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选调生队伍培养管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10 08:07:15

加强选调生队伍培养管理问题研究

选调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是培养高素质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是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基层干部队伍活力。加强选调生队伍培养管理,为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提供良好的环境,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实际,对选调生成长状况及加强培养管理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1984年以来,选派到我市的选调生共有15人,均是中共党员,其中,80年代4名,重庆直辖后11名;男同志11名,女同志4名;大学本科12名,大学专科3名;经济管理类专业3名,文秘类专业3名,机械制造类专业2名,生物化工类专业3名,农学专业1名,其它专业3名。我市将选调生都分配到了乡镇工作,有的还下派到企事业单位和村上挂职锻炼,他们经过一年以上基层锻炼,提高较快,除2000年和2001年选派的4名选调生外,都调入了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或担任了乡镇领导职务。从我市选调生工作来看,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选调生素质较高。选调生是从素质较高的高等院校应届大学毕业生、研究生中选的优秀分子,具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参加工作后都能够积极参加组织调训、专业技术培训和深造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现在,我市15名选调生都具备了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3人参加中央党校研究生班学习毕业。选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实现从大学生到公务员的角色转换,摆正位置,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他们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开拓创新,能较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选调生成长较快。我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选调生培养管理办法,采取了上岗谈话、初任培训、定向培养、轮岗压担、跟踪考察、定期汇报等培养管理措施,突出抓了选调生的实践锻炼,适时安排参与市里的中心工作、下派到企事业单位或村(社区)挂职锻炼、选派到上级机关或沿海发达地区学习锻炼,从而提高了选调生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了选调生的健康、快速成长。我市15名选调生中,有8名同志担任了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1名同志进了市委领导班子,1名同志担任了市级部门正职。另有2名同志在组织部工作,1名同志在团市委工作,4名同志在基层锻炼,他们都担任了单位二级班子负责人,是各单位的工作骨干。

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供了经验。一是要注重实践锻炼,县级以上党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应有计划地安排到乡镇、企业任(挂)职锻炼,乡镇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可以下派到村、企业挂职锻炼,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熟悉基层工作、树立群众观念、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二是要切实关心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切实发挥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其潜能。三是要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交流和轮岗,使他们尽快熟悉全面工作,丰富工作经验。四是要注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加中心工作和承担急难险任务,使他们在这些工作中增强党性锻炼,提高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五是要敢于大胆破格使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讲台阶但不抠台阶,把选拔使用作为培养和考验干部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存在的问题

选调生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选调生工作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有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对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不积极、不主动,工作时紧时松,不能认真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开展选调生工作。个别年轻干部不能正确看待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在职务的高低、提拔的快慢上与选调生攀比,甚至嫉妒选调生,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设置障碍。

培养管理科学性还需进一步增强。有的地方没有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规划选调生培养,提出所需专业和特点的选调生。有的单位没有针对选调生的专业特长和发展趋势制定培养计划,设计培养途径,影响了选调生的成长速度。

经常性的教育培养还不够。尽管目前对选调生的管理制定了一些制度、措施和办法,对选调生的教育培养提出了要求,但大多数是宏观的、原则性的,具体化、操作性强的少。有的单位在教育培养上抓落实还不够,对选调生在工作上缺少传帮带,学习上缺少指导,生活上缺少关心。

监督约束力度还不够。目前对选调生在培养选拔上做得多,在监督约束上做得还不够,对选调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监督没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甚至有的单位领导认为,选调生来基层锻炼只是过过路,很快就要提拔重用,存在着怕得罪选调生的思想,对选调生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个别选调生摆错了位置,认为自己是上级组织部门选派的,没有受锻炼单位制约和监督的意识;有的自我感觉良好,总认为自己不错,认为用不着别人监督。

选调生自身素质上存在不足。有的选调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对自己要求不高,在工作中懒于思考,满足于完成一般、简单的任务。个别选调生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听不进他人意见,难以适应基层和机关的环境。个别选调生片面理解选调生工作,一心想得到提拔重用,把心思用到钻营人际关系上,对工作马马虎虎,对领导急于迎合,对同事一团和气。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选调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影响了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的效果,必须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不断提高选调生工作水平。

三、加强选调生培养管理的思考

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应建立有针对性的科学机制,形成层层负责抓落实的工作制度,营造培养锻炼的良好氛围,为选调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塑造一支精良的选调生队伍。

(一)不断提高认识,建立起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要抓好选调生工作,必须解决认识问题。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论述,学习中央有关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文件精神,促使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抓紧培养选调生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切实采取措施加强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建立起常抓不懈的选调生工作机制。一是加强选调生培养管理制度化建设。上级组织部门应及时制定出台选调生的选调、分配、培训、锻炼、管理、选拔和监督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克服选调生工作中的随意性、片面性,促进选调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落实组织部门责任。组织部门是干部队伍建设的职能部门,必须担负起选调生培养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制定选调生培养计划和措施,加强对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和工作指导。落实选调生跟踪考察制度,及时了解掌握选调生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是落实培养单位责任。培养单位应负责选调生的日常培养管理,要安排好选调生的具体工作,关心选调生的工作和生活,及时了解和掌握选调生的思想动态并向上级组织部门反馈。培养单位应明确专人对选调生进行帮带,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对选调生进行言传身教,促进选调生尽快成长。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选调生工作格局。

(二)精心制定规划,增强选调生工作的针对性

一方面,制定好本地区选调生队伍建设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各级领导班子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综合分析,掌握领导班子中缺什么人才,急需什么人才,并结合本地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提出选调生队伍建设规划,做到选调生培养管理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另一方面,制定好选调生培养管理计划。要针对选调生不同专业、特长、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等,因人制宜,根据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等,逐人制定培养管理计划,做到选调生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养什么,促使选调生尽快成长。

(三)强化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实践证明,强化实践锻炼是培养选调生的有效途径。一是安排到乡镇锻炼。选调生不宜直接安排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也不宜搞在基层“镀金”式的锻炼就早早调回县级以上机关,应该安排到乡镇扎扎实实地接受锻炼,熟悉基层工作,为以后选拔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和担任领导干部打好基础。二是选派到村、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党性,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可以考虑让选调生挂职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或企业厂长(经理)助理,协助单位主要领导工作,帮助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丰富他们的农村工作、企业工作经验,学会做群众工作。三是选送到上级综合部门或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接受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方式,提高政策水平、大局观念、宏观思维和决策能力。四是选派参加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并可担任一定的职务,使他们在这些工作中增强大局意识,树立群众观念,提高他们从政治、全局高度分析、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五是实行多岗位锻炼,使他们尽快熟悉多个岗位的工作,为他们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奠定基础。

实践锻炼在具体安排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挂职锻炼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安排到乡镇工作的时间一般在两年以上,时间过短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二是安排挂职锻炼单位时,应针对选调生所学专业和特长,选择挂职锻炼单位。三是安排挂职锻炼单位时,应征求选调生本人的意见,尽量选择到最适合本人锻炼成长的单位,才能够充分发挥挂职锻炼的效果。

(四)强化日常培养管理,促进选调生健康快速成长

加强对选调生的日常培养管理,是促进选调生健康、快速成长的关键环节。要切实加强选调生日常培养管理的制度建设,促使培养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1、建立帮带制度。帮带制度就是由单位党组织研究确定一名人员,负责对选调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进行言传身教,帮助指导选调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促进选调生尽快成长。帮带人员应是选调生所在单位党委班子成员,或者是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且精力充沛的老同志,应具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并愿意从事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帮带人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确定:一是由单位党组织根据选调生的专业、特长和岗位等实际,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提出帮带人员初步人选,征得帮带人员和选调生同意后确定。二是由单位党组织根据选调生的情况提出帮带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采取个人自荐、帮带人员和选调生双向选择、组织决定的方式,确定帮带人员。选调生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后,应根据情况重新确定帮带人员。帮带人员应主动与选调生进行交流,了解和掌握选调生的基本情况,要主动关心选调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及时帮助和指导。帮带人员在开展重要工作或较复杂的工作时,要让选调生参与,并在这些工作中进行言传身教,使选调生有更多的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工作经验。要对帮带人员开展帮带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帮带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努力、效果明显的,应给予肯定和奖励;对不认真开展帮带工作、效果较差的,应予以调整。

2、建立业绩考核制度。组织部门应组成考察组,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对选调生每年进行一次业绩考核。选调生业绩考核可结合对单位领导班子考察考核进行。业绩考核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客观、公正、全面的考核选调生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其工作实绩。业绩考核的内容重点是选调生独立完成或组织完成的工作任务,取得的工作成绩;在工作中有哪些新思路、新办法;采取的措施是否实际、可行;在工作中体现出的工作能力等。业绩考核结论由组织部门确定后存入选调生个人档案,作为选调生年度考核和调整、交流、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3、建立谈话制度。谈话由组织部门和选调生所在单位党委(党组)负责实施,主要是向选调生介绍情况,帮助他们分析困难和问题,指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等,促进选调生健康成长。一是在选调生参加工作时进行谈话。向选调生介绍本地及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经济条件、发展思路和措施等,让选调生心中有数;介绍本地选调生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选调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供他们借鉴;介绍当前基层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教给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向选调生提希望和要求。二是在出现不正常苗头时进行谈话。教育他们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在取得成绩时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工作出现失误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有不良行为的,要限期改正。

4、建立定期汇报制度。为准确掌握各地选调生工作情况,应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分为培养单位党委(党组)汇报、选调生汇报两种。一是培养单位党委(党组)汇报。为避免出现选调生工作热在上头、凉在下头的局面,有选调生锻炼的基层单位党委(党组)每年应定期向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书面汇报本单位选调生工作情况。包括选调生工作思路和措施,帮带人员对选调生的培养情况,选调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等。二是选调生汇报。选调生应每半年向组织部门书面汇报一次,主要包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取得的成绩、收获、经验和教训,以及对选调生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等。在制定选调生工作计划时,要将培养单位和选调生汇报的情况作为重要依据,从而提高选调生工作计划的针对性。

(五)实行动态管理,保持精良的选调生队伍

对选调生实行动态管理,既是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的需要,也是保持选调生队伍较高素质的重要保证。一是对个别在思想作风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或确属能力不够,不能担当重任的选调生,要及时果断调整出选调生队伍。二是对不适合继续做党政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培养对象的选调生,要及时调整到更有利于他们发挥作用的其它岗位。三是对在工作中有严重失误,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应调整出选调生队伍。四是在加大选调生培养选拔力度的同时,应对选调生的成长速度做出相应规定。因乡镇3年换届、县级5年换届,可以考虑对9年内不能担任乡科级领导职务的,15年内不能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不再纳入选调生队伍管理。选调生的调整,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县级组织部门对拟调整的选调生进行专项调查,提出调整意见,报省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批。

上一篇:组织工作中如何体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下一篇:完善领导干部交流制度问题研究