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地方景观设计特点

时间:2022-10-11 04:56:46

初探地方景观设计特点

一、装饰方面

宏村的装饰风格与徽商特点关系密切。贾而好儒的徽商,一旦有钱便回乡大兴土木。较高的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巧妙地将建筑与装饰、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造型艺术与实际功能有机结合,徽派装饰因此既有实用性,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礼制与生存观的并存,“是理学的现实生活化象征”。“三雕”是这方面的集中体现。木雕主要装饰在民宅、祠堂、戏台等建筑内部的重要部位上,多选用松、杉、银杏树,也用高档的花梨木、楠木等。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技法。

一般只用桐油不用彩漆,显得古朴而雅致。代表性建筑为承志堂的《百子图》等。砖雕是徽州建筑细部的重要组成,通常用浅浮雕的技法,多安装在门罩等处,可深化建筑细部、美化建筑立面。石雕是以当地的黑色大理石作为材料的,在建筑中的部位通常为门罩、牌坊、石狮等。技法多采用浮雕、圆雕、透雕。胡文光刺史牌坊和承志堂《喜鹊登梅图》中的石漏窗,都是石雕中的精品。

二、水系统研究

宏村的水系统因其取法自然、设计精巧而成为宏村研究的热点。首先是构建方面的研究。水系因外形被称为“牛形水系”,由水圳、月沼、南湖和民居“水园”组成。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心”。而村尾的南湖就是“牛胃”。集防火、饮用、洗涤、灌溉、排污排涝功能于一身,“与村落的建筑、道路、绿化、景观融合在一起,对于村落的生态、景观、环境等方面皆有积极作用。”水系还是良性循环的。“以清澈的溪流引入,与村中泉水相通,始终保持了水系中的水量和流速,村民的日常使用并未影响其水质,再经南湖的沉淀、生态过滤和净化,流回溪流时依然是一股清泉。”其次是水系统的营建历史回顾。宏村水系统的营建是个阶段性的过程。最初族人用水依靠从西溪里挑水。西溪的河床与水体垫高后,用宽度、流速适宜的水圳引导水流通过村民家门口和院子。月沼和南湖的修建是属于宏村水利工程的拓展期,月沼位于村中心偏西位置,呈不规则的半圆形“,是当时徽州传统聚落景观与水利改造规模很大的工程”。

南湖工程实际面积有20247m2(合30.37亩)。在它旁边修建了书院、望湖楼、活动操场构成的南湖书院。在水系统的营建过程中,宏村人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挖池塘的土方添填成良田,清淤所挖的淤泥又能为土地增加肥力。”第三是水系统的美学功效研究。宏村古水系用水灵活,被称为“景观水利系统”。它从村西头引西溪水,入村后九曲十弯穿村而过,经“月沼”流向村南的南湖。“漫步在南湖小径,步移景异,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映人眼帘,水面在建筑的映衬下形成虚实相间的空间。“”动静结合,像一曲韵律十足的诗歌。”逯海勇具体指出动静结合的美妙效果:月沼和南湖均有虚旷致静之美。“受水的曲线影响,建筑外墙凹凸进出,各条巷弄空间收放急骤,宽窄变化曲折迷离,成为一种动态空间。”

三、影响规划和建筑的人文历史研究

宏村独特的人文历史对其景观设计的影响,也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古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民居建筑格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宏村民居中前庭的上方,多有木雕拱棚设计。它打破了建筑上平顶造型模式的单调,增强了宅居的形态美。其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使楼上的女人不能靠近正厅上方的栏杆,不被登门造访的男客人发现”,明显地受到了“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思想影响。承志堂厅横梁上的《郭子仪上寿图》,以打金枝的故事教育子孙,要孝敬长辈,以孝为本。有学者认为,宏村是风水理论指导下建成的“风水村落”。

天井的设置受风水观念的影响。天降的雨露、财气汇聚于自家院内再流入屋内下水道,所谓“四水归堂”。村子的规划也是风水先生指导的结果。汪氏家族第76世祖汪思奇,三次聘请当时名望很高的风水先生和本族贤能“遍阅山川,详审脉络”,认为“只有引滩溪以凿圳绕村屋,引水入天然窟处建池塘。蓄‘内阳水’,建‘牛形村’,方可达到‘共跨锦绣翩,乃左乃右,峰倒池塘’的效果。南湖的开挖,也是为了实现风水先生所谓村子应该背山面水的目标。风俗也影响到建筑和装饰。韩妤齐指出,当地男子少年出门经商,女人留守家中。为了防火、防盗而有了马头墙。宏村民居的内外装饰上采用了不少民俗元素。如“承志堂”厅门上的“百子闹元宵”木雕。图中100个孩童天真活泼、多姿多态,有的在玩龙灯,有的耍狮子……渲染了“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它还融合了民俗的吉祥主题。最常见的是利用谐音造型和形象寓意两种,比如,洪福(蝙蝠)齐天。宏村民居中还有大量的楹联。楹联不仅提升了民居的文化内涵,而且反映了房屋主人的情趣和志向,突出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的愿望。

四、其它研究

近来关于宏村的研究表现出跨学科的特点,引入了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有的学者考证,皖南古村落建筑既非徽州本土文化,也非北方中原文化,而是东阳的建筑文化。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的引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宏村的建筑风格的形成。李建萍以民居中楹联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力求从音、形、意三个方面再现徽州楹联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这种语言学和翻译学因素的引入,无疑拓展和深入了宏村景观设计研究的空间。学界的研究中还涉及了宏村艺术的当下价值。都江堰市“碧水青城”项目和厦门中山公园展览馆的方案设计,分别借鉴了宏村的水系统设计和屋檐排水方式,但效果却非原创设计般美妙。这说明景观设计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整体设计,对宏村的单纯模仿和移植不应该是当下设计者的追求。

作者:孟冉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上一篇:园林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实用性 下一篇:人性化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