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问题

时间:2022-10-11 05:06:23

解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问题

【摘 要】随着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沥青路面也成为最为常见的一种路面结构形式。对沥青道路的质量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着重介绍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比较常用的材料是沥青混凝土,那么在经过了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会有一些病害的发生,这些病害严重的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为交通安全留下了隐患。

一、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①车辙:沿行车道横向出现的高差,主要形成原因是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不合理,沥青用量偏大,最佳有效沥青膜厚度偏大,骨料间富余自由沥青造成混合料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和面层施工压实度不足,行车荷载作用致使基层材料和面层材料产生固结变形或是侧向剪切位移造成。②沉陷:反映于路表面的沉陷,均由路基的变形引起,或是由于路基填土高度不足,地下水位高,路基排水不良,造成路基土承载能力下降或地基土受水影响丧失承载力产生变形引起。③波浪:由于混合料矿料级配组合不良或施工压实不均匀,混合料矿料之间不能提供足够的抵抗变形的内摩阻力,或层间透层油和粘层油粘结力不足,车辆荷载作用时致使混合料推移,尤其下坡路段车辆制动频繁时,极易推移混合料,产生波浪。④坑槽:水损坏引起松散类病害和裂缝类病害,因养护不及时引起的进一步破坏。

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加强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市政道路施工选用沥青时,应结合道路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交通量以及混合料的类型等因素来确定沥青的标号。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应优先选用颗粒形状良好、抗冲击性能好、石质坚硬的石料。沥青混凝土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可采用天然砂、人工砂及石屑,细集料的棱角有助于提高材料内摩阻角,所以细集料也应有适当的颗粒组成,还需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可采用石灰岩石料磨得的矿粉,但填料矿粉不要太细,过细会降低和易性,并且会降低沥青面层的水稳定性,但也不得过粗,否则会使矿料与沥青间的作用不充分,注意矿粉要求干燥、洁净,以防含有杂质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整体质量。

(2)控制好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

对沥青拌合站应按生产验证调整后所确定的各热料仓比例进行供料,沥青用量要严格控制,并由试验人员进行监控,各冷料仓比例应随生产配合比进行调整。沥青拌合站在进行配合比调试前,已对其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计量系统、控温系统经测试准确无误。采用2台同一型号的摊铺机梯队作业,将其熨平板调整到同一振幅和频率;碾压设备,应保证洒水量均匀,易于调节;将运输车辆清洗干净,并涂刷1∶3柴油水混合液。各种设备在施工前应确保水足油满,运转正常。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并铺筑试验段,对试验段路面进行钻芯取样,然后进行马歇尔试验,并检验沥青用量以及矿料筛分,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用来指导后面沥青路面混合料的生产。

2.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整个道路工程的关键。所以需要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任何环节都不能疏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混合料的生产拌制质量控制

混合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从冷料配比到热料生产直到混合料各项指标,都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严格按监理批准的矿料级配拌制,按规定的拌合时间进行生产;矿粉和用油量严格控制;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观察混合料有无花白、冒表烟和离析等现象,试验室应按频率及时取样制作试件,检验各种材料的用量及马歇尔各项指标相关试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具体操作为:拌和站操作人员应按试验室通知的沥青、各种矿料用量及拌和温度,将其输入电脑,逐盘打印各种数据,严格人为手动操作,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

(2)混合料运输工序的质量控制

1)安排专人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的温度,检测时保证仪器的插入深度要大于150mm。

2)为了减少粗集料的离析现象,要求现场施工人员指挥汽车驾驶员在拌和机向运料车放料时,要应前后移动车辆(至少三次),确保车料分层装料。

3)为了有效减少离析,施工过程要求施工单位在摊铺机输送螺旋的前挡板下部加设柔性挡板;运料车增加尾侧挡板,并多级顶升卸料;摊铺机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收斗次数等措施,以确保摊铺均匀性。

4)在保证沥青混合料温度方面上考虑,运输车辆的运量(建议70t以上)应高于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摊铺机在摊铺作业前方应至少有五辆运料车等候卸料。施工人员应指挥运料车辆每次卸料后必须将车舱内的余料倒净防止硬结,影响后面运料的质量。

5)运料车辆的防护措施方面,施工单位应确保车辆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能够起到保温、防雨、防污染的作用。

(3)混合料摊铺质量控制

在摊铺前,对下承层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对局部质量进行修复。摊铺时,采用连续稳定的摊铺。摊铺时摊铺机的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予以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不应随意变换速度,及时清除履带下的混合料。吃饭时切忌停铺用餐,应轮换交替进行,争取做到每天收工停机一次。摊铺前应将熨平板加热至规定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熨平板逐步达到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熨平板会加大变形,出现“反翘”现象,要逐步将预拱进行微调加大,以保持摊铺面横向呈直线。

(4)碾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合理的碾压机具组合、正确的压实工艺不仅是保证沥青路面压实度的关键,也是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的基本保证。机具组合按照规范要求,初压用一台钢轮压路机碾压一遍,复压采用两台胶轮压路机各压一遍和一台钢轮压路机振压一遍,终压用一台钢轮压路机收面至无明显轮迹。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效果,在高温下紧跟碾压是提高碾压效果的重要手段。整个碾压过程最好在温度下降到“不稳定区”或“敏感区”(范围约为93~115℃)之前完成,且每台压路机均要全幅压实,保证不漏。另外,碾压时控制好碾压温度,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碾压八字方针进行碾压。压路机不允许在新铺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突然刹车或停机休息。

(5)要加强路面的养护管理工作

要科学的,定期的以《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标准去管理养护。养护也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的最后一环。沥青公路建成通车后,因承受车轮的磨损和冲击,受到暴雨、冰雪、日晒等自然力的侵蚀和风化,以及人为的破坏和修建时遗留的某些缺陷,使用质量会逐渐降低,不但可以保证沥青路面的固有性能,也是防止早期病害发生、节省养护资金的有效手段。

三、结束语

为保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要把好集料与沥青的质量关,做好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的验证,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天气的要求,低温及降水天气时均不得进行沥青路面施工。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我国公路的施工质量,发挥公路社会效益。

上一篇: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探讨 下一篇: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现状及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