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散手技法研究(续三)

时间:2022-10-10 10:02:42

形意散手技法研究(续三)

散手运动中的攻防技法,是武术运动的核心,更是形意拳内涵的精华。深入研究这些攻防战术,对提高形意拳运动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意拳的攻防战术原则:

形意拳的攻防战术原则,也就是散手搏击的原则,或者叫打顾的原则。在与人实际交手过程中,要先让对方三招,以此来了解对手的技术体能以及他在临阵时韵特点和薄弱环节,从而采取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和体能特长的打法,迅速战胜对手,这是形意拳实际散手运动中要掌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散手搏击的双方均是活生生的人,临阵的形势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虚实相间,虚实相生,以动制静,以静制动,乘虚而入,舍己从人,顺势化打,借题发挥等等。在这里必须牢牢地记住一点:在实际散手中,凡是自己的体能技术达不到的攻防技术,不要勉强运用,否则会遭到致命的打击。

1、虚实相生、虚实分明

武术运动中的虚与实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处处都有虚实之分。形意拳谚讲:“虚实不明,学艺不精”。技术招式的“虚”,是为了引诱和迷惑对方;“实”是为了找准机会有效地攻击和制服对手,二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里的“虚”也指自己防守的薄弱部位,“实”也指自已防守严密和拿于的攻击技术。在与人交手时,要做到“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而实之,实而虚之。正如拳谚所讲:“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从而使对手的判断失误,为我的进攻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另外,”虚实相生”还指自身形体的姿态和动作的转换。“虚”指无意、松散、轻浮等,而“实”指有意、收缩、沉重等。在平时的演练中,各种动作要做到轻松、自然、连贯、舒展,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转换,先产生于内意然后才在外形上体现出来。“虚实分明”,一是说要“明虚实”,二是讲要“分虚实”。所谓“明虚实”是说在伞时的演练中,要明白哪个动作该“虚”,哪个动作该“实”,而且在与人交手时,“明虚实”就显得吏为重要。不明虚实的打法,只能算作一个莽汉,根本称不上行家里手。《水浒传》中林中棒打洪教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洪教头目中无人,骄横惯了,他根本不把林冲放在眼里,更何况林冲是一名囚犯。两人刚一交手,洪教头就连连使出他自认为绝招的打法,真可谓气势逼人。林)中先是退让了几步,看出了对方的破绽,使了一招秋风扫败叶的技法,一棍打在洪教头的臁骨上,将他打趴在地。这就说明了洪教头虚实不明,学艺不精,从而导致败阵的结果。

所谓“明虚实”,是说每个攻防动作都要明白何处该“虚,何处该、“实”,只有在思想上真正明白了各种攻防动作的虚实,才能在实际交手中将注意力用于攻防动作的主要方面(即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又能兼顾到次要方面,从而保证主攻方面的成功。这就是形意拳谚所讲:“拳在精而不在多”,“虚实明,拳艺精”。例如对方用钻拳攻击我的面部,这时他的下节和中节相对就是他“虚”的部位,这时候我既要把顾的重点放在上边,同时我又可以充分发挥两腿攻击距离远、杀伤力大、隐蔽性好的优势,以两腿来攻击对手的中、下节,不但可以收到理想的攻击效果,同时又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虚实分明”还要做到科学地“分虚实”。所谓“分虚实”,是说在平时的演练中,特别是实际交手中,自身形体的外形动作必须要分清什么部位该虚,什么部位该实,“虚是精,实是灵”。以三体式步法为例,其前脚为辅助支撑(虚),后脚为主要支撑(实),身体的重心在后脚,所以前脚的移动、进退、提膝等动作就会更灵活、方便、自如,更利于攻防的需要,三体式步法再与寸步、前带步、后带步、迂回步等形意拳特有步法相结合,就更具有沉稳、充实、轻灵、含蓄的特点。在实际交手中,进攻出招时,肌肉用力是实,肌肉放松是虚,主动肌收缩为实,被动肌舒展为虚。总之,要在意识的支配下,参与攻防动作的肢体各个部位,要分清虚实;按照科学的方法和顺序去合理地分配力量,做到虚实分明,主次分明,这样才能使劲力顺达,转换灵活,有效地提高攻防的速度,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是古今中外历代兵家所奉行的一项克敌制胜的基本原则。“攻其不备”是说攻击对方没有防备或防备薄弱的部位;“出其不意”是指进攻对方、出招制敌时,要选择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和部位,这里的关键是要突出一个“快”字。形意拳谚讲:“出手似箭,变招似电”,“紧拿不如快打”等等。在实际交手中,双方都想战胜对方,如何能够做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而战胜对手呢?这里有几种方法需要掌握。

(1)避实击虚

在实际交手中,凡是有一定武功造诣的拳家,都不会硬碰硬或死打硬拼,这是粗鲁莽汉的打法,聪明的拳家是用心用眼来观察对手的攻防技术,先让他几招,避开对手的攻击锋芒,寻找他的薄弱部位和防守的死角、空隙来进行攻击。例如对手用悠拳盖顶攻击我的头部,或者以崩拳攻击我的中节,或者以钻拳攻击我的面部,这时我不宜与其攻击的锋芒直接相接,而是应采取向下缩身,左右闪身,后退撤步等方法躲开对方的攻击,同时以快速凌厉的腿法攻击他的裆部、腹部或膝关节,从侧面攻击对方的两肋等要害部位,这就是“避实击虚”的打法。《水浒传》中浪子燕青打任原的例子,就是典型的“避实击虚”的应用。

(2)避虚击实

在大干世界中,功夫高深者比比皆是,而且对手往往会使出以假乱真的招法,引诱你上当受骗,这一类的对手往往轻灵善变,故意给你留出空当引你上钩。此时,他的空当部位“虚”的地方,不用力,不僵滞,而且极有利于发起攻击,常常是“虚”中有实,“虚”中有诈,藏锋不露。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谨慎小心,不可贸然出招,以防上当受骗。若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用心分析,仔细观察,准确判断对方虚实的真伪,从而敢于避虚迎实、快速抓住对方实攻的空隙,以闪电式的进攻来还击对手。例如,对方已经出击的拳、掌、腿(实),其真形已经显露出来,不易立刻再转变招法,这时我可以抓住他攻击的距离已尽和发力已尽的瞬间,快速进攻他的空当部位,即兵法所云:“避其锐气,击其堕归”。

“避实击虚”与“避虚击实”攻防技法的关键,是要根据临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灵活处置,万万不可硬搬硬套,固执一法。

(3)以迂为直

“以迂为直”的技法是指在散手过程中,通过迂回步法来达到近距离攻击对手的目的。进攻对手的路线以直为近。但是在实际交手中双方都在不断地移动位置,正面往往都是对方的防守最严密的部位,不易达到攻击的目的。所以,要采取迂回、的步法,躲开对手的正面,快速到达对手的侧面,这时就对手来说是侧面,而对我来讲仍是正面对敌,攻击的距离不但近,而且极易找到对手的防守薄弱部位,这时出招进攻,可收到理想的攻击效果。1888年,形意拳宗师车永宏(字毅斋)在天津日租界以形意剑术艺服日本武士板山太郎,就是用了迂回步反腕劈斩的技法,使对手甘败下风。

3、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在形意散手技法中,非常注重“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技法的运用。此法指以灵巧和较小的力量来战胜对手较大力量的技法。以巧取胜是一切技艺高明者的共同特点。只有学艺不精才用拙力、蛮力来与人相较,而这类较技者往往被技艺高深者用灵巧的手法或腿法轻而易举地给制服。“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要突出一个灵巧,如果对手以猛虎扑食之势,用“千斤”之力,从正面向我进攻,我可以用左右闪身和迂回步,配合侧身调膀、拧腰转胯的身法避开对方从正面来的“千斤”之力,使其攻击力的锋芒从我身体的一侧滑过而落空,与此同时,我则顺着对方力的惯性,再加一把力给予捋带或拉送,利用对方的惯性力使其前栽倾跌,这就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意义所在。1950年春季,梁焕章(车永宏宗师的第三代传人)一个人将七名地痞流氓制服的真实事例,至今记忆忧新。这七名地痞仗着人多势众,在太谷县东站饭店,为了一点小事专门找茬闹事,让饭店主人给他们陪礼。时值布学宽大师及其弟子张永义、孙德宜、车彩藻、闫芝兰等也在该饭店用餐,路见不平,梁焕章出面好言规劝。谁知这伙地痞不识好歹,开口伤人,并且动手动脚,要教训教训这个多管闲事的人。梁师傅微微一笑,说道:“想动手,到门外边,不要影响人家的买卖”。说时迟,那时快,梁师傅两个箭步来到饭店门外的大路上,七个地痞得意洋洋,可有机会过过打人的瘾了。他们那里知道梁焕章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武林高手,其散手技艺超群,手法腿法灵活多变,只一会儿的功夫,七个地痞个个面目全非,鼻青脸肿,全身是土,连声求饶。这时梁师傅轻轻拍了拍手,说道:“不识高低的东西,以后学点好”。在制服这七个歹徒的过程中,梁师傅几乎没有用什么大力,只是以巧取胜,借力打力,顺手牵羊。至今回想起来,真让人赞叹不已。

4、以动制静,以静制动

“以动制静,以静制动”是形意散手技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以动制静”主要指在散手搏击时,主动变换招法,积极主动地进行攻击。这一招法主要是针对对手以静 待动的情况而应用的。在实际交手中,对方不动,我意动;对方刚动,我已动。以我动来诱敌动,以此来寻找对手的空隙,一旦战机出现,就要以迅疾的攻势,以快动制慢动。形意拳谚讲:“紧拿不如快打“,”出拳如暴雨,掌劈似雷轰”。以动制静的用意就在于此。

而“以静制动”与“以动制静”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兵法讲:“兵以静胜”,但这种“静”不是绝对的静,而是相对于对方的“动”而言。“以静制动”是说在与人交手时,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在没有判断觉察清对手的用意或漏洞时,决不轻易妄动。对待对手的佯攻和诱招,要冷静分析,不轻易上当和急于求成,待对方的进攻和防守失误时,抓住这一瞬的机会,一举出击,战而胜之。正所谓“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行”,形意拳谚讲:“手不空去,招不虚发,但发必得”。

5、起横落顺,避正打斜

“起横落顺”是一种防守反击的重要技法。它在形意散手的技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核心是横劲与顺劲的相互配合应用。所谓“起横”是指出手(或上步)防守时,要用横劲去格挡和防守;出招进攻(落手和落步)时,要用顺劲。形意散手技法有“高来上架,低来下压,中节来时左右横格”的讲法。例如,对方以顺步左崩拳攻击我中节部位,我只需侧身左转,左膀后调,使对方的攻击落空,同时以左手由里向外格挡捋带对手的左腕或左臂,这就是“起横”,并迅速上右步,使我的正面对对手的侧面,以右拳或右肘攻击对方的左肋或左耳等部位(落顺)。”起横落顺”与”以横破直”的意义相同,劲法相似,不过“以横破直”的技法中还包括“以横拦直”和“以横击中”等技法在其中。

“避正打斜”与“起横落顺”、“以横破直”、“以横击中”等技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的“正”是指身体的正面和攻击的正中点;“斜”是指身体正面以外的其它部位和攻击的正中点以外的和侧面。“避正打斜”就是要避让开对手防守严密和攻击力最强的正面(避其锐气)而去攻击他的斜、侧、背面等部位。采用这种技法时,一般都运用闪步、寸步、迂回步等步法来达到避正打斜的目的。笔者多次目睹形意大师布学宽传授弟子们散手技法时,极善运用避正打斜的手法,无论对手怎样进攻,布大师总能巧妙地化解对手的攻击而取胜。布老的”狮吞手”技法在武林界非常闻名,以柔克刚,以巧取胜,而且极少伤害对手。布老总讲:“艺好不如德好”,“以艺服人才是高人”。他一生中交结了无数的武术界名流贤达,他宽以待人,诲人不倦,为弘扬形意拳奋斗了八十多个春秋。今天我写的这些形意散手技法的小作,无不得益于布大师的指点和孙德宜先生的教诲。

上一篇:如何练就超强运功力(二) 下一篇:搏斗中的掴掌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