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1 01:16:57

略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要结合学科优势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将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相互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以期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不再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是更注重发展包括学生智力在内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实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借助这些因素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教师可以借助化学史料,让学生明白质疑的重要性。例如普利斯特里和舍勒因为受到燃素学说的影响,虽然已经制取了氧气,却因为缺乏质疑精神,与真理擦肩而过,而最终由拉瓦锡解开了燃烧现象的本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例如教师将浓硫酸滴在一张白纸上,学生会发现白纸慢慢变黑,如果用玻璃棒接触变黑的白纸,就会发现白纸柔韧性减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心中自然会产生疑问,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或者常见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钢铁锈蚀的化学现象,并解释其原因,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可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此时,学生的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如何防腐的问题。化学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很多现象学生都习以为常,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因此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培养。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对疑惑的问题进行质疑,敢于质疑,这样才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后,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测与假设,并进行合理的证明与研究。例如在复习硫酸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外观一样,质量相同,分别装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两个试剂瓶,但是由于试剂瓶的标签脱落,无法得知哪一个试剂瓶是浓盐酸,哪一个试剂瓶是浓硫酸,问学生应该依据何种理由进行鉴别。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有的说可以依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和浓盐酸和挥发性,将两瓶试剂露置于空气中,然后进行称重,质量重者为浓硫酸,轻者为浓盐酸;有的学生说可以依据两种酸的密度不同,分别取相同体积的浓酸称重即可,重者为浓硫酸,另一瓶则为浓盐酸;有的学生说可以利用浓硫酸的氧化性和脱水性,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浓酸在白纸上写字,字体变黑的为浓硫酸,字迹未变色的为浓盐酸。一时间众说纷纭,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要先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想法的多样性,然后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不足和可取之处。例如将两种酸露置空气中称重的方法,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耗费的时间较长,实验效果也不显著。而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进行检验的方法,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是鉴别两者的好方法。学生通过分析、假设、猜测、验证和结论等一系思维过程,有效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验现象验证的化学原理形象直观,说服力强。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明白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着显著的影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制订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实验的创新能力和实验的应用能力等,其中以实验的应用能力最为重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生活走进化学,化学走向社会,这足以说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既便于操作,又易于观察。例如学生可以利用食醋去除水壶中的污垢,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等。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和动手操作的热情,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从而发挥学生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彭瑞科.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J].新课程(教研),2010(01).

[2]樊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0(12).

上一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搞好高中物理教学 下一篇:浅议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效率的整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