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shen输入假说在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1 12:09:52

Krashen输入假说在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课堂词汇教学,想达到理想的“输出”,在“输入”和“输出”两者之间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以下是本人结合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几节研讨课浅析对阅读课词汇教学的最新认识。

一、Krashen的输入假说概述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一文中提出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监察模式”,它包括了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根据他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语言习得必须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他强调习得的唯一途径是“理解输入的信息或获得可理解的输入”,这里的“可理解输入”即i+1的输入量,指习得者所能理解的语言量,1是不定量,i+1是指输入略高于二语习得者现有的外语水平。根据Krashen输入假说理论,理想二语输入具有以下特点:

1.可理解性。它是指对意义的理解,而非对形式的理解。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

2.足够的输入量。语言输入的数量是语言学得发生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有语言学得。

3.趣味性。有研究表明,只有那些学习者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东西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学习,有效输入的语言材料要有意义、有趣味。

一节课内学生获得多少新知主要借助学生的语言输出活动来检测,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也是助借语言输出活动来检测。输出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教学的有效性,输入是输出的保障。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说把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本文探讨如何利用该假说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的有效输入和理想输出。

二、当前阅读课词汇教学的误区

1、“可理解输入”的词汇不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即老师面对文本词汇时,需处理到哪种程度,无法做到心中有数,主要表现为两类:一是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自己的词汇教学策略,把一些不会对学生构成理解障碍的词,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详细地教,即“输入”低于学生的实际能力;二是有些老师把《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不做要求的词汇,进行过于拔高的课堂教学,即“输入”高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如:一老师在上“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把文本里面的属于学生未曾学过的词汇treasure/adventure/cave/pirate/theme/funeral进行了详细的教学。乍一看,是高水平老师上出“高水平”的课,但这些词汇在考试要求中全部属于课外词汇,没必要如此花大力气呢!这样的目标定位高于学生的实际能力,从而严重影响“输出”效率。

2. 词汇输入时缺乏科学性和趣味性

大部分老师都能利用情景来输入新学词汇,但一些老师在他认为“恰当”的时候,利用各种方式一口气呈现大量的目标词汇,而没有做到逐个单词细细消化,新词呈现缺乏科学性,这在无意识中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输出”的效率也大打折扣!有的老师的情景创设过于牵强,认为自己是在很自然的情景引出新词,而实际上却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当老师从嘴里说出很多新词时,学生却一头雾水。很多学生在“似懂非懂”中学习英语。在缺乏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词汇教学课堂里,是不可能达到理想的“输出”的。

3.输入后的机械跟读代替有意义的语言操练

很多老师在呈现给学生一个词后,在黑板上标注该词的音素,全班或个别跟读若干次,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该词,实际上还远远未及。从语言认知的心理过程来讲,我们掌握语言一般要经历语言识别(从符号到语义)、语言理解(知识内化、语言规则构建)、语言交际(话语运用、交际策略)三个阶段。由此可见,机械跟读只能培养学生对该词的识别能力,学生对这类词连语言理解还未达到,谈理想的“输出”,达到语言交际能力就更谈不上了。

三、输入假说在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老师如何在阅读课中很好的将目标词汇保质保量地输给学生呢?以下借几节课外阅读课教学实录,结合Karashen输入假说理论,探讨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片段A:词汇教学(1) Visions of the city

幻灯片出现以下图片,

T: The traffic is so heavy in our city, What other problems do we have in Ruian?

S: There are more people here.

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Ruian now?

S: There are 5 million….

T: No, who knows? Who want to guess?

S1: I think there are 3 million.

S2: There are 1 million.

T: So many people here, there is no room for us to live in . And there is also no room for…

S1: (Look at the picture) There is no room for cars. (在图片的帮助下)

S2:There is no room for ….(make more sentences )

T: Besides the large population, what other problems do we have?

1. 科学而准确的词汇教学目标及方式的定位是有效输入的前提

阅读课中的词汇可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现有理解水平分为ABC三类词汇:A类词汇为《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四会且高频使用的单词,即在文章阅读时不进行学习会严重影响意思理解的词汇,我们称之为重点词汇;B类词汇为一些名词、连词等,对文章理解构成障碍,但不是《课标》规定的四会词汇(可能是三会或二会词汇),我们称为非重点词汇;C类词汇是一些陌生的地名、专有名词等对文本理解不构成障碍的词,我们暂时称之为课外拓展词汇。这样分层处理词汇可以缓解学生学习词汇的压力,也可以突出重点词汇的地位,更有利于目标词汇的学习效果。

从提供的课堂片段A阅读文本来看,共有20个陌生词汇,最后授课时,该老师能结合《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着重学习A类高频重点词汇(million/no room for/…),正确定位词汇教学目标,把握词汇有效输入,符合“i+1的输入量”,同时,情景创设也符合了学生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词汇学习,才可能有效,而如何科学且准确的进行词汇教学目标及方式的定位,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想做好这一关键步骤的老师,应该是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的老师,能确切把握哪些是学生已学和未学词汇,哪些是课标要求词汇。也许广大的老师对笔者这ABC三类分法有着不同的意见,但不管怎么分,词汇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放在教学第一位。

课堂片段B: 词汇教学(2)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After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writer of the book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T: What adventure movies do you know?

S: (在老师图片的帮助下,老师找的影片大部分是学生看过或听过的著名影片) Jackie’s adventures, Adventure island, Country Treasure,…

T: (After helping Ss to deal with the spelling of movie names), whether you have a good memory, can you read them well?

Ss: (read) …

T: If I have time, I want to see …. Because … .

S: If I have time, I want to see Jackie’s Adventures, because it’s very interesting.

S(1-5): If I …. , I want to see …

T: What do you think is an adventure? (showing the pictures: living on an island/finding treasure/…) Why?

S1: I think living on an island is an adventure because it’s difficult to … . it’s dangerous to ….

S2: I want to be a pirate, because it’s fun…

T: (老师意识到这位学生不太懂pirate的意思),Why do you think it’s fun? A pirate may kill people, they do many bad things to others . …

课堂片段C:词汇教学(1) Visions of the city

( Listen to a song in class)

T: At the very beginning, let’s listen to a song. You should guess the name of the song(幻灯上出现:A Sleeping village B on the countryside C.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

S: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

T: Yes, that’s right. Look at this word, --country, what’ s the meaning?

S: 国家 …… .

T: Another meaning (wait for moment)

S: 乡村

T: Right.

2. 多方式多途径地呈现与操练目标词汇是有效输入的保证

课堂片段B和C中的老师呈现与操练目标词汇的方式与途径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她首先与学生的chatting 中谈到了电影,特地说到了冒险片,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话题中,与学生一起学习了相关目标词汇adventures,island,treasure…,为了进一步巩固,老师只用轻轻的一句话抛给学生: If you have time, what do you want to see … and why? 学生立即马上开始进行有意义的操练:If I have time, I want to see …. Because … .课堂片段C中的老师利用一首耳熟能详且吐字清晰的歌曲,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今天要学的话题和词汇,并进行了很好的猜词活动。两位老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综合效能,使得目标词汇的输入变得有效。因此,在常态课模式下,如若能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多种方式与途径呈现和操练目标词汇,一定会使词汇学习变得高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输入。

3. 引导学生倾听教师和同学的课堂语言是最好的语言输入

课堂片段D: 词汇教学(3) learning English In Los Angeles

欣赏完一首来自谢娜的英语歌曲

T: who sings the song?

S: Uh, … No,…

T: Yeah, I can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her. She hosts the TV program in Hunan TV, I like her very much, every week I watched … .Her partner is … .Who is she?

S: She is Xie Na.

T: Yes, she is Xie Na. She is very beautiful .(呈现人物图片) She is happy and beautiful . She likes telling jokes. She often makes us happy. She is very humorous .

S: (幻灯出现句子:She is humorous, she is good at telling jokes. 让学生猜测画线词) 幽默的。

T: She is also very energetic, she never feels tired after she runs for a long time.

S: It means 身体好的

T: athletic ….

课堂片段C中老师在上课之初,就快速地将猜词策略通过谢娜这一条线展示给学生看,若不能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课堂语言,学生单凭自己阅读幻灯片上的语句,透彻理解该句含有的生词(humorous, energetic,…)是有点难度的,但在老师的有声朗读启发下,学生能够在此语境下猜出他们的含义。有效的倾听也包括对同学的回答内容进行及时的消化,来自同伴的话语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语言内容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4. 兴趣是语言输入的打火石

以上几个教学片段中老师都非常关注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话题选择来自学生身边的人(谢娜)和事(电影),留给学生讨论的内容也在激发他们使用英语的热情。如:If you have time, You want to …D老师的听歌曲猜词,让孩子在享受音乐中学会英语,课堂顿然多了几分生气,当学生猜到正确的歌名后,脸上多了几分自信。这无疑在降低海量词汇学习的门槛,也在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原动力。只有在输入时这般激趣、有效的“浅入”,才有可能在“输出”时做到真正的“深出”。

5. 捕捉输入机会,提高语言吸收率

从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吸收”的关键是“机会”,这需要老师有机智地、灵活地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要有相当强的基本功,如基本的口语会话能力。在课堂片段B中,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他们认为怎样的生活会是一种冒险时,一个孩子较严肃的回答:I want to be a pirate because … . 在这种情景之下,老师马上进行了解释,使得班级中存在类似困惑的学生此时会对该词理解加深。因此如何捕捉输入的机会,提高语言的吸收率,在特定的场合取决于老师把握课堂的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词汇教学的魅力也在此。在英语课上因交流与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是词汇教学的最高境界。

四.总结与反思

综上所述,从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分析我们的词汇教学,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我们目前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高效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应具有如下特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以学生为中心,语言输入的可理解程度略高于学生的原有水平;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利用多方式多途径呈现与操练目标词汇;引导学生倾听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语言;捕捉输入机会,提高语言吸收率。浅“入”得进去,深“出”得来,带领学生在“入”和“出”中收获更多,让英语学习一步步地朝着更趣味性,更科学性,更实效性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关学生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美术课堂要把“根”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