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在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11 04:09:22

“少教多学”在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摘要: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不断的进步,逐渐从以“教师教的活动”为主体,向以“学生学的活动”为主体转变,即让学生“学的活动”相对丰富多彩,教师“教的活动”在内容和策略方法上稍有变化。教师改变填鸭式的课堂教学,采取办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少教多学”的方法,不仅加强了师生互动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通过“少教”鼓励学生自觉和自悟的多学知识,使得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都得以全面快速的提高。

关键词:少教多学;导学模式;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

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呈现出的均是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要分析学情,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努力达到课堂学习的高效。当然,以学生“学的活动”为核心并不是对“教的活动”的全盘否定。相反,对于教师“教的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我们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教师“教的活动,,却出现了以下这两种奇怪的现象。

一是教师“教的活动”比较传统。教师从上课伊始的导语部分,到整个课堂结束,十分完整。而学生则变成了老师的“应声虫”。在课堂中,学生的发言只是偶尔的,发言的内容只是停留在表面,说一些书本上已有的现成的文字。在课堂里虽有学生的小组讨论,但也多是流于形式。

二是教师“教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现在社会信息技术十分发达,许多教师的课堂设计中会有精彩的多媒体演示,课外知识的延伸,课堂确实看起来十分“吸睛”。但事实上,在整个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都在经历着听教师讲,回答教师的问题,看教师的多媒体,取得的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与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当前,我国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少教多学”的理念在中小学教学中地位逐年上升,如何做好“少教多学”,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教的活动”中不可忽略的“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并不意味着不教,相反,它有着不可忽略的必须教的内容和重点。

第一,必须进行必要的文本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脱离文本,不能一味地去追求拓展延伸。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解除字词句的理解障碍,能够理解文面意思;然后才能够去把握文本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

第二,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下,教师要适时恰当地渗透语文知识的传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是死记硬背课本。

第三,在文本系统中渗透人文熏陶。语文的人文性不能架空分析与一味的灌输,应该结合文本系统,透过文句潜移默化地熏陶,化人文滋养于无形。

第四,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教学。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言传身教,然后再能要求学生规范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选择适合的阅读教学模式

在各类课型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导学艺术最受人关注,也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导学模式。在我的课堂中,遵循“少教多学”教育理念,采用了“三个环节一六个步骤-一个反思”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个环节:第一,预习:明确学习目标,教师确定课程重点、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达到学习目标。第二,展示:师生之间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答疑解惑,采用小组探讨学习方法,让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效,勇敢表述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而让所有学生对知识点有所锤炼,学习悟性有所提升。第三,检测:通过一些方法和方式,参考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检测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师生在一起总结经验和反思不足,为下一次更好的学习获取最佳的方法。

六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学习目标。教师提前备课,制定科学的学习指导方案,学生明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和指导方案,准备学习的内容。第二步,自主学习。学生参考教师给出的学习指导方案,安排阅读文本、查阅相关辅助资料,初步完成学习任务。第三步,小组合作探讨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积极讨论和全面交流,获得再次学习的成效。第四步,展示提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分配任务,小组进一步合作学习,鼓励全体积极展示,使得整体得以全面提升。第五步,质疑解答。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教师给予解答,或是教师采用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全班交流探讨。第六步,达标检测。围绕着学习目标,采取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检测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也为接下来的学习目标制定提供参考。

一个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课时为单位,在每次课后,及时反思课上出现的问题,制定应对方案,及时纠偏,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能力,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高效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

在“三个环节一六个步骤-一个反思”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和协助学生学习进步。

(一)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权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时间为四十分钟,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大约25分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在这短短的25分钟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少教多学”理论给出了答案,它要求教师要精讲。精讲什么呢?主要指:有引导性的话语,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

(二)做好W习方法引导,重视“授之以渔”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实践证明: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讲述课本,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古代哲人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现代阅读教学中得到了证实,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重要。学习的知识的无穷的,只有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又能掌握正确而实用的学习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轻松且高效的学习,又能提高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

(三)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巧,让学生能够全面进步

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教师须采用灵活得教学方式和应用多种教学技巧。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授予学生通用的学习方法,保证所有学生在堂课上能有效的学习知识。第二,因材施教,对于优秀的或成绩较差学生,给予更多的学习指导,采用灵活的教学技巧,提高其学习成绩。

结语

“少教多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一次颠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少教”和学生“多学”,更加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但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减少了,相反教师的角色变化,其作用更加关键,要能够做到“少教”,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和有时间去“多学”,从而才能达到“少教多学,理想境界。

上一篇:凸显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 下一篇:浅议法语入门学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