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内涵理论诠释

时间:2022-10-11 04:27:49

情商内涵理论诠释

提出情商理论是美国学者的贡献。情商理论是由美国两位心理学家联合提出来的。1991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心理学教授琼·梅耶联合写了一本书,书名叫《情绪智力》,此书的问世,标志着情商理论的诞生,但当时并不叫情商,而是叫情绪智力。1995年10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比照着智商的表述方式第一次把情绪智力简称为情商,英语缩写EQ。1995年底情商理论传入中国。

情商的概念包括四层含义。情商理论虽然已经提出二十年了,但迄今为止,人们对情商的定义尚未完全形成共识,还存在着许多争议和分歧。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人们对它都有一个从不认识、到有所认识、再到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心理学家们对情商的认识除了分歧也有共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可以作为现阶段研究情商的入门定义:

第一,情商是指人们控制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国内外的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所谓情绪商数,主要是指人们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够很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个人的情商就高,反之则低。

第二,情商与智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心理学家们还认为,情商和智商不是对立的,两商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性。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充满着智慧的人,通常心理素质、情绪商数也会不错。一个情商很高的人,一个心理素质很好的人,一个很会做人的人,通常智力水平也会随着自身开发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得到升华。在更多时候更多的人身上,智商和情商都表现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得益彰。当然,心理学家们也不否认,在一个单位里,两商双高的人和两商双低的人都是少数,更多的人则表现为有所偏倚,或智商偏高,或情商偏高。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更多的人培养成智商情商双高的人。

第三,在预测人的前程时,了解情商比了解智商更重要。看重智商忽略情商,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人的认识的一个误区。现代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选拔干部、分析员工和评价子女的时候,必须首先考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商数。

第四,情商与先天有关,但主要靠后天修炼。心理学家认为,情商与先天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有的孩子生下来就很温顺,而有的孩子却生下来就很倔强。但是,江山能改,本性能移。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开发提高人们的情绪商数,使之更加有利于生活和工作。

情商的内涵包括九种能力。美国人讲情商通常只讲五种能力,即直觉自知能力、理解平衡能力、控制冲动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笔者认为,鉴于东方文化和中国国情,对情商的内涵应该作进一步拓展,至少应包括以下九种基本能力。

第一,直觉自知能力。是指以敏锐的直觉有效把握自我情绪的能力。谁能有效把握自己的情绪,谁就能很好地驾驭生活。直觉自知能力对于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尤为重要。郑板桥先生当年面对入室贼人镇静自若吟诗一首送走了不速之客,表现出很好的心理素养和情绪控制能力。郑板桥的诗句是:秋雨蒙蒙夜深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家中藏书有万卷,囊中金银无半文。出门休惊黄毛犬,翻墙莫碰紫花盆,天凉不及穿衣送,趁着夜色赶豪门。前四句属于财产告知,后四句属于心理战术。

第二,理解平衡能力。是指以开放的胸怀接纳信息,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事物,在理解中努力实现心理平衡的能力。理解是平衡的前提,平衡是理解的结果。只有善解人意,才能获得幸福。20世纪80年代曲啸、李燕杰两位学者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社会反响极为强烈。他们报告的主题是:理解万岁,笑对人生。《白蛇传》里有句台词讲得也很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第三,控制冲动能力。是指情绪冲动时如何有效控制的能力。事业常常毁于瞬间的冲动。冲动是人的本能反应,一个正常的人健康的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情绪冲动的时候。从来不冲动的人是植物人。但是,控制冲动的强度、缩短冲动的时间,则是一个人情商高的重要标志。就情绪管理而言,领导干部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有本事没脾气的,这是最优秀的领导者;第二类是有本事有脾气的,通常表现为本事大脾气也大,属下是敬而远之;第三类是没本事没脾气的,属于无能之辈;第四类是没本事有脾气,这是最糟糕的领导干部。

第四,自我激励能力。是指以积极的心态和光明的思维对待生活、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自己的能力。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自己而来为自己而去,别人说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说什么怎么说。善待自己,善待人生,自我认可,自我接纳,自我愉悦。只有善于自我激励,才能逐步走向成功。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回答。我认为,成功等于四个要素相加,即明确的目标+乐观的精神+诚实的态度+持续不断的自我激励。在奥林匹克体育竞赛中,体育健儿们之所以能夺得金牌,20%靠竞技,80%靠心理素质,他们能够持续进行自我激励,用若干次不成功换来了一次总成功。英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先生,身体严重残疾,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讲不周全,为什么能够获得惊人的成功,靠的就是持续不断地自我激励。日本心理学家还告诉人们,自信心是记忆力的前提。要想记住所经历过的事情,前提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记住。

第五,挫折承受能力。是指在遭受挫折时如何面对,怎样转败为胜的能力。失败多于成功,人人都是如此,但人们对失败的归因却截然不同。不同的归因引导人们走向不同的结果。有专家指出,失败者中只有10%的人是被竞争对手打败的,其余90%的人都是自己打败了自己,主动放弃了成功。但凡伟人几乎都经历过重大挫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消极情绪不仅影响事业,而且有损健康;不仅有损自己健康,而且有损他人健康。医学界的忠告多多:悲伤肺,忧伤脾;聚餐不谈消极话题;给婴儿喂奶时心情不能过于悲伤,否则毒素会进入乳汁里,进而导致婴儿消化不良。

第六,揣摩他人内心情感的能力。是指准确感知他人内心情感的能力。一个人不仅要能有效把握自己,而且要能准确感知他人。高情商的人有四大特征:说话得当,办事得体,言行有度,人见人爱。低情商的人突出特征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不能准确感知他人,轻则影响人际关系,重则殃及他人性命。

第七,人际沟通能力。是指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的能力。前沿信息对于人成长至关重要。比尔·盖茨和王选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要善于捕捉本领域最前沿的信息,运用前沿信息刺激大脑,引发创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起点攀登,跨越式发展。信息的大量获得依赖于有效的人际沟通。有专家指出,学会了人际沟通,就等于在通往成功路上走完了85%的路程,还等于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走完了99%的路程。美国贝尔实验中心的人在进入时个个出类拔萃,为什么几年后就桃李各半、分道扬镳了呢?结论:成绩卓著者人人擅长沟通,黯然失色者个个与世隔绝。

第八,人际关系调适能力。是指化解矛盾、消除隔阂、激励部属、鼓舞士气、营造氛围、构建和谐的能力。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调整人际关系。法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格拉丘纳斯曾经提出过人际关系函数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一个下属只需要处理好一种人际关系,领导两个下属需要处理好6种人际关系,领导3个下属需要处理好18种人际关系,领导5个下属需要处理好100种人际关系,领导10个下属则需要处理好5210种人际关系。在这方面汉高祖刘邦堪称楷模,此人本事并不大,但擅长用人,各方面关系协调得十分顺畅,所以事业红火,社稷稳固。用他自己的话说: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我能用之,所以我取了天下。项羽手下仅有一个范增还不会用,所以必被我擒。水浒梁山首任班长王伦则属另类人物,此人情商低下,妒贤嫉能,对本事高于他的人一律拒之山门之外,最终火并王伦咎由自取。

第九,发现人际内在联系能力。是指洞察人际内在联系规律并运用规律指导工作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宇宙间每一种事物其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着的。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国家与国家,政党与政党,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家庭与家庭,个人与个人,都是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利用人际间的内在联系,为工作为事业提供服务。

情商内涵是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以上九种能力,大致可以分成五个方面和三个层次:

五个方面是:第一个方面叫把握自我,包括前五种能力,即直觉自知能力、理解平衡能力、控制冲动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第二个方面叫感知他人,即第六种能力,揣摩他人内心情感能力;第三个方面叫沟通人际,即第七种能力;第四个方面叫调整人际,即第八种能力;第五个方面叫发现规律,即第九种能力。

三个层次是:第一、二、三方面属于初级层次,一般人都应具备;第四个方面属于中级层次,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第五个方面属于高级层次,这是人们的最高追求。如下图所示:

情商与智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完全划等号。智商讲的是如何做事,情商讲的是怎样做人。智商讲的是做事的本领,情商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智商开发要解决知识武装问题;情商开发要解决心理调整问题。靠智商得到录用,靠情商得到提升。中国古代的铜钱文化与情商理论非常吻合。铜钱文化的核心是:做人要方外有圆,圆内有方,外圆内方,方圆结合。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情商开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解决好人生“三做”问题,即做人做事做官。第一是做人,第二是做事,第三才是做官。学会做人,才能成事,方可为官。

作者简介

吴德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博士后导师,长期从事人事人才管理实务和理论研究工作。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人力资源管理全国理事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吉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委党校、日本高千穗大学客座教授,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北京市委讲师团特约报告人,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学术成就:先后主持完成了30多项较大型科研课题(包括世界银行项目、部级项目和部级项目等),其中有10项分获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参与了《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学习纲要》编纂工作,为主要撰稿人之一。著有《创新与人事人才》、《人才资源开发知识读本》、《我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大学生成功就业十要》等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演讲,应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望周刊》、《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采访数十次。应全国各地邀请先后作学术报告数千场。2005年曾被亚太地区人力资源协会授予“推动中国人力资源进程杰出人物奖”。2009年被中国人才研究会授予“30年人才学研究突出贡献奖”。

上一篇: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政策信箱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