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珐琅画的大发展

时间:2022-10-10 08:17:26

宫廷珐琅画的大发展

宫廷珐琅在乾隆朝得到全面大发展,创烧桃红色珐琅,引进透明硬珐琅。

乾隆帝颇像他的祖父康熙帝,也非常钟爱珐琅器,在内廷广为使用。他登基不久,即着手扩大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处),于圆明园扩大作坊,广招工匠,大量生产,以满足紫禁城、圆明园、盛京各宫殿以及皇家苑囿、寺庙、行宫陈设供奉的需要。经历了30余年的生产,其产品充斥于殿宇,至乾隆后期生产渐趋萎缩。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因“现无活计”而裁减冗员,珐琅处已名存实亡。乾隆帝对珐琅器的审美要求仍是贯彻“恭造式样”精细雅秀的艺术标准,他极力贬斥工艺及艺术上的琐碎、纤细、粗糙、甜俗等不良倾向,为了克服时弊而提倡仿“景泰珐琅”或青铜古彝。乾隆帝告诫匠役“下交活计俱系钦件之物,应恭谨成造”,工匠无不遵命,恭而谨之,以博皇帝欢心。在乾隆帝的抑俗扬雅谕旨的指导制约下,形成了工致敦重、繁缛华丽的皇家珐琅艺术风格。

乾隆朝掐丝珐琅以仿景泰珐琅为其最高追求目标。其掐丝珐琅有4个特点:其一是掐丝由单掐丝向双钩掐丝方面转移,主纹多用双钩掐丝,烧后镀金;其二是粉红珐琅的应用,粉红珐琅最早用于康熙朝画珐琅和粉彩上,但在掐丝珐琅上康、雍两朝未见其应用,乾隆朝始用于掐丝珐琅;其三是镀金浓重,金彩耀目,呈现金光灼灼、华彩昭昭的描金效果;其四是器胎较厚重。在乾隆朝前半期的掐丝珐琅器上已完善地呈现出上述特点,故可以此四点作为乾隆朝掐丝珐琅器的鉴定和审美标准。

乾隆帝不仅钟爱掐丝珐琅,同时还十分喜欢画珐琅,其喜爱的程度较康、雍二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御极伊始,便扩大画珐琅作坊,“添盖正房三间”,还广召画珐琅人,乾隆四年广州粤海关监督郑伍赛送进画珐琅人6名,至乾隆七年,珐琅作新召画珐琅人已有17人之多,其中1人为江西烧造瓷器监督唐英送进的,其他大多来自广州。此中便产生一个问题,即广州画珐琅人如何丢掉“外造之气”,尽快地适应皇帝要求绘制具有“恭造式样”的画珐琅器。这里有一个艺术观和技巧上的转变问题,这个转变过程虽不见记载,但可以想知,他们按照已形成的“恭造式样”的画珐琅为样板,恭谨描画,在试做一段时间之后即可理解“恭造式样”之精髓,继之自然而然地顺应其变。宫廷画珐琅的工艺、艺术的基因是来自广州的,但其制品确是合乎“恭造式样”之要求的。乾隆朝画珐琅器有金胎(图10)、铜胎、瓷胎和玻璃胎者,以金胎为贵,书写“御制”款,以玻璃胎(古月轩)为美。珐琅以黄色为正色,居诸色之首,并成为主流色彩。白色珐琅地实为仿瓷之作。珐琅色彩丰富绚丽,每器往往用七八种到十几种珐琅。花纹以工笔为主,写意的较少。图案题材有花卉、人物、山水、楼阁、欧洲妇婴等等,不胜枚举。单一色彩的“青山水”“红山水”仍盛行不衰。总之,乾隆朝画珐琅出于雍正朝但又胜于雍正朝,它的特点在于繁华绚丽,爽朗明快。

上一篇:中泉三十.壮泉四十 下一篇:高尚与从容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