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和脂蛋白(α)对冠心病患者诊治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10-11 02:56:09

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和脂蛋白(α)对冠心病患者诊治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HCY)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异,探讨半胱胺酸血症和脂蛋白(a)对冠心病患者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组分别检测同型半胱胺酸和脂蛋白(a),同型半胱胺酸浓度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脂蛋白(a)浓度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HCY和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冠心病(CHD);同型半胱胺酸;脂蛋白(a);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08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087-02

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的性脏病,因冠状动脉狭窄或供血不足等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又称缺血性心肌病(IHD)。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亦明显增加,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病病因目前尚未研究清楚,动脉粥样硬化(AS)和糖尿病的发生,常常是导致冠心病急性事件和心血管意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此外认为冠心病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内分泌功能低下以及年龄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高HCY血症作为一种新的独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2],也有大量研究表明LP(a)与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的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3]。为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HCY)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异,探讨半胱胺酸血症和脂蛋白(α)对冠心病患者诊治的临床意义。笔者对我院2007年9月-2008年9月30例心内科住院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7年9月-2008年9月64例心内科住院冠心病患者和66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64例冠心病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且证实有冠脉狭窄50%,被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年龄范围是43~82岁,平均年龄为65.6±7.3岁。健康体检组66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3例,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胸部X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为排除CHD的健康体检者;年龄范围是42~81岁,平均年龄为63.8±6.7岁。上述64例心内科住院冠心病患者和66例健康体检者均无肝肾肿瘤、内分泌病、血液病、营养不良、结缔组织病等疾患,而且三个月内均未服用影响HCY药物史。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组在年龄、性别、并发症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受检者空腹12小时以上,清晨卧位于受检者肘静脉部位采取静脉血3ml,采用EDTA或者肝素抗凝,收集后1h内离心(1000r/min)10min,分离血浆,备用。同型半胱胺酸浓度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按照HCY血浆浓度测定程序进行操作,应用IMX仪精密吸取25ul的样品、25ul结合腺嘌呤核苷以及DTT溶液;将60ulSAH水解酶和70ul缓冲液到反应池中,在34℃孵化30min,随后将23ul反应混合物和65ul鼠单克隆抗体溶液转移至比色管,并且稀释至1ml,孵化10min,然后读取背景值,85ul反应混合物被从试剂盒中加入,用缓冲液稀释至2ml,孵化10min,进行第2次读数。利用微处理器计算偏振光并校正空白值,建立标准曲线,计算未知样品的浓度。脂蛋白(a)浓度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统计方法:整理资料,数据采用EXCEL录入,应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组血浆HCY、TCH、TG浓度比较:冠心病组HCY平均浓度(26.87±4.79)umol/l高于健康体检组(11.63±2.35)u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组血浆HCY、TCH、TG浓度比较(X-±S)

2.2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组脂蛋白(a)浓度比较:冠心病组LP(a)平均浓度(195.72±12.18)mg/l高于健康体检组(142.47±14.69)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组血浆HCY、TCH、TG浓度比较( X-±S)

3.讨论

同型半胱胺酸作为一种含硫氨基酸,有研究显示其血浆浓度升高对心血管的发病关系密切,而冠心病的发病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4]。同型半胱胺酸对心血管的影响机制目前有几下几种解释:①同型半胱胺酸(HCY)具有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能够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主要原因是由于HCY自身的氧化作用可以产生氧自由基,从而造成蛋白质损伤,酶受体功能障碍;同时HCY能够使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作用受到抑制,导致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减少,从而使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作用受损严重。②同型半胱胺酸(HCY)能够直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正常功能。③同型半胱胺酸(HCY)可以造成糖、脂肪、蛋白代谢紊乱,易使脂质沉积在动脉壁,而且还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④同型半胱胺酸(HCY)能够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当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紊乱时,就会加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S)和血管平滑肌持续性收缩,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伴随升高,因此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可以观察动脉硬化的病情变化,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大于15.3umol/L时会引起冠心病。

脂蛋白(a)作为一种特殊独立的血浆脂蛋白,于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在研究低密度脂蛋白遗传变异时发现。高脂蛋白血症是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目前仍有不同的看法。有研究显示[5],对冠心病病人活体标本进行检测,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壁上均有脂蛋白LP(a)聚集,而且血清脂蛋白LP(a)的水平与动脉壁上聚集的脂蛋白LP(a)成正相关。利用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旋切斑块来研究脂蛋白LP(a)与冠脉斑块炎症的关系[6],结果发现脂蛋白LP(a)在斑块内普遍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斑块中脂蛋白LP(a)含量远远超过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且局限斑块内的巨噬细胞有明显增多现象,说明脂蛋白LP(a)对促进斑块炎症和加速斑块生长有影响。LP(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可能是LP(a)通过某些途径穿过血管内皮聚集在动脉内膜下,参与了泡沫细胞的形成,也可能是通过清道夫受体途径被巨噬细胞所摄取,使细胞内的胆固醇堆积后变成泡沫细胞,竞争性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结合,导致PLG的活化受到抑制,造成血栓的形成,使冠心病患者的危险性增加[7-8]。

本研究发现,冠心病组HCY平均浓度(26.87±4.79)umol/l高于健康体检组(11.63±2.35)umol/l,冠心病组LP(a)平均浓度(195.72±12.18)mg/l高于健康体检组(142.47±14.69)mg/l,而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HCY和脂蛋白(a)与患冠心病危险性呈正相关,均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这两者检测虽然不能作为诊断指标,但可以更好地评估冠心病发病的风险率,临床监测并控制CHD患者的HCY和脂蛋白(a)水平,对于CHD患者的的诊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余俊文,陈锦波,张小娟,等.1320名老年血尿酸与血脂、血糖和血压的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6):455-457.

[2]刘湘源,肖玉兰,任素琴,等.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凋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5):280-283.

[3]杨钢,杨桂,胡汉宁,等.血浆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J].Clin Cardiol(China).2006,22:52-53.

[4]徐鸿雁,季海生.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6,17(3):75-76.

[5]李悦纯,陆国平.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研究.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7,3,405-408.

[6]吕晋琳,杨丽霞,齐峰,等.血清胆红素与血脂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27:218-22.

[7]王健,王爱玲,李广波,等.脂蛋白(a)测定在冠心病的应用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00.

[8]朱宗成,惠杰,宋建平,等.冠心病患者的脂蛋白(a)及其它相关危险因素(194例)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4):280-281.

上一篇:高血压心肌肥厚与非心肌肥厚患者心肌声学密度... 下一篇: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