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中的美学原理

时间:2022-10-10 11:21:44

建筑学中的美学原理

摘要:建筑美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旨意在于强调美学自身中固有一些"建筑学"的因素。建筑美学跟其他分支美学的相通之处在于,都在追求的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追求事物本体内部因素的和谐,同时也追求与外在元素的和谐相处。然而,对于"建筑美学"的观念剖析,依旧存在着较大的误解与偏差。对于建筑设计我们始终要秉持的理论是,建筑设计追求的是一种审美体验与"感觉的组合"。

关键词:色阶运用;光影效应;几何设计;建筑内涵

建筑学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含义是"巨大的工艺",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内涵,包括空间、形体、比例、色彩等因素,正是这些共同的因素才构成了建筑艺术美学的造型美。建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建筑背后蕴藏的众多的规律包括一些美学规律,却少有人能够深入剖析。

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而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的空间来满足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更是成为日常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问题。因此如果掌握了光的物理性能还有光影的表现力,则能运用光的特性来更好的服务于空间,为空间带来生命力。而如何更为巧妙地处理空间,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美学的表现力更是建筑师所面临的重要难题。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眼在天然光下比在人工光下具有更好的视觉功效,而太阳光则是人类目前能够取用的做直接便利并且成本低的清洁能源,因此通过光影效应来达到对光线最大限度的择取在建筑环境设计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和效果。

一般传统建筑的采光会通过三个渠道:天井,门,窗户。在古代建筑当中,天井是取得自然采光的重要构件,而随着现代建筑风格的迭代,天井逐渐为现代人所淘汰,自然而然,门和天窗便成了现代人对于家装采光的重要渠道。一般而言,从构造,造价和采光效果综合考虑,侧窗通常做成长方形,长方形的窗户在对于实现光影采集这一块是天然的屏障体,而光源的采集最主要还是对长方形采光口的位置、大小要求较为高,竖长方形在房间进深方向较均匀,方形窗居中,综合而言,窄而深的房间宜用竖长方形窗,宽而浅的房间宜用横长方形。

这样一来,被建筑师称为空间克星的光影效应便为人们所妙用,并且有了更为专业的应对措施。此外,由于光线存在着光照强度和太阳光照角度等不可控自然因素,也造成了人们对于光线采集的障碍,鉴于此,现代建筑中多采用白玻璃等扩散透光材料,这种材质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房间深度的照度,有益于房间光线采集,此外同功效的材料还有U型玻璃、玻璃砖。然而到了后期,随着人们对于家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再追求光线的数量而是更倾向于质量,而诸如窗洞喇叭口的设计这类现代家装的创新,则可以有效的减少遮挡,增加采光。

众所周知,人类是一种感官动物,同样,人们对于建筑物的第一感官直觉都来源整个建筑的外形建筑。当我们去欣赏一座建筑并且真正去了解它的时候,会发现原来这些宏大的建筑珍品当中隐藏着许多数学的原来。其实自古罗马时代以来,便有诸多著名的思想家提出关于阐述数学几何原理的思想,较为出名的有毕达哥斯"万物皆数"、比拉图立体以及欧式几何,这三大理论对于几何学在建筑学中的运用当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艺复兴期间,建筑学逐渐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在文艺复新时期的建筑物里,常常都能都见到类似象心形、圆形、穹顶都是教堂架构常见的元素,而这本身就包含了古罗马建筑对于几何元素的狂热。

通过比例的造型作用来达到体现宇宙万物的和谐,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建筑物外观和谐的标杆,而古人对于几何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理论阐述对于现代建筑依旧存在着深远的影响。就拿我们身边最熟悉的建筑物,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来说,就是几何体中圆柱与球体的结合。三个竖直的圆柱形通天巨柱,与一个球体的完美结合在人的视觉上便带来一种强有力的冲击感,东方明珠电视塔利用几何体球体与圆柱的巧妙结合,将几何原理完美地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外观设计在当中,同时也将几何设计的严谨与建筑艺术的浪漫融为一体,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一枚璀璨明珠。

其实,在建筑美学中还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数字叫0.618,人们的习惯用语是将之称为"黄金分割点",这个数字在众多建筑领域中都有涉及,例如巍然屹立的古代希腊帕特农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依然不减神庙当年的丰姿。它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各个部分的建筑尺寸比例中,有很多都是符合黄金比的,这也使得帕特农神庙的外观更为协调美观。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同样也是如此。利用最简洁的几何形状来达到高层建筑外观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这或许就是建筑美学当中将几何理论运用到极致的最佳诠释了。

"建筑美学"这个概念虽然是在20世纪才出现,然而对于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研究早就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同样,伴随着建筑美学出现的新概念名词还有我们的色彩学,色彩学起源较为晚,关于色彩学知识的运用,目前为大众所熟知的为色彩心理学。同样,色彩在建筑中也起着划分、表示和强化的作用。它可以传达出多种信息,区分功能结构,表明用途,划分空间,引导视线甚至是左右人们的情绪,比如为人们所熟知的冷暖色,抑或是颜色的轻重感,不同的色阶在不同建筑物身上的运用都会对人类的情绪产生不一样的反应,因此,色彩学在建筑美学中的运用也同样广泛。

多样化的色彩能够在人们脑海里形成明显的标识,因而拥有个性化色彩的建筑物,能够使人们第一时间准确辨认建筑,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拿我们身边常见的例子来说,比如宗教建筑物,透过不同宗派的宗教建筑物,我们不难看出,色彩所体现的宗教观念。古罗马的建筑物擅长利用不同色阶的巨大落差来营造出其建筑装饰奢华、用色亮丽耀眼的特点,而中世纪的建筑受到宗教文化的巨大影响,因而更偏向选用沉稳的颜色,这个时期的宗教建筑物故而显得更为庄严神秘。此外,通过色阶对比度的运用,建筑物还能够达到与环境相融合的效果。把视线转向中国,我国的佛教庙宇大多呈红色,隐现于山间林海,与佛教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相符合。而西方哥特时期的教堂,大量运用五彩玻璃,透过阳光的照耀,表现出来的却又是迥异于佛教的宗教精神。

此外,在现代建筑当中,正确的运用色彩,对表现建筑物的功能,反映建筑特征同样至关重要。例如学校这类学术性建筑体,总体要求是色调简洁明快,采光充足,才最容易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餐厅建筑的对于色彩环境的要求则更为高,对于色阶的择取以及色调的搭配应该以利于增进顾客食欲为准等等等,诸如此类在现代建筑中随处可见的色阶运用,都充分表明着色彩搭配在反映建筑特征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称之为一门美学,其涵盖的学术知识之广之深更是人们所无法穷尽的,建筑使用者在实用过程中获得美感并得到享受,对于建筑物加以不同视角的审美判断,或许这就是建筑美学的终极追求,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感受。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学中的各种美学得到了更为系统的发展,但百变不离其宗,美学在建筑中的运用,都旨在于服务建筑,更是服务于人类,致力于给人类提供更为合理、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乐嘉.色眼识人.2006 (08)

【2】 车俊涛. 光影学的空间运用.[J]建筑物采光与艺术.2010 (09)

【3】 梁思成.中西方建筑差异.[J].色彩心理与材质偏好.2012 (03)

【4】 袁烽 胡永衡. 结构性能的建筑设计简史. 基于结构性能的建筑设计2014 (09)

上一篇: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分析 下一篇:项目施工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