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高校教学科研的均衡发展

时间:2022-10-11 12:48:17

寻求高校教学科研的均衡发展

为提高国内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教育部规定自2003年起,实施“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应该说,这种举措在客观上提升了被评估院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教学管理水平,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目标、但是,教学只是高校社会功能的一个方面,要全面、科学地评估大学,科研应该是不可或缺的指标选项。没有科研实力及其本身代表的学术影响力作为支撑,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就难以被社会认同。这样看来,教学质量评估势必会衍生出另一个更具“大学”意味的课题――高校科研评估。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处马哲伟调研员组织编著的《高校科研评估》一书以专家的视角提出了高校科研评估的标准,同时也为高校的科研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而月,该书与时俱进地关注到了高校科研发展的最新形势和趋势,对大学科技园、产学研一体化等新兴的科研形态也给出了评价依据,

总体看来,本书至少在四个方面体现出了自身的特色:

第一,完善了高校评估的内涵,寻求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均衡发展

高校应该侧重于科研还是教学? 抑或是双管齐下,两手都要硬?本书或许没有直接给出该问题的答案,但从作者主题设计和思考路线来看,教学与科研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教学是高校履行社会功能的首要任务,那么科研则是高校得社会信任、保证高质量地传道和授业的前提。在这个意义上说,科研是高校得以立足的根本,因而科研评估应更先于教学评估:

第一,超越了学科个性特点的限制,在一般的意义上给出高校科研评估的标准,同时也为单个学科的评估留有中间

高校科研评估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具体学科特殊的科研规律,对不同学科的一视同仁则可能有失科学性和公允。该书作者适当地抽取了不同学科在科研方面的共性规律,并在共性前提下考虑个别学科特殊的科研活动,以整体观和大局观审视了高校科研发展的考核标准。

第三,突破了高校管理方面属性的限制,在更加超脱的角度上提出了高校科研评估的客观标准

当前,国内高校按照主管部门可以划分为教育部所属和地方所属,这种属性的不同直接影响了高校关于自身的定位。客观上,在目前国内办学管理体制下,高校的这种属于直接关系到其发展方向和前途,从而势必影响高校科研政策和科研导向。如果说这种政策造成的属性可能导致高等教育局部偏误的话,那么本书的立意就格外重要了:高校的科研属性必须与“大学”之名相称。

第四,拓展了常规科研考核的口径,跳出“科研”看“科研”

高校科研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与社会实践的发展紧密关联。这样,高校科研的考核口径就必须考虑到与其有关的各方面因素。作者在书中独到地提出了高校学报的评估,显示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匠心独运一高校学报是展现主办学校学术导向和学术胸怀的窗口,它是实现高校科研成果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学报的评估不仅是高校科研评估的题中应有之意,更可以达到“以评促建”的目标。

本书作为针对高校科研评估的研究,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评价和引导的作用上,更在于其关于高校整体评估的认知和理解层次上。可以说,作者在准确把握大学本质的前提了,提出了高校科研评估的重要研究课题,并为该主题的后继研究提供了路线参照。

上一篇:后发企业采用外源性创新提升技术能力分析 下一篇:经济理性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