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绿地养护管理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11 12:22:53

义乌市绿地养护管理模式的探讨

摘要:本文以浙江义乌为例,通过调研义乌市绿地养护的发展过程,归纳出养护管理的三个模式――市场化养护、责任制养护、直接养护,分析了各自利弊,提出管理的下一步举措与指导思想,以期为各地市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浙江义乌;养护模式;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S371文献标识码: A

一、义乌市绿地管理基本情况

作为一个全国闻名的小商品行业领先带头城市,经济发展的快节奏使得义乌市加快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步伐,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义乌流动人口多,养护难度相对较大,但在绿化养护管理上始终坚持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原则。至2014年7月,由义乌市园林局实行养护的绿地面积为720万平方米,行道树88062株,养护管理的范围为我市建成区以及延伸至各乡镇的市政道路绿化。其中市场化养护面积603万平方米,共25个标段,行道树49405株。责任制养护面积为117万平方米,共11个标段,行道树38657株。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随着城区绿地管理模式的进化,逐渐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考核体系和评分制度,主要有《义乌市园林局绿地养护管理考评办法》、《义乌市城区绿地养护质量标准》、《义乌市城区园林绿地养护质量检查评分细则》等。逐步形成了以对道路绿化,大部分公园实行市场化养护为“主”,对园林绿地、小部分公园实行养护岗位责任制为“辅”的养护管理多轨制模式。

二、义乌市绿地养护管理的发展变迁

2007年,义乌市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实现了“金乌腾飞于青山绿水之间”的创建目标。这其中,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义乌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是紧跟义乌经济发展而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管理模式。

1、起步阶段(1987――2002年)

1987年,义乌市稠城镇园林管理所正式成立,由管理所聘用养护人员组成机动组直接养护城市绿化。1987年发展至2003年,市区各类绿地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街道管理,主要的城区绿地由园林局管理,包括行道树,街头小花坛、绿地等。形成了由义乌园林管理所这一绿化主管部门直接养护的绿地管理模式。

2、初始阶段(2003――2006年)

2003年至2006年,为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在城区主干道两侧建设的绿地收归市园林局管理,随着城区绿化管养面积的不断扩大,多年来机动组有限的养护人员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3年11月23日起,市园林局根据各个绿地现场分布情况、面积及胸径10厘米以上乔木数量,核定养护人员数量,以包清工的方式发包绿地给养护责任人,养护人员由养护责任人自行聘用。如绣湖广场、骆宾王公园、樱花园、体育园。形成了责任制与直接养护相结合的养护管理模式。

3、发展养护阶段(2007――今)

2007年后,随着城区绿化管养面积的不断扩大,园林局面临着养护工住房、劳动安全、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及效能,市管部分绿地开始尝试推行市场化运营模式,2007年4月第一次将原本责任制养护的部分道路绿地推向社会,通过招标择优选择符合要求的专业化养护单位,发展过程中,园林局不断缩减直接养护与责任制养护的绿地面积,市场化面积持续扩大并已成为义乌绿地的主要养护模式。自此形成了由市场化、责任制、直接养护相结合的多轨制养护管理模式。到了2014年,随着最后一块直接养护的绿地也推向了市场化养护,可以说义乌城区绿地已经完全淘汰了直接养护这一模式。

多轨制管理模式运行以来,义乌市绿地面积不断扩大,绿地率飞速增长,义乌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在市财政的支持下,绿地养护金额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2014年义乌市园林局绿地养护预算费用为3000万元。园林局逐渐实行“养”与“管”分离,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重点突出园林局的管理职能。养护管理的运作方式变行政计划为合同管理,园林局的工作职能由直接养护转为考核、检查、监督指导为主。现阶段在养护模式上的主要任务就是逐渐将直接养护与责任制养护的绿地转化为市场化养护。除重点地块外,预计在2016年将城区绿地都推向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

三、义乌市绿地养护管理模式及分析

1、三类养护管理模式

直接养护管理模式: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由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聘用养护人员组建绿化养护队全面负责,采取的是“以费养人”的政府单位管理模式,养护范围为部分道路、街头绿地、行道树、临时绿化。这一模式出现于义乌园林绿化行业的起步阶段,主要是街道移交给园林局,还未安排招标或责任制承包的绿地,或因各种原因临时增加的绿地,或面积太小,未并入附近市场化或责任制养护项目的绿地。省内目前大部分养护水平较弱的城市仍在采用这一模式,如上虞、青田等。

责任制养护管理模式: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按绿地的属性、面积等特征划分区块,额定每个区块的养护人数,将绿地养护管理任务以包清工的方式发包给养护责任人,养护人员由养护责任人自行聘用。养护范围为市区部分公园及重点地块。这一模式始现于义乌城市绿地的初级阶段,与原先单一的直接养护模式相结合,为园林局的绿地管理减轻了很大压力,也更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养护人员。浙江省内仙居、舟山等城市一直采用这种模式。

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义乌市园林管理局将管理层和作业层分开,管理层为绿化管理部门,行使绿化养护的管理、指导和监督职能。作业层为有资质的园林绿化养护企业,通过投标按中标价支付经费,养护工由承包公司雇佣管理。采取的是“以费养事”、经济体制条件下具有竞争机制的管理模式。义乌正在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努力培育健全的市场化竞争环境,省内典型有杭州、宁波等经济较发达、养护经验较成熟的城市。

2、三类模式的特点与发展状况

三类养护管理模式各有利弊,相互补充。义乌正因为仍处于绿地养护管理的摸索阶段,才有了如今这三种模式并存的状况。

(1)直接养护特点与发展状况

优点:养护人员队伍相对稳定,大多数养护人员在园林局工作多年,岗位固定,忠诚度高,都具有一定的养护经验与技术,绿地养护质量较高,遇到应急任务和突发事件可以迅速到位。

缺点:相互之间缺乏竞争力,存在出工不出力、磨洋工的现象,整体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大部分养护工年龄都在50周岁以上,存在一定风险。

发展状况:直接养护这一模式,从义乌园林局成立之初一直发展到现在,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受到自身特点的局限性与养护主管部门职责转化等因素的影响,直接养护的绿地面积正在不断减少,目前已完全淘汰出义乌现有的养护模式。养护的范围也由1987年起的城区行道树、花坛绿化等发展到后来的部分道路、行道树、街头绿地养护直至全部转入市场化养护。

(2)责任制养护特点与发展状况

优点:能充分调动养护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绿地养护质量稳定,部分公园养护质量较好。

缺点:养护责任人自身养护经验和水平参差不齐,养护质量差异明显,聘用的养护人员不稳定,大部分养护人员年龄偏大,存在隐患。奖惩只落实至责任人,导致养护人员对绿地养护质量的责任心与积极性较为薄弱。

发展状况:义乌市园林局从2003年启用责任制养护到现在,结合十多年的管理经验,在下一轮责任制合同签订前对绿地面积、行道树数量严格核对,及时调整,不断修订更完善、更全面的考评办法、质量标准、评分细则。但同直接养护模式类似,在被日益发展壮大的市场化环境不断冲击的同时,责任制养护的面积也在不断减少,随时都面临着养护承包人无绿可养,被市场化模式取代的局面。可以说,责任制养护模式在义乌绿地养护上的比重经历了一个从2003年的起步到2007年的鼎盛到目前逐渐下降的状况。

(3)市场化养护特点与发展状况

优点:降低了养护管理的成本,降低了绿化管理部门的直接管理压力,减少了安全、责任等风险,实现了管人到管事的转变,权责分明,促进养护企业间的竞争,能带动整个养护市场的进步与养护水平的提高。市场化养护解决了城市快速发展绿地面积大幅增加带来的增加养护工而导致的住房紧张、劳动安全、技能培训等一系列问题。

缺点:养护企业之间的实力相差较大,并普遍存在养护质量良莠不齐、各类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监管力度小等问题。招标过程中各投标单位的串标,养护过程中的层层挂靠、分包现象仍然存在,不利于养护行业的成长。

发展状况:2007年4月,市场化第一次招标,养护面积约26万平方米,行道树3600株,预算投资150万元,养护期一年。2007年8月,市场化第二次招标,养护面积约26万平方米,行道树1600株,预算投资260万元,养护期改为两年。2011年7月,在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运作至第四个年头时,义乌市新火车站区块绿化养护管理项目的养护期限改成三年,养护面积12万平方米,行道树2300株,预算投资180万元。合同分两次签订,前两年考核均合格后续签第三年合同。义乌的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不仅在付款时间上逐渐朝稳定、成熟的方向调整,在养护要求、考核细则、报价内容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改进。从2007年4月北城路与雪峰路的第一例市场化成功养护运作到2014年7月,已有25个工程实现市场化养护。

义乌市三种养护管理模式从1987年到2014这近三十年来,比重和面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直接养护管理模式由起步阶段的单一性发展到如今的完全被替代;责任制养护管理模式由初始阶段的大份额比重发展到如今的辅助地位;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由前两阶段还未存在发展到如今大份额比重乃至将来的绝对地位,发展状况可谓变化巨大。

四、义乌市绿地养护管理下一步举措

下一步,义乌市园林局近期将出台一系列的新规章制度来促进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包括绿化分级制度、绿地认养制度等。

1、义乌市绿地养护管理绿化分级制度

就目前的现状看,义乌绿地存在档次区别不大,养护质量区分不明显的情况。为了有重点地突出优秀养护景观,营造精品绿地,合理利用养护经费,义乌市园林局在加大将内部责任制绿化推向市场化招标力度的同时,开始策划绿地养护分级制度,预计将局属范围绿地按管养绿地的功能、类型、建设标准和植物配置情况条件划分为四个等级,将行道树按其胸径规格分为三个基本等级。根据等级有侧重地进行绿化养护管理,并执行不同的养护经费拨付标准。

一级绿地的标准为:绿地位于城市生活和交通中心,绿化综合功能的发挥较为显著;主要为广场、公园、街头绿地、游园、重要景观路绿化等,绿化覆盖率90%以上,绿带宽度8M以上,面积400以上的绿地;绿地内园路、园灯、园椅、园林小品、灌溉、卫生、围护等设施较为完善,建设标准较高;绿化种植形式丰富,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绿地景观要求高、效果好;重要节假日和大型活动期间有一定数量草花布置。

二级绿地的标准为:绿地位于城市交通和生活次要地区,绿化功能发挥较为明显;绿地类型主要为小游园、街头绿地、交通转盘、分车绿带、道路绿化带等,具有园路等一般设施,绿化覆盖率90%以上;绿化种植形式较为丰富,植物配置合理,景观效果较好。

三级绿地的标准为:绿地位于城市或近郊,位置较为偏远,绿地功能较为单一;绿地类型主要为除一、二级绿地以外的滨河林带、街头绿地、道路林带等,一般为无园路等设施的非开放型绿地;绿化种植形式较为单一,绿地基本能有植物覆盖。

四级绿地的标准为:绿地位于城市或近郊,位置偏远,绿地功能单一,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绿地类型主要为除一、二、三级绿地以外的城市绿化隔离带、防护绿地、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无设施的非开放型林(绿)地。

胸径30cm以上的为一级行道树;胸径15cm~30cm为二级行道树;胸径15cm以下(不含15cm)为 三级行道树。

2、义乌市绿地认养制度

近年来,义乌市虽然绿化面积不断扩大,但遭人为破坏现象比较严重。为了让广大市民了解绿地养护,增强城市绿化建设的责任感与参与性,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在出台《义乌市绿地认养管理办法(试行)》之后,下一步将推出绿地认养这种全民的绿化保护方式。根据《办法》,绿地认养一般有四种方式,包括认种、认建、认养和认管。

绿地认养的范围包括在城市建成区的公园、公共绿地、街头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地等。各单位庭院附属绿地和“门前三包”树木、绿地不在认养范围。自愿要求认养绿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民营企业及个人可向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提出申请,并签订认养协议。绿地认养的期限至少为一年。

绿地认养的内容包括承担树木种植、绿地建设或改造工作;维护绿地、保证绿地不受破坏;全面负责绿地养护、保洁和管理工作。认养单位或个人可以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认养。

绿地认养的形式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认养,由认养单位或个人直接负责绿地建设、养护、保洁和管护工作,并监护树木花草及设施不受破坏。二是委托认养,按认养协议,认养单位或个人提供相应的认养资金,由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公开招标,委托有关专业绿化单位进行建设或管理。若进行委托认养,认养经费标准原则上按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一般情况下,认种认养胸径5~6cm的落叶乔木每株30~80元,常绿乔木50~150元;胸径10cm以上的乔木和古树名木的认养资金标准按树木大小及其价值由双方协商确定。认养、认管绿地、片林的经费标准为每平方米不低于5元,认建片林、绿地按有关工程预算标准协商确定。

此外,在认养期限内,认养、认管绿地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可以树立标志牌,20000平方米以上可享有冠名权;按政府或义乌市建设局批准的规划方案进行出资建设和管理,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享有绿地命名权。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还鼓励学生参与绿地认养活动,参与者可以学校、班级、团支部或少先队等集体名义认养,也可以学生个人名义认养,学生认养以管护、保洁为主。

3、其他举措

为了进一步提高绿地养护管理水平,目前计划实施中的一系列举措有:

一、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养护技术人才;

二、义乌市乡土树种和植物新材料应用技术;

三、植物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和预警技术;

四、园林绿地低成本维护技术;

五、加强园林网站管理功能;

六、发展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七、对绿化企业“扶优帮强”、“末尾淘汰”。

五、指导原则

绿地养护管理行业的进步需要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指导原则,如今每个城市的绿地养护管理都越来越强调景观生态学原理的作用,来建设景观优化、养护高效、功能合理的绿地系统。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城市绿地养护的“绿”为中心,自然景观为特色,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将公园、道路、防护林等独立的养护管理模式结合转变为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系统。要以长远的眼光来对眼前的设计、放样、施工、管理严格把关,尽量在数十年后,减少树木栽植过密、景观提档改造等现象发生。

2、低成本维护原则

城市绿地养护的低成本原则应尽量做到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空间要求、环境适应性等来进行适地适树的养护管理。比如在苗木种植时期,为突出当前养护效果,苗木株行距过小,这样不仅用苗量大,造价高,还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为今后移植、除虫都增加了负担。另外,许多道路绿地中,色块中添加小乔木,过于密植的灌木会影响乔木下部的受光与积温,容易使乔木长成僵苗;或者乔木长势过旺,影响灌木照射阳光。针对以上现象,应及时疏植、移植、更植,尽量合理地减少养护成本,避免日后更大的损失。

3、人性化原则

绿地养护是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因此应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如在防治植物病虫害时,宜选择晚间或早晨,在游人较少时进行,并提醒游人及周围店铺做好遮盖。绿化隔离带受人为踩踏现象较为严重,用印有“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字样的飘带替换铁丝网,可避免游人刮伤,也可防止绿地进一步受到损坏。另外,由于绿地养护具有时段性,如夏季不宜温度过高时浇水,否则会造成苗木烧死。在养护管理上可安排养护工早晨和傍晚浇水,其他时候避开高温酷暑休息,并发放饮用水和避暑用品,可令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明显增强。

六、总结与展望

总结义乌二十多年来的模式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将是短时间内的最终养护趋势。结合全国各城市的绿地养护发展状况来看,随着各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绿地面积的增加、养护阶段的变化、短期内国内养护模式都会趋向市场化这一更利于绿化主管部门行使管理权力,也更利于提高绿化行业水平的统一模式。而各个已经完全运用市场化模式多年的高养护水平城市已在向精细化、社会化等方向迈进。长远来看,国内绿地养护会向更科学、更具生态效益的模式转化。

目前,整个绿化管理行业正在积极探索更先进的绿地养护模式,并使其逐步完善。这要求行业人员强化管理,不断吸取经验,整合信息,以改善国内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从而大幅度提升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高效的绿地养护管理模式一定会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洪项目.浅谈居住区绿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福建林业科技,2007,3:223-226.

[2]韦俊良.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2007-08-19].

上一篇:刍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下一篇:从节能角度谈城市集中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