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中区滨水旅游开发探析

时间:2022-10-10 10:35:36

乐山市中区滨水旅游开发探析

乐山融汇三江,作为国内最早发展旅游的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又以滨水旅游资源为突出代表,以其深厚的水文化底蕴赋予乐山独特的魅力。本文对乐山市中区滨水旅游的开发总体情况进行了深入探析,并由此提出了市中区滨水旅游开发策略,旨在通过滨水旅游形成乐山全域旅游框架体系,打造乐山特色旅游形象,全方位提升竞争力。

一、背景、目的及意义

“十三五”期间,国家把水利建设作为推进“五大发展”的重要内容,涉水产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高峰期,滨水旅游开发迎来了新机遇。城市滨水区即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min的距离范围”。本文以乐山滨水区旅游开发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开发乐山滨水旅游资源,响应乐山市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框架体系的战略目标。将乐山水文化与以“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代表的乐山“山佛”旅游资源结合,打造乐山特色滨水旅游品牌,以山水旅游形成乐山全域旅游基本框架,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大提升。

二、乐山滨水旅游总体情况

2015年乐山成为亚太旅游协会在国内建立的首个基地――“PATA―乐山山地旅游示范基地”,这是对乐山山地景观的高度认可,乐山山地旅游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反,所谓“乐山乐水”的“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包装和完善,始终没有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滨水旅游项目品牌。其实,乐山市对于滨水旅游开发的探索从未停下,平羌小三峡、金口河大峡谷等也做出过相应开发规划,但未见明显成效。近年来,市政府对滨水旅游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强,2016年大瓦山湿地公园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至此,四川国家级湿地公园已增至6个,乐山实现零突破。2014年大渡河和沙湾滨水区域旅游的开发规划相继通过了专家评审,逐渐形成了“乐山观佛、峨眉登山、沙湾游水”的旅游发展“金三角”格局。乐山滨水旅游的开发略见成效。

三、乐山市中区滨水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滨水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框架清晰。乐山地处三江,三大江河主干构成了清晰的水系整体骨架,境内具备有湿地型等6种滨水旅游资源,3大水利风景单体资源,数量庞大,类型多样,为开发滨水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空间基础。

2.乐山乐水,底蕴深厚。乐山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大佛的修建缘起于“镇水”,“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岷江之美,“川江号子”仍回荡于耳边,三江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将大山文化和禅佛文化以及农耕文化等融于一体。

3.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乐山市中区以乐山大佛为代表分布着众多优秀的风景名胜区。北靠成都、东邻自贡、西连川西、南接攀西,地理区位占尽优势。目前正加快从“空、铁、水、路”四个方面全面完善交通网络,为乐山打造国际目的地建立起便捷通道。

(二)劣势分析

1.开发意识薄弱,实战经验匮乏。除10年前就存在的滨水旅游项目外,近年来乐山来几乎没有实质上的新产品出现;出台的开发规划不少,却迟迟未见实施。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滨水旅游的重要性与价值,缺乏开发意识和实战经验。

2.资金投入较少,配套设施与专业人才欠缺。乐山旅游发展现状存在两个现实性问题,一方面是旅游配套设施还不能全方位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另一方面是高质量旅游服务人才和创新型旅游开发人才的紧缺。虽然政府加快了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对旅游设施服务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仍比较少,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配套服务。

(三)机遇分析

1.经济持续发展,市场需求扩大。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物质消费增长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上的支出,多数人选择外出旅游作为放松身心的主要方式。以滨水旅游产品,联结乐山现有的以“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主打产品的营销策略,呼应“绿色为底、山水为骨、文化为魂”的城市建设理念,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显著增强乐山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2.政府愈加重视,规划政策出台。除了2014年通过的,大渡河和沙湾两个地区的滨水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等有关乐山滨水旅游开发规划外,2016年乐山市六届十一次全会上市委提出规划建设“一湖五湿地、做好旅游三篇文章”的初步构想,为建设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勾画了框架清晰的“山水画卷”。

(四)挑战分析

1.管理体制矛盾突出。滨水区规划建设涉及多个部门管理,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依据各自职能确定各自的规划、互无联系,有的甚至互相矛盾。解决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决策协调机制,形成多头管理的局面,是乐山滨水旅游开发所面临的难题。

2.较高的游客要求和相对滞后的开发理念。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现今人们对吃住行以及文化享受等方面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而另一方面,我省多数市县没有提出明确的滨水旅游开发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缺少“水概念”,没有“水文章”,更少“水品牌”。纵观全国,四川省的旅游开发理念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相对省内其他城市,乐山市在战略目标的开拓性上更是严重不足。

(五)SWOT分析的结果

根据乐山市中区滨水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对乐山滨水旅游的开发并存着机遇和挑战。首先,从开发的角度上来看,可以支撑乐山滨水旅游开发的条件和因素非常多,前景十分乐观。其次,从优劣势、机遇以及挑战的综合情况上来看,正面因素也大于负面因素。所以,乐山滨水旅游的开发势在必行,同时也切实可行。

四、乐山市中区滨水旅游开发策略

(一)因势利导的总体构造

乐山市中区水系骨架良好,众多河流、湖泊相互串联,形成关联网络完善的水域整体,在规划时应最大可能的保留原有风貌,发挥其自身特色。依托“三江汇流”的优势,开发滨水、观山、礼佛产品,以此作为本区滨水旅游发展的中心。将水引入市区绿心公园现有步道网络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中心湿地公园”;利用安谷湿地打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善的滨河公园;同时,将泊滩堰一带,打造成生态、休闲的综合体,借此形成本区滨水旅游发展的三个支撑点。同步完善市中区现有的沿江景观带,重点提升沿岷江、青衣江、峨眉河、竹公溪这几条主要的江河景观带,形成以点带面的联动发展局面。

(二)因地制宜的开发对策

以大佛为依托,从“乐水”出发,按照禅修养生的基调,辅以三江水文化特色,针对养生康体、商务运动等新兴市场,引入滨水休闲和户外运动等养生度假品牌,聚集度假设施,打造以养生为主题的滨水旅游路线。同时为满足旅游者的个性需求,将市中区现已形成的观光旅游、娱乐休闲游、生态旅游有机结合,突出特色。同时紧跟商务会展旅游日益旺盛的潮流,构建会展商贸度假亚区、商务会议度假亚区、品质运动娱乐亚区、高端养生度假亚区、银发养老度假亚区。通过构建水上嘉年华、三江运动中心、滨水体育公园等项目,形成一个集水上娱乐和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滨水旅游区。

(三)做好旅游形象设计与市场营销规划

形象设计方面,以“踏水观山,依水拜佛”、“乐山乐水,至美天下”等定位,利用乐山市中区水资源以及水利设施广布的优势,结合当下“峨眉山―乐山大佛”两景区的旅游发展现状,打破传统观念中乐山市旅游开发靠山略水的总体思想,以“绿色为底、山水为骨、文化为魂”为特色重新规划山水空间,借助静谧的湖泊和灵动的江河打造城乡一体的滨水旅游格局,引领康体、养生等休闲方式,创建全域型休闲旅游平台。品牌形象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市场营销。在这方面,首先必须认识到,生产销售旅游产品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市场需求,那么,产品的开发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来进行,只有满足旅游需求的产品才能获得最大的赢面,占领和扩大市场。旅游开发商必须要深入分析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在适当的时候推出适当的产品,以最能抓住游客心理的广告语或旅游形象歌曲等进行宣传;其次是在进行旅游形象宣传时,要始终保持一致。以防因信息混乱而降低游客的信任度;最后应利用现代灵活多样的大众传播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乐山市滨水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其还处于萌芽阶段。对此需要更多地规划者们加深对乐山滨水旅游的调查与研究,也需要有关部门对滨水旅游的开发引起重视,根据相关规划,尽快制定开发战略。抓住“十三五”支撑下到来的旅游发展大时代,在现有的“峨眉山―乐山大佛”品牌的基础上,既要“游山”,还要“玩水”打造全新品牌战略,形成乐山旅游的新局面,早日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

上一篇:八旬老人欲寻 下一篇:一药跑三趟患者好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