此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4.硬件投入缺乏。《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包括显示程序实验、中断特性及8259单一中断应用实验、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实验、中断应用实验等诸多的实验。这些实验需要用到一些实验装置,可是由于相应的实验环境较差、实验设备缺乏,只能在机房让学生做一些汇编程序,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学习效果。

5.师资不足。高职计算机教师队伍里从事计算机软件教学的较多,而由于《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点众多、内容庞杂、课程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往往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出不了好成绩,造成计算机教师普遍对计算机硬件,如微机原理与应用、接口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等课程缺少热情。所以,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师硬件教学的热情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分小班授课,因材施教。所谓分小班授课,即将原来的一百多人一班分成30~40人一班上课,把同一层次的分在一班,如:将普高学生和职高学生分别编班,以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分类指导,分级教学,因材施教,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2.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针对课程的硬件、软件和接口三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硬件部分和指令部分由于知识点众多,采用授课的教学模式;软件部分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编程实践使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的指令和编程特点,而不是一味的死记指令格式;接口部分可采取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辅助以相关接口实验,提高学生在微机系统及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这样通过转变教学模式,逐渐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方式。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大屏幕投影、电子教室、电子教案、CAI课件和机房授课的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课程的信息量,同时辅以黑板教学,实物展示(如:讲到接口处可以拿一芯片),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映像,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4.鼓励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对计算机专业而言,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可以加上提前预习实验的环节,每次实验均应有相应的预习报告,以使学生不盲目地仅为完成实验内容而做实验,而是要求他们做完一个实验后便有一定的收获,得到一定的能力训练。每次实验,老师提出要求,而选题、设计、拟定实施方案、验证实验结果,最后给出具有一定见解的实验报告,这些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端正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态度,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加大实验考试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侧重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实验与实习的重视程度。

5.改善实验环境,配置实验设备。在实验教学实施中,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和齐全的实验设备才可以实践,才谈得上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实验环境是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其中包括设备的到位和设备的良好运转。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硬件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规划,并列入日程。加大财力物力投入,放宽教师进修学习的政策,全面提高学历层次,加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采取积极措施,多组织教师进行科研。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上一篇:21世纪职业生涯管理:变化及对策 下一篇:构建情报分析能力的职教一体化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