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人海》于微观中见世界

时间:2022-10-11 12:20:12

《人山人海》于微观中见世界

千万别被片名蒙蔽了,这片子非但没有出现过“人山人海”的镜头,甚至连喧嚣都没有,整部片异常安静、冷冽、收敛。一个源于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属于犯罪题材,却以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法,使之散发出兼具荒诞与残酷的现实特质。蔡尚君凭此片拿到去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比起他的导演处女作《红色康拜因》来,《人山人海》显然更成熟,也更节制!

故事几乎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农民的弟弟被人杀了,凶手出逃,哥哥万里追凶,意图为弟弟报仇。看剧情,以为会是推理侦探片,千山万水,人山人海中大海捞针一般地找凶手,为弟弟报仇。牛逼点儿的话,没准会拍成像《追击者》或者《杀人回忆》那样。可是我错了,这片子事实上很难用三言两语来形容它到底属于什么类型,跟什么片比较像。此前的观影经验积累下来的记忆留存都不管用,如果硬要描述,或许可以用“披着追凶外衣的现实主义文艺片”来形容。但也不准确,只能说接近。

片子一开头就清晰完整地交代了整个杀人的过程,凶手是谁,长相如何,诸如此类的悬念根本没有。一上来就直接揭老底,显然破案不是关键,甚至凶手是谁也不重要。在此必须说一下饰演凶手的吴秀波,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电视剧一哥,在这部电影里是唯一的反派,却从头到尾只有三场戏。第一场:杀人;第二场:洗澡;第三场:再次跑路。OVER!加一块儿全部戏分不超过10分钟,这不得不说是导演的独到之处——突破常规的正反两派对抗格局,把反派尽量虚化,却又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某种程度上,吴秀波演的凶手已经不是具体的个体,而延展到了整个社会的每一个普通人。

当然,故事的绝对主角是陈建斌饰演的哥哥,整部片以他的视角展开。在警察告知他,凶手跑了,让他耐心等待后,他下了决心,自己上路追凶。不过接下去的内容,表面上是追凶,实际上却是以一种类纪录片的手法,通过他的一路遭遇,呈现这个国家的某一个侧面。茫茫人海,他去哪里追呢?从自己原先打过工的工地,找曾经的工友,结果被骗;去找曾经的女人,还见到了从未见过的儿子,可惜他不想留人,人也不留他;好不容易花钱买了条线索,跑到内蒙古,还是一无所获;最后终于获得可靠消息,换来的是误入黑煤窑,差点儿一辈子出不来……

这一路所经历的,貌似并无大起大落,却每一步都惊心动魄。没去广州上海这些大城市,更没有别墅名车这些所谓的上流生活,陈建斌演的农民,恰是这个国家最广泛普遍的人群中的一个。谈情感都显奢侈的生存现状下,他近乎执拗地寻找那个杀他弟弟的凶手,为了什么?无论是骗他钱的工友,还是被他抛弃的女友,都抵不过他为弟弟报仇的意念。一命换一命,是人最原始本能的价值观。不光陈建斌饰演的哥哥这么想,大多数人也这么想。

而我所说的冷静克制,则体现在每个镜头中。配乐极少,从技术层面讲,这片子基本没用任何技巧。去繁化简,至拙至美。在情绪的表达上,更是尽量控制。人物的悲喜都未曾被放大,无渲染无煽情,是什么样就什么样。间或有一些小幽默(比如给鸡催眠那段)作为调剂,其余均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节制。

直到误入黑煤窑,哥哥终于找到了凶手,却发现自己身陷险境,已无法脱身。至此,气氛急转直下,整个基调更显阴冷。什么是黑无天日的绝望和痛彻心扉的悲凉?这便是!不用再刻意表现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此前的全部,都不过是漫长的铺垫。无声的,静默的,一点点渗透,以为光明就在眼前,迎来的却是最黑的未来。

千山万水,人山人海,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可是真找到了又如何?影片的强大爆发力,也恰在这个精心设计的困局中。而更大的力量则在最后的结局爆发——凶手跑了,哥哥的出路只有一条:同归于尽!多么荒诞的下场,同归于尽的对象居然不是凶手。他已经别无选择。

影片中有两个段落格外醒目:开头一段杀人,干净利落,好像散步一般,毫无征兆地就起了杀心,然后把人杀了,开车跑路。中间哥哥也跟凶手一样,坐了一个路人的车,半路想抢车跑路。所有的一切都跟开头那段如出一辙,唯一的不同,仅在于,哥哥没有杀人,他只是抢车。而那个凶手,是把人捅死后抢了车。两段戏,场景设置,镜头运用,完全一样。可见善恶只在一念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这是一部关于追凶地故事,荒诞、绝望、悲凉,如这血淋淋的现实一样,不用粉饰。

上一篇:赵峥 只要在路上 下一篇:双安商场十八周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