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它山之石,培养“地理小博士”

时间:2022-10-10 10:55:48

巧借它山之石,培养“地理小博士”

林培英教授曾说过:“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动态。”目前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教育的期盼,高考制度“3+综合”的改革等,这一系列新形势的挑战,迫使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不断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向。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综合性较强,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加强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已成为地理教师的一种责任。下面针对地理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谈几点体会。

一、巧借语文中的课文之“石”

如:在讲气温的日变化巧借古文《两小儿辩日》导入新课;在讲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可引入《向沙漠进军》;在讲云贵高原的时候可引入《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巧借语文的古诗词之“石”

如:在讲我国地形的时候曾引入李白的《蜀道难》中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让学生很容易记住四川以西属于横断山区,这里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峭壁深壑的特点。

在讲我国南方地区,讲到庐山时,引用了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原来是因为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雾很大。

在讲北方地区的泰山时引用了杜甫的《望岳》,实际上泰山并不太高,为什么被尊为五岳之首呢?原来是因为它周围低山连绵,相对高度大,显得高大挺拔。

在讲中国气候的时候,我曾引用过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指的是夏季风,说明玉门关位于非季风区,并引入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此问题。

在讲黄河时引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讲长江时引用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地说明了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背斜构造,形成长江三峡。

在讲长江上游的干支流和地形时引入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让学生体会到这里的山高、谷深、水急、地势险要的特点。

三、巧借民间谚语之“石”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曾适时引入过一些民间谚语。如:“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春天猴儿面,阴晴随时变”,“二八月乱穿衣”,“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四、巧借写作之“石”

我平时经常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根据需要,题材可多样化。例如:在学习《长江》一课前我给学生布置每人写一篇歌颂长江的诗词或散文。

在学了《高新技术产业》后,布置学生以“鱼和熊掌能兼得吗”为题写一篇辩论稿。

在讲完《土地资源》一节后布置学生写一篇调查报告。

当然平时最常用的一种就是:发挥自己的想象,针对当天所学的重难点内容,写一个小故事来总结,尝试当小作家。

例如在学习“东南亚”时,针对本区的马六甲海峡、国家和首都等重难点不好记、易混,我特意编了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做示范,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有一位东南亚的华人他姓万,人们都叫他老万(老挝、万象),有一天,他撑着小船越河(越南、河内)回家,看到对面(缅甸)有两个男孩在一边嘟(内比都)囔着吵架,一边在沙里捡金子,于是他对两个男孩说:“天快黑了,你们别光顾着吵架,这样捡金(柬埔寨、金边)子太慢(泰国、曼谷)了,如果你们捡不到金子,回家爸妈非(菲律宾)要骂你了(马尼拉)不可。”天渐渐黑了下来,谁知两个孩子竟忘了回家的路,老万是个好心人,想把他们送回家,他俩家住在哪里呢?原来他俩分别住在新加坡和吉隆坡两个山坡上,前一个是马六家(马六甲海峡)的孩子,后一个是马来西家(马来西亚)的孩子,你想知道他俩在河边为何嘟囔着打架吗?原来呀,他们都喜欢邻居雅家的大女儿印妮姑娘(雅加达、印尼)。

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就牢牢记住了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只要根据需要用自己的慧眼和细心去识别巧选它山之石,就能为学生筑造一个开放、和谐、乐学的环境,使他们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幸福快乐地成长,真正成为一个个“地理小博士”。

上一篇:以生为本 更新理念 提高实效 下一篇:“三步走”提升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