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0 10:35:51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摘 要:培训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E-learning的便捷性、灵活性以及低成本等特性在CTM中成为了教师学习的重要形式。要让E-learning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充分认识E-learning在教师培训中的必要性、加强E-learning基础设施建设、拓展E-learning资源、以多元方式对参训教师进行激励与评价。

关键词:E-learning;中小学教师培训;案例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案例培训模式(CTM)是借鉴基础教育的案例教学而应运而生的、一种基于经验的互动式的培训模式,是基于成人学习的特点和结合案例教学理论而归纳总结的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在《“国培计划(2014)”――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研修中小学校本研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永州市初中教师教学研究与课题提炼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永州班》)中运用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其中,由于E-learning的便捷性、灵活性以及低成本等特性在CTM中成为了教师学习的重要形式。

一、学习途径由“封闭、单一”向“开放、交互”转变

(一)E-learning实施的必要性认识

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既是一个具有国家形象的品牌,也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首先出台实施的第一个重大项目”。为我国的师资队伍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由于城乡差别和时空界限,以及教师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等诸多因素不同,其需要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模式往往也不同,这些都是影响培训实效性、针对性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E-learning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个性化培训等方面显现出了很大的优势。

E-learning的最大特点就是学习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为中小学教师边工作边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便利条件。但由于E-learning自主性大,参训教师教师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下意识地只注意自己的心理顺序,而忽略了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由于网上资源纷繁复杂,很难保证参训教师学习不受不利资源的影响而丢西瓜捡芝麻;由于E-learning没有实时指导,网上课程的学习主要依赖于参训教师自主学习,存在着遭遇失败或无效学习的可能性而放弃学习。培训实施的核心就是用什么培训方法呈现培训内容,以达到所确定的培训目标。因此,要为参训教师提供开放的、交互性强的学习途径。

(二)E-learning实施的误区矫正

调查发现,E-learning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不论是培训者还是参训者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两个主要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培训场景就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传统的培训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认为教师培训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只是在学习内容上有差异而已,以至于大家对教师培训模式的关注也只是专题讲座、参与互动等,更多的是强调培训目标方面的统一性、培训内容上的理论性、培训方法上的“灌、喂、抱”。没有更多地去思考和接受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骨干教师培训的效益。

误区之二,远程培训就是时空的改变。将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的突破口,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在现实中由于人们对于信息技术在培训中运用的片面认识进入了误区,以至于培训者只是把培训的现场录像呈现在固定的网络服务器上,培训的学习方也只是打开电脑收听收看有限的专家讲座。这仍然是一种单向的、与传统面对面培训相似的“灌输式”的培训方式,培训效果不佳是必然结果。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E-learning 是一种基于双向交互电子信息通讯技术的可同步或异步交互的、以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式,丰富的网络化学习资源以及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和弥补了单向灌输培训的缺陷,使教与学更加开放和灵活、多样化且个性化,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带来新的理念和思路,有利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二、基础设施由“接受传播”向“知识生成”转变

E-learning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依赖于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硬件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是个体教师与教师社群学习平台的物理承载体。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园终端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平台支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校园网络为主线,以多媒体教室、Polycom 互动式远程视频教学室等专业实验室为基础,以各职能办公室为终端、系统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为学习条件,以保证网页浏览速度、视频浏览速度的服务器、稳定性强的网络服务平台为保障;建立以管理和技术服务团队为核心,保证互联网信息的畅通。

(一)多个公用域名(IP)的联合开放

《永州班》采用湖南省建立的“中小学教师发展网教师工作坊”网络平台实施E-learning,具体做法为:有5个域名,每个域名配有3~4个公用IP地址。参训者可以随时随地选择域名(或IP)进入平台学习。如:下就有4个IP地址。

(二)独立出口带宽的便捷使用

由于参训者遍布全国各地,各地的宽带运营商不同,因此要提供囊括网通、电信、教育网等多种宽带选择,保证参训者顺利进入平台。参训者以其最方便的方式选择网通、电信或其他宽带进入平台,以保证学习有足够的出口带宽和浏览速度(页面打开平均速度小于3秒,视频浏览速度≥300kbps),不论是浏览网页,还是下载资料都很快捷。

上一篇:利用虚拟制造技术进行模具实训实验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