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结算风险管理

时间:2022-10-10 11:54:22

浅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结算风险管理

【摘 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结算风险是由于不正确的流程操作、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财务公司、集团总部、成员单位损失的可能性。本文结合实际,就如何加强财务公司结算风险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结算风险;财务公司;风险管理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财务公司在为集团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发挥集团内部金融协同作用等方面的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财务公司的机构数量、资金规模呈几何形增长、业务种类不断丰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显现。结算业务作为财务公司的基础业务,在为成员单位提供日常结算服务的同时,直接关系到财务公司的资金能否正常运转,信贷、投资等业务能否有序开展,在财务公司各项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有效的控制和防范风险是保障财务公司高速发展的前提。结算风险一旦转化成损失,将直接影响到财务公司、成员单位乃至整个企业集团资金的安全。因此,防范结算风险,提升结算效率和结算水平,已经成为财务公司结算工作的重中之重。本人结合目前结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公司结算风险谈以下浅见。

一、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

(1)内控风险。内控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或管理职能失效,使得实际管理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结算风险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结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技能下降、会计监督不到位、内部制约的基本规定未认真执行、内部稽核流于形式等。(2)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工作人员在办理日常结算业务时,由于责任心不强或者判断失误,导致操作失误或违规操作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错误接收或者录入结算指令、违反操作流程办理业务、未按时办理业务等。(3)技术风险。目前,财务公司多采用第三方软件公司提供的电子支付结算系统,该系统与商业银行强大的电子结算系统相比存在很多功能上的缺陷,亟需进一步完善。这里所说的技术风险是指由于财务公司电子支付结算系统出现记账错误、数据丢失、甚至系统瘫痪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多为个别不法分子利用财务公司对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疏于防范,通过伪造开户材料、支付指令等形式,给财务公司或成员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现实工作中,尽管类似的风险事件较少发生,但同样需要引起财务公司的警觉和重视。

二、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内控管理。加强内控管理的核心是内控管理精细化,要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保证规章制度和流程的执行力。首先,要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做到每笔业务自始至终都有方法指引、有制度约束,以堵住制度上的漏洞。同时,要做到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发生新业务和业务变更时,应及时对有关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始终保持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制度建设要严格遵照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关于会计人员权力、职责以及相互监督制约的规定,按照分工牵制、授权制约的原则,明确各岗位分工和责权划分,各岗位人员按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避免出现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程序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其次,要逐条梳理业务操作流程,发现和消除流程漏洞和风险隐患,可通过编制“结算业务操作手册”等形式,统一和固化业务操作流程,作为结算业务权威指南,便于员工日常学习和查阅。“结算业务操作手册”内容不仅要包括各岗位人员在业务流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还要指出相关的风险点以及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帮助员工通过查阅和学习手册,迅速了解业务办理流程及风险点,并知晓发生结算风险后,应该如何处理和向上级汇报。最后,要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在制度建设和执行中明确责任追究,做到有法可依,有责必究。增强内控制度建设的严肃性,确保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内控管理取得应有的效果。(2)强化风险意识。风险意识是防控结算风险的灵魂,也是检验风险管理工作是否做到做实的关键。要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引导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真正意识到风险管理人人有责,使风险意识真正融入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岗位上存在的风险点,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结算业务人员作为财务公司的服务窗口,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窗口优势,增加对成员单位的实地走访,加强与成员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交流,并与其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机制。这样不仅增强了结算业务人员对成员单位业务和人员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便于有效控制风险,防治不法人员钻空子,有效防范结算风险。(3)提高员工素质。对于金融企业来说,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高结算人员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强化结算人员行为准则、提高结算人员业务水平、增强结算人员风险敏感度,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风险;二是通过鼓励员工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促使员工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三是通过与其他财务公司或银行同业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和借鉴同业的先进结算风险管理经验,增强员工结算风险防控能力;四是科学分工,根据岗位职责和人员素质优化岗位人员结构,实行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使全体员工熟悉自身岗位工作职责要求,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4)重视结算系统建设。财务公司的电子支付结算系统不仅要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与多家合作银行、集团总部、成员企业、各上级监管机构相关系统的对接。系统开发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分阶段逐步开发建设,确保开发一套、实施一套。在结算系统正是上线前,要做好全面的测试工作,确保投入使用后万无一失。此外,结算系统建设在降低结算风险方面还要做到以下几个点:一是尽可能的实现账务处理参数化,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改变传统手工记账繁琐、量大的落后局面,依靠结算系统高效、快捷的支付、记账手段,提升结算业务的效率和准确性;二是通过对系统用户授权,实现分级审批,规范了操作流程,防控风险;三是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发现系统缺陷后要及时处理,通过对系统的不断建设和完善,降低风险;四是做好系统灾备工作,确保意外事件发生后系统正常运行;五是定期更换结算系统密钥、密码;六是对电子、纸质等不同类型的档案分类保管,(5)强化全程监督、增强审计力度。实施对结算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和风险点及时补救和处理,消除风险隐患。建立会计检查及整改制度,明确检查范围、检查手段、检查频率、检查形式,整改要求,确保检查监督不流于形式。通过非现场监督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抽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检查形式,同时配合事后稽核,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隐患,提升监督检查的震慑力和执行力。审计是对工作的事后审查,在结算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监督功能,不断丰富和提升审计的监督手段和监督力度。特别是依托财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增强审计力量,重点关注各风险点的把控,保证各项规章的严肃性,做到执纪必严、违章必纠。(6)提升研究力度,加强同业交流。财务公司行业起步较晚,很多新业务还处于“摸索中前进”的状态。因此,财务公司一方面应加强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和学习,以获取最新、最实用的业务信息;另一方面,财务公司应积极利用财务公司协会等优势平台,加强与同业的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方式方法,风险防范能力,增强自身实力,更好的为集团服务。

参 考 文 献

[1]罗冬岩.略论财务公司结算风险的防范及内部控制建设[J].现代商业.2009(3):239~240

[2]何丽琼.浅谈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及防范[J].经济视野.2009(5):

62~64

上一篇:绩效管理新视域:适应性绩效模型综述 下一篇: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