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英语教学的目的性 科学性和适应性

时间:2022-10-11 12:05:20

加强英语教学的目的性 科学性和适应性

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语言已成为我们每一个当代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作为当代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的英语,在当代国际交流(特别是科技文化交流) 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我国人才培养中,英语素质教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加强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英语教学的目的性

人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使自己能够在真正的交际场合进行有实际内容、有实际意义的交际。英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这种交际能力。因此,英语教学的目的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及运用;二是加强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

语言是一种活生生的、人们赖以交流思想和信息的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因此,英语教学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必须贴近现实的生活世界。教师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要注意结合语用功能,用话语的篇章教学形式取代传统的以句为单位的教学形式,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努力改变英语教学的习惯做法,使学生能把死的语言知识融入到鲜活的现实生活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积淀,学英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因此必须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加强对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教育,并把它和母语所承载的文化相比较,就会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文化的认识和感悟,丰富学生思想情感,发展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也会大大提高英语水平。因此,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必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单元。

二、加强英语教学的科学性

英语教学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英语语言教学中知识的衔接等要符合语言习得的教育规律,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规律、因材施教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等。以此改变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高耗低效,使之形成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习得,有助于自身成长和社会需要的语言知识。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其最广泛、最高效率的使用途径是听和说,会听能说是一般人掌握一种语言的主要标志和初级阶段,也是一般人向掌握一种语言的高级阶段———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基础。据统计,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语言的听、说、读、写各功能的分配比重为: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要求英语教学首先是要使学生会听能说。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要把对学生听说的训练变成教学的中心。

三、加强英语教学的适应性

人们学习语言,并不是为了语言本身,而是要利用语言这个工具来吸取和传达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信息,以此来实践自己有意义的生命之旅。把语言教学与真实内容和真实交际结合在一起,也就成为语言教育的目的所在。现代语言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语言是用来交流他们已知的和他们想知道的信息,交流他们的情感和愿望的。当人们意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在有意义的自然和社会情境中进行交际时,这时的语言教育和学习是最有成效的。所以,当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英语语言本身时,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常常缺乏学习动机。但是,当学习英语的目的转化为学习其他学科和交流的工具时,学习英语意义就大不相同了。因此,增强英语教学的适应性的有效方式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要以学生这个整体的统一发展作为中心,从知识面的狭窄,转变为知识的复合;从知识量的增加,转变为知识结构的优化;从书本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有意识地融入,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英语教学才有可能变成一种有效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教学。

四、加强英语教学的个性化

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语言教学资源。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或看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存在方式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基础、素质、爱好、要求等是各不相同的,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兼顾到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必须注重学生原有的知识,注重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以及英语语言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把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这样的个性化英语教学才有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专业特长的充分发挥,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标。

上一篇: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