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文采飞扬

时间:2022-10-11 04:07:28

让语文课堂文采飞扬

[摘要]在语文课堂上,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适时的积累,适时的迁移运用。语文教学中,只有重视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学变成培养创新意识的天地,才能使课堂中师生的学习活动变得轻松和愉悦,使同学们找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语文课堂 文采飞扬 适时积累 潜移默化

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那样切近中学生的生活情感,这些文章是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凝成的,是作者的思维的火花留下的与永恒的闪光。这些知识、情感伴随着作者荡气回肠的故事,闪着夺目的光彩,走进教材。它们闪烁着智者的光辉,强烈的感染着我。这些课文,是同学们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的一把钥匙。《我的老师》(海伦・凯勒)让我们震撼,《我的母亲》(胡适)引起我如此强烈的共鸣,《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使我们顿悟……我又岂能让学生当一个匆匆过客,蜻蜓点水般的错过精彩!无论如何,我也要让同学们一路行来,捡起一颗颗的宝石并让它成为日后的精神财富。

在语文课堂上,我尤其注意的是要求学生适时的积累,适时的迁移运用。文学像一条长长的河流,它流过了每一篇课文,流过每一节语文课堂,流过同学们的心田。

在学到词五首:李清照的《武陵春》时,我用“心灵的追念”为切入点,向同学们介绍了李清照:53岁的迟暮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了南渡失国,中年丧夫的人生坎坷之后,在这暮春时节,因国家破裂衰败,个人漂泊流离而忧,丈夫离世,自己孤苦伶仃,面对晚年的生活而悲,在词里面,李清照把对丈夫“心灵的追念”、亡国之痛、流离之苦表现得如此真切;“日晚倦梳头”,愁见于细节,无心梳洗打扮,失去生活的乐趣,倦怠失落;“欲语泪先流”愁见于情态,满腹愁情不知从何说起,唯有泪水如雨而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见于抒情,舟轻而愁重,难以负载和排遣。李清照笔下的愁有了重量,小小轻舟难以负载,化虚为实,巧妙表现了愁情的深重。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理解“愁”的内涵,再联系同学们的诵记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化虚为实,巧妙诉愁的诗词呢?

以水喻愁,赋予愁以质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赋予愁重量,“只载一船离恨向西洲”(苏轼《虞美人》);以绵长事物喻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全都是化虚为实,表现愁得深重。这些愁绪,具体表现为感时伤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思乡悲国,闲愁闺怨,心灵的追念等等。由此看中国文人的士大夫情怀,理解了这种情怀,可以说也掌握了理解文言文情感的钥匙,甚至掌握了理解诗歌、散文的钥匙。把教材当做例子,这些拓展是很有必要的。

再由李清照的词,引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语文基础训练上的一个拓展阅读练习题)这时苏轼悼念亡妻之作,也是“心灵的追念”。同学们一下子就联想到《致女儿的信》中我让他们背诵的那段文字。有了这样的积累铺垫,同学们一下子就进入了词的感情里,去品味欣赏。像理解白话文一样轻松:“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我再次让同学们顺便背会,给五分钟时间。再学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学生就自然理解了“填词”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填填词,布置成课外作业。这种布置常常会流于形式。于是,在学到我的叔叔于勒时,在探讨情节过渡到小说的主题时,我这样引导:小说所表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被金钱所异化了的人与人的关系。老师想通过对联来表达这个意思,我写上联,你们对下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兄弟好似摇钱树;”同学们马上沸腾起来,“船上(一朝)相逢(重逢),近在眼前(咫尺天涯),骨肉好似(恰似、犹如)陌路(生)人。”横批:“钱!钱!钱!(金钱至上、拜金主义、金钱万能)”下面,增加点难度,把小说的情景通过填词来表达,我们刚学过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还有他的心灵的追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咱们来个《江城子十年》,我出上片,你们出下片,算是抛砖引玉。

上片:十年分别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万里阻隔,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下片:忽然(意外)船上(岛上)相见忙,骨肉情(陌路人),已变样(已沧桑、亲情伤)恼羞成怒(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金钱梦(发财梦),已成黄(透心凉)。

在这样适时的迁移运用中,同学们豁然开朗了,原来填词也不难呢,同学们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当记就记,当思就思,该表达时也不含糊。

在学到《孤独之旅》时,同学们留意到:“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竞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是什么变故造成的呢?同学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老师,讲讲吧!”我笑了:“你们认为我百科全书呀,要想知道,请看《草房子》(曹文轩)长篇小说,《孤独之旅》是节选。我们看过,讲不了。自己课下看吧。”就这样,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教材延伸到阅读,再从阅读延伸到写作。

有时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随笔:“当吕蒙遇到了仲永时,他们会怎么说?”同学们就会在随笔上写道:没想到老师布置这么穿越的文章,好吧,就穿越一回吧……同学们还让吕蒙遇上班里不学习的同学呢。那一段时间,同学们在随笔上兴致勃勃的“穿越”了好一阵子。让同学们走入文本,融入自我,与人物相约,于是,学语文不再枯燥,写作文不再苦恼。同学们领悟了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他们自会大踏步的向前走!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重视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创造性地理解和准备教材,把教材的每个章节当做一个系统,每道例题看做一个课题,每一个定理、原理看做是蕴含哲理的智慧结晶,使教材这个“例子”充盈着鲜活的知识气息,跃动着生命活力走近孩子,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学变成培养创新意识的天地,才能使课堂中师生的学习活动变得轻松和愉悦,使同学们找到学习的快乐。

上一篇:中国旅游经济的问题与反思 下一篇:加强与学生交流,增强学生“向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